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代秀》2017改走主題文化季,不失為一種穩中求變的新思路
上周五,冷眼君探班《年代秀》中國文化季第十期節目錄製,依舊延續本季文化的大主題——「匯通天下,商機無限」,從古到今,推演了中國各個時代的商業發展之路,錄完一期節目,冷眼君在現場當真學到了不少新的知識點,當然這也是這一季尤為明顯的一大新的功能亮點。
坦白講,現場答題既緊張又有趣,總體給人一種身處狂歡大趴體之中的輕鬆感。這邊是明星嘉賓忙著求助身後的觀眾團,舉棋不定到底應該選擇哪個答案。那邊,其他隊的觀眾甚至直接玩起了無間道,一直拋錯誤答案干擾另外一隊明星嘉賓的答案選擇。所以,全民參與,全民答題,置於其中,還蠻熱鬧的。
必須說的是,《年代秀》作為一檔具有很高辨識度的品牌節目,在6年間,也經歷了改版、季播的一系列變化,而變化最大的無疑是今年的中國文化季主題。那麼,相比於以前大家熟悉的《年代秀》,這一季的節目還會有哪些新的變化,冷眼君就跟大家詳細來聊一聊深圳衛視這檔歷久彌新的品牌節目《年代秀》中國文化季。
兼具文化性和娛樂性的季播綜藝主題
冷眼君一直有在思考一個問題,那就是綜藝節目的娛樂性和文化性,如何才能夠更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畢竟現在做節目,文化屬性已然是當下眾多綜藝節目必須要達到的一個重要的指標。
之前大火的兩檔文化類綜藝,《見字如面》和《朗讀者》,它們聚焦的主題是閱讀,表達形式也大致神似,都是通過嘉賓來推進閱讀這件事,至於題材,一個是書信,另一個可讀的範圍更廣,當然這兩檔節目的文化味道更濃厚一些。
近兩年不少明星戶外真人秀,也主打文化主題、屬性和標籤,至於表現方式,無疑是完成跟傳統文化沾一點邊的打卡式任務,至於傳播效果如何,確實要打一個大問號了,足見這類節目的娛樂屬性更突出,更鮮明一些。
所以,文化如何嫁接娛樂,冷眼君覺得有兩種方式的效果可能會稍微好一些。
第一種就是,類紀錄片的方式,比如說《非凡匠心》,保證真人秀的基本的故事看點和節目笑點的基礎上,通過明星嘉賓親身去學習,去實踐,自然可以起到帶動觀眾學習效仿的作用,至少可以學到一些傳統文化的知識點。
另一種則是益智答題節目,因為這種方式最簡單、直接,也能夠讓觀眾比較容易形成知識點記憶點,畢竟大家都是通過考試熏陶過來的,對答題具有天然的熟悉感,而對正解答案的好奇心好像也是一件很本能的事情。
所以,說回《年代秀》中國文化季。由於保留了益智答題的形式,改走文化主題,對於做了6年的一檔棚內節目而言,這個思路和方向,或許真的有可嘗試的空間。
先從目前播出的六期節目主題來看,「二十四節氣」、「師說」、「一帶一路」、「楚楚衣冠,風華絕代」、「詩詞歌賦」、「香港回歸20周年」等等。
而這6個各不相同的單期文化主題,比如說,偏重傳統文化主題的「師說」、「詩詞歌賦」、「衣冠楚楚」等,現代文化更明顯的「一帶一路」、「香港回歸20周年」等。可以發現,這其實是具有一定的內在編排技巧和策略,即「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主題交替進行。當然,每期具體的節目中,也都包含了傳統和現代的文化知識點。
可以理解,這保證了整季節目文化主題的層次性和重量感,同時由於對中國文化進行的一次次全面解讀和展示,自然也是對觀眾進行了一場場正確文化價值觀的引領和帶動。
最新一期的「香港回歸20周年」,節目中既有經典粵語歌,哥哥張國榮,香港老電影等一類很有年代感的內容,自然引發懷舊情懷,當然這一期也是很有《年代秀》以前的熟悉感覺。
同時,也囊括香港歷史變遷、地理、貿易區、97回歸、紫金花等等題面,分分鐘補充自己的知識庫,當然也讓觀眾對香港回歸20周年大事件有了一個更為立體的認知。
眾所周知,棚內綜藝節目的空間延展是有一定的限制的。除了VCR短片之外,此次《年代秀》中國文化季還保留了現場小劇場的表演環節,素人演員身穿如題面相同年代的服飾,並表演出規定的選項。
比如說,「詩詞歌賦」一期,答題的範圍好像完全不輸《中國詩詞大會》。舉個具體例子,雖然有點像高考語文題的感覺,但好在有現場演員情境表演的不斷加持:
以下哪一段演繹,對古詩詞原意的解讀是正確的?
