標籤:

當老有所養突然山一樣壓過來

這是一個非常沉重的話題。尤其對於我來說。

nn

7月4日,《新華每日電訊》第五十期議事廳聚焦了養老問題,三位新華社記者侃侃而談,主旨宏大,很有啟發。但是,說實話,參考價值不大,對於到底怎麼老有所養,答案還是無解。

nn

不過,其中引用的一些孝道古訓,還是不錯的。比如,「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天下平」,「生,事之以禮;死,葬之以禮,祭之以禮」,「不得乎親,不可以為人;不順乎親,不可以為子」,「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百德孝為本,百善孝為先」等。

nn

說起孝道,都會滔滔不絕,但是具體到實際,就會千差萬別,不一而足。比如我自己,年近五十,父母都是七八十歲的老人,我卻面臨心有餘而力不足的難堪局面。一個多月前,父親從三輪車上掉下來,右腿的股骨頭斷了。一下子問題來了,母親無力照顧,我卻遠在六七十公里之外,並不能隨叫隨到。好在妹妹暑期放假,暫為細心侍候。最關鍵的是,我居住的空間狹窄,無電梯,因為不便而增加了難度。於是,寢食難安。怎麼辦?不可能讓老父親總在妹妹那裡,我必須很快拿出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否則,會因為不孝而無顏面立世。

nn

當父母尚能自理,老有所養的難度並不很大。可是,一旦父母患病或者行動不便,老有所養才會堅硬地讓你我感到了問題的嚴重性。有句俗話說「床前難有百日孝」,我的理解是照顧老人,十分艱難,沒有深厚的品質積澱,很容易在孝道面前丟分,甚至不及格。

nn

再一個,我也有自己的本職工作和工作崗位,時間不自由,這也是讓自己在父母面前行孝難堪的客觀限制。鑒於此,我多麼期望,有關制度能夠為孝道網開一面,比如家有失能的老人,就可以儘可能地請假陪護照顧老人,讓老人老有所養之際,做兒女的心安理得送上一程。這個時間一般都不長,三年五年,年而半載,有關制度為此做些讓步,完全是可以承擔得起的,比如工資照發即可。

nn

據報載,2016年末,我國6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經達到2.3億,在總人口數中佔比超過16%。目前,我國80歲以上的老年人達2400多萬,失能、半失能老人近4000萬人;預計到2050年以後,我國80歲以上的高齡老人將會保持在1億人這個規模上。而老年人口數量將超過4億人——平均每3個人中就有1個老年人。所以老人社會眨眼即到,老有所養問題撲面而來,我們絕不可掉以輕心。

nn

大約從幾年前,我知道父母每月可以領到一筆錢,一二百塊錢吧,這是當地政府給老人的福利,卻又有幾分溫暖。做了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農民的父母,也甚為這種溫暖高興。父親常常把這點錢積攢起來,過年時為孫子孫女發壓歲錢。萬幸的是,父母身體皆無大癢,在父親沒有傷腿以前,老有所養的問題並不突出,月兒四十回老家看看,這種日子還能湊合。但是,一旦因為災病成為失能、半失能老人,老有所養的問題就會像一面大山壓過來,叫人痛苦壓抑,甚至痛不欲生。

nn

我無處救助,唯一的辦法就是「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我不可能把父母送到養老院,敬老院那地方父母也不夠條件進去。兄妹三個,唯獨妹妹距離父母近些,她也就多吃了幾分苦。弟弟遠在千里之外,弟媳又有年幼孩子需要撫養,很難指望。攤派嗎?平均分擔嗎?斤斤計較嗎?這都是胡扯的選擇,也是大不孝。

nn

盡其所能,儘力而為,隨心所願,自覺自愿,這是我的十六字孝道方針。讀書多了不會傻,喝墨多了也不會傻。在孝道上,每個人可以憑感覺做到問心無愧就行,沒有統一尺度,不等不比不靠,心安為大。

nn

自勉之。共勉否?

推薦閱讀:

我從常熟「7.16 」大火看到了什麼
趕緊起來種房子,實現租售同權的美夢吧
馬雲拯救鄉村教育,僅僅「感恩」還很不夠
「麻雀學校」最需要的是「雪中送炭」

TAG:时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