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讀者提問】既然人總會死,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一位匿名小夥伴留言說:我是一名大三學生,在知乎上看了關於李先生您的回答而付費諮詢進而關注了這個公眾號。而今天留言,還是諮詢的延續,是我近幾個月煩躁難受的問題:死了以後是怎樣的?會到哪裡去?為什麼人生來就總有一死,然而人們為什麼總不會去思考這個問題?是我太閑了嗎?我的難受或許是我相信科學,覺得死了就一了百了,不會再存在了。那為什麼人們總對這個問題避而不談,似乎不會發生在他們身上一樣? 問這麼些問題,我不知道李先生會怎麼看待我,說實話,並不是不敬,覺得李先生應該也很難回答吧,畢竟我們都是大活人,享受著青春。如果沒寫成文章也沒事,我就是來留留言,期待期待李先生的回答。
人為什麼會死?
死亡,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問題。
死了,對於那個死亡的個體,就沒有以後了,也不會去任何地方。沒有天堂,也沒有地獄,沒有任何彼岸世界。
我們可以把人看作一台機器,這台機器會慢慢老化,最終報廢。而人之所以會死,就是因為人這種機器在設計之初就是設計成會報廢的。這台機器雖然有自我修復功能,不過它本身不能修復「衰老」這一過程。
有人要問,為什麼人這種機器不能修復「衰老」這一過程呢?很多生物學家都在思考這個問題,生物學家也不是因為太閑才去思考,他們是因為內心深處的好奇心與外部賦予的職業要求才去思考這個問題的。要知道,並不是所有的生物都會死,燈塔水母就是一種理論上可以永生不死的動物。人為什麼不像燈塔水母一樣,可以永遠地活著呢?
這個問題很複雜,這裡不想詳細展開,簡單點說,就是設計圖使然。人類這種機器的設計圖和燈塔水母的設計圖不一樣,前者就是會慢慢老化並最終報廢的,後者則不會報廢。
建構人生的意義,而不是發現人生的意義
不過,對於死亡的思考,絕不僅僅限於科學研究領域。死亡是人人都關心的主題,它不僅僅是生物學家的研究對象。
我記得幾年前在知乎上回答過一個問題,問題大概是問,如果人活著總是會死的,那活著有什麼意義?
當時我給出的回答是,人是不是一定會死,和人活著有沒有意義,是兩個完全獨立的問題。哪怕人不會死,我們也可以追問生活的意義。
如果我們把兩種可能組合在一起,我們就能得到四個組合。(人會死,活著有意義);(人不會死,活著有意義);(人會死,活著無意義);(人不會死,活著有意義)。這四種組合中,我只認可其中的一種。就是(人會死,活著有意義)。
不過,假設我們都能獲得永生,那對我們來說,聽到這個消息時,是否都會興奮雀躍呢?
至少我不會。比起永生,我更關心我的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狀態。如果是永遠關在一間黑屋子裡的那種永生,那我寧願不要永生。
我們想要的,不是永遠地活下去,而是活得很幸福。如果能永遠地幸福活著,那就更好。不過天底下沒有這樣的好事,所以我們只能退而求其次,選擇短暫地幸福活著。
人生的意義,不在於人生的時間長短。人生的意義,不是掉在床底下的鑰匙,等著人們去找到。人生的意義,是一大堆未成形的拼裝積木,在我們度過自己的一生時,積木才慢慢搭建起來。一些人搭建成了城堡,一些人搭建成了火車,一些人搭建成了大象。每個人的人生意義都是不同的,都是由人們慢慢建構起來的,而不是固定在幽暗之處,等待人們去發覺的。
不要奢望自己能永遠活著
100年後,我應該不會再存在了。1000年後,應該不會再有人記得我的存在了。在時空之中,我們都只是匆匆過客,輕輕地來,輕輕地走,即便想,也帶不走任何雲彩。
有些人一想到人類必死的特徵,想到生命的短暫,想到死亡之後的虛無,就陷入無窮無盡的焦慮之中,甚至害怕地晚上睡不著覺。
假設我想要一座金山般的財富,而我現在的總資產,可能連一個金球都買不起,我的慾望和我目前的狀態相差極大,那我的心情會如何呢?
我的心情一定非常糟糕,我想要擁有的,遠遠超出我已經擁有的。我可能就會陷入無窮無盡的焦慮之中,甚至害怕地晚上睡不著覺。
那些想要永遠活下去的人,心情可能也很糟糕,因為他們想要擁有的,遠遠超出他們已經擁有的,甚至已經超出了他們能夠擁有的。
不知足,就會感到很痛苦。想要長得更漂亮,擁有更多知識,結交更多朋友,這些欲求是可以理解的,也是可以去追求的。但想要不死,這種想法最好趁早打消。這種欲求是不合理的,它只會給自己徒增煩惱,反而讓我們短暫的人生變得很不幸福。
我並不相信自己的三言兩語就能讓這位匿名小夥伴打消對於死亡的顧慮與恐懼。就像我自己很害怕蜘蛛,哪怕理智地認識到,蜘蛛大多不咬人,咬了人也大多不會造成很嚴重的後果,但我還是很害怕蜘蛛。明明是高壓電比蜘蛛更危險,但我還是更害怕蜘蛛,而不是高壓電。
這就意味著,理智地認識是一方面,情感習慣則是另外一方面。我們都可以理智地認識到,為了未來不可避免的死亡而感到焦慮與恐懼是不值得的,但真正從心理上打消這種焦慮與恐懼的情緒,則是需要一段時間才能做到的。
別著急,慢慢來。
附註:本專欄為回答讀者問題所設立,大家可以把自己所關心的問題留言在微信公眾號的後台(而不是本文的評論區)中。詳情請見【認真想】我想知道,你關心的問題是什麼?
推薦閱讀:
※G 蛋白偶聯受體以及 G 蛋白的運作機制是用什麼方法發現的?
※如果你知道你死亡的日期,但你可以選擇一種死亡方式。你會選擇什麼樣的方式去死亡?
※麗莎大夫說,看破了死亡,才能更好地活著
※實驗動物生死場:科學與倫理之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