A、執子之手,與子偕老,描述的是戰友情(正確答案)
B、妝罷低聲問夫婿,畫眉深淺入時無,描述的是夫妻情
C、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描述的是師生情
不得不說,這樣形象化展示題乾的方式,無論對明星,還是對觀眾而言,都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因為表演本身自帶一定的規定情境,呈現出一種單元短劇的感覺,答題的過程,更像是在觀看一個個生動有趣的故事,自然為節目增加了不少的趣味可看性。所以,幾期節目下來,節目中這些常駐的群演,儼然成為節目又一個新的看點。比如說,在第六期節目中,梅婷在現場直接稱讚演員的演技,以致於忽略了題目和答案。
另外,除了素人演員的小劇場表演之外,明星嘉賓現場參與的一些動態小遊戲,寓教於樂的綜藝效果也還是很明顯的。比如說,「你比劃我來猜」,雖然是一個常規的遊戲,但猜的對象是古詩詞,難度還是有的,明星嘉賓的表演方式,或寫意抽象,或寫實接地氣,自然形成可預判的看點和笑點。
「經典+升級」的混搭版塊,讓觀眾互動參與感更強
熟悉《年代秀》的朋友應該記得,之前節目中有幾個經典版塊,比如說,「我是誰」、「我在哪」、「誰在我身邊」、「我在跳(做)什麼」、「老歌新唱」等環節,讓觀眾一直印象深刻。
在去年節目改版季播時,整體的架構沒有發生太大的變化,只是增加了新版塊「你還記得嗎」,主要是通過不同的主題呈現一些經典記憶,回憶殺的功能屬性很明顯。
反觀今年全新一季的《年代秀》中國文化季,在版塊變動上,應該算是最具歷史顛覆性的一次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這一季增加和升級了多個新版塊,比如說,可能會涵蓋各個朝代題面的《上下五千年》,就在原有的基礎上內容年代跨度更大,歷史性知識面更強,領域更寬泛,確實給人一種「書到用時方恨少」的危機感。
而明星嘉賓摳圖演繹的歷史小短片《年代小史記》,趣味科普的作用很明顯,當然有些明星嘉賓的演技還有待提升。
至於《全民關鍵詞》,則是外拍的三位觀眾依次給出一定的關鍵信息,讓明星猜這到底是什麼,坦白說這個環節的與觀眾的互動性還是蠻強的,畢竟大家都好奇這關鍵詞到底是什麼。
《上下五千年》
《年代小史記》
《全民關鍵詞》
另外,節目中還保留了一些經典的版塊環節,比如說《年代五連拍》,依舊是明星嘉賓得失分數最具懸念的一趴,完全把節目的節奏給帶了起來,並且讓最後輸贏的結果變得更戲劇化一些。
《K歌之王》(以前叫做《卡拉永遠OK》),絕對是最容易引發現場大合唱的關鍵環節。比如說,香港回歸20周年這一期,《紅日》、《天下有情人》、《不如跳舞》、《萬里長城永不倒》、《明天會更好》等,五首經典粵語歌,自然引發現場明星和觀眾的情感共鳴。
所以,新舊版塊混搭,形成了完全不一樣的組合優勢。從四個團隊穩紮穩打,步步為營答題的《上下五千年》,到得失分數異常激烈的《年代五連拍》,再到輕鬆猜詞的《全民關鍵詞》和歷史科普的《年代小史記》,再到全場最後的狂歡大趴體《K歌之王》。
層層設置的不同環節,新舊版塊的交替出現,讓整個節目更有節奏感,讓觀眾的情緒跟隨節目推進產生不同的起伏狀態。而每一個版塊版銜接點,都易形成一個個不斷推進現場氛圍的小高潮,最重要的是,給觀眾帶來了完全不同的觀看節奏和互動體驗。
另外,這一季嘉賓配比上也發生了一些小變化。採取的是固定嘉賓帶飛行嘉賓的方式,這樣使得節目的流程更加順暢,且保證基本的笑點和節目效果。比如說,常駐的四位嘉賓有戴軍、楊迪、於莎莎、于洋,他們本身對節目流程和節奏就很熟悉,通過他們帶隊,讓飛行嘉賓儘快進入狀態,呈現出自然輕鬆的狀態,甚至是享受整個節目錄製的歡樂氛圍。
總之,在《年代秀》中國文化季最後一期錄製結束後,現場的氛圍還是稍有不舍和淚目,每個人對節目都懷著一份濃厚的情感。本季首次打造主題季的概念,從節目內容製作層面而言,創新的勇氣有,力度也蠻大的,從目前播出的節目來看,文化季不僅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還增加了節目的文化厚重感,提升了整體節目的品質。對於觀眾而言,娛樂+文化雙線組合,也是對《年代秀》品牌的一次良性拓展。所以,對於之後的幾期節目,冷眼君依然會繼續追看關注。
推薦閱讀:
※二季度收官的節目里,來聊聊這幾檔熱門的綜藝
※《奇葩說》顏如晶:為什麼微胖女生也可以很美很寶貝
※日本綜藝《關八編年史》又添新環節TOGAKI HOUSE,爆笑,炸裂,腦洞衝破天際,愛豆開起車來個個都超速
TAG:综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