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天道循環|重解道德經 第十六章

作者:星賢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明

本文將通行本《道德經》與本人以多部簡帛古本合校的版本一併列出,以便讀者比較閱讀。

我在對《道德經》重新解讀的過程中驚訝地發現,老子之說絕非我們平時所能看到的那樣平凡,其中所含深意超乎了我之前的想像。因此本人這版《重解道德經》顛覆了之前所有的版本,是對「古本道德真經」的全新破解,想必應該更為貼近老子的真意了。

究竟如何,請讀者自行品鑒,也歡迎探討交流。如有不喜請略過。

通行版本

致虛極,守靜篤。

萬物並作,吾以觀復。

夫物芸芸,各復歸其根。

歸根曰靜,是謂復命。

復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沒身不殆。

古本合校

至虛,恆也;守中,筨也。

萬物方止,居以鼻復也。

天道員員,各復其堇。

註:

1、這裡的「筨」字,在帛書《老子》甲本中為「表」,在帛書《老子》乙本中為「督」,在通行本《道德經》中為「篤」,「筨」是楚簡《老子》中的寫法。從文意來看,此字應為「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的各字應該都是因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附會出來的。

2、這裡的「止」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上止下又,現代漢語已無此字,應為「止」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均為「作」,應為抄錄時無法辨識而造成的筆誤。

3、這裡的「鼻」字,在楚簡《老子》中寫作「鼻」的古字。此字在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都為「觀」。從文意來看,「觀復」似乎比「鼻復」更容易理解,但細究起來,觀復則不太合理。如果是觀萬物循環往複的話,不是一時半會兒能看到的,除非老子是在特指靈視能力,否則無法做到「觀復」,而老子寫《道德經》並沒有限定讀者範圍,對於普通人來說,是不具備靈視能力的,何談「觀復」呢。而「鼻息往複」則更符合本章前兩句的語境,即闡述至虛、守中、吐納的修鍊之法。且楚簡《老子》比其它版本年代更早,應更為接近《道德經》原作。由此看來「觀」字應為抄錄筆誤,故本合校版取「鼻」而不取「觀」。

4、帛書《老子》及通行本《道德經》中的後四句在楚簡《老子》中是沒有的,且這四句的內容與楚簡《老子》中的上文並無聯繫,「王乃天」之語也與老子的旨趣相悖,楚簡《老子》在「各復其堇」之後有明確的章節符號,應為完整段落的結束。後四句應該是後人對帛書《老子》此章之內容添加的個人感悟或注釋,由於反覆抄寫而合併到正文之中的。故本合校版將此部分刪去。

古本注釋

筨:一種實心的竹子,這裡表示內在充實。讀hán。

方:一併。

員:通圓,圓形。

堇:據《說文解字》所載,古為黏土之意。

古本釋義

到達了虛的狀態,就進入了永恆之中;意守內在,就像實心的竹子一樣充實。

萬物一併靜止了,停留在此種狀態之中用鼻子往複呼吸。

天道像圓圈一樣地循環,各自回歸那些泥土。

真經解讀

本章老子所講的是靜心修鍊之法,以及靜心之時所領悟的道理。

至虛,恆也;守中,筨也。

至虛、守中,都是具體的修鍊方法。老子在第一章就提出了「恆無欲也,以觀其眇」的修鍊心法(詳見《眾妙之門的秘密|重解道德經 第一章》),本章是對此心法的實際操作。

至虛類似於入定,沒有一點私心雜念,如能達到這樣的狀態,就會失去時間感,彷彿進入了永恆。有過禪定經驗的人可能比較容易理解,入定之後,一瞬間的感覺也許已經過了幾個小時,或者似乎經歷了很久而實際上只有幾分鐘。為什麼在虛空定境之中會有如此科幻的感受呢?實際上這涉及了關於時間幻象的深刻問題。現在先不扯那麼遠,以後有機會再來討論吧。

守中則是把注意力由外轉向內,當注意力開始向內了,能量便向內不斷地集中,於是就能感覺到自己精力充實、精神飽滿。

萬物方止,居以鼻復也。

當一個人在定中擺脫了時間幻象,同時也精力充實了,接下來他就會發現一個奇異的現象——世間萬物好像都靜止了。這個鏡頭我們也似曾相識。原本喧囂的世界,一下子都清靜了,為什麼會這樣?因為此刻時間已經不存在了,原本熱鬧的瞬間被延伸到無限,自然會感覺一切都像靜止了一樣。保持住這個狀態,只用鼻子來循環往複地呼吸,這講的就是吐納之法。

天道員員,各復其堇。

深入定中,領悟天道,可知一切都在不停地循環之中,就像那些星系在旋轉。萬物也是如此,從泥土中來的,又都回歸泥土,形成了完整的物質循環。不僅花草樹木是生於泥土、化為泥土,人身也是如此。人靠吸收地上的五穀、草木之精華而凝聚形成身體,最終也將化為微塵融入泥土。這可能也是女媧造人的古老神話和《聖經》中上帝造人之說都是以泥土為原料的由來。

本章評述

老子所親身感悟的天道循環之理,是周而復始的輪迴,回歸到泥土中的物質將再次進入新的生命。這就是中國人古老的世界觀——生生不息、永無止境。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自然文化發展

推薦閱讀:

柔弱勝強|重解道德經 第三十六章
大道廢有仁義|重解道德經 第十八章
原來師資一詞是這麼來的|重解道德經 第二十七章
想入門道醫,有什麼資料推薦?

TAG:文化 | 国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