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父親偷羊,兒子揭發:這是種大義滅親、正直無私值得宣揚嗎

  剛與直也是孔子提倡的美好品質。

0511子曰:吾未見剛者。或對曰:申棖。子曰:棖也欲,焉得剛。

  剛,正大光明、堅強不屈謂之剛,這樣的人必不肯屈從他人。

  棖,音成。申棖其人不可考,是不是孔子弟子也不可知。

  孔子說我從見過剛正之人,有人就對孔子說申棖應該算是一個。孔子說他欲求太多,哪裡能做到剛正不阿呢?成語「無欲則」剛即出自這裡。貪慾太多必然會有求於人,有求於人必然會屈從於他人,這樣絕對做不到剛強不屈。

1327子曰:剛毅木訥,近仁。

  剛,剛強不屈。

  毅,有決也,即善於決斷。有了決斷之後就能下定決心,排除萬難,所以毅力就是有堅強持久的意志。

  木,質樸呆板。

  訥,言語遲鈍。

  一個人若剛毅木訥,雖然不一定就是仁者,但離仁也不遠了。

  什麼是直呢?通俗一點說,直就是有一說一,有二說二,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怎麼做。

0524子曰:孰謂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諸其鄰而與之。

  微生高又叫尾生高,相傳他「與女子期於梁下,女子不來,水至不去,抱柱而死」,也不知是傳說還是真有其事。

  醯,音西,就是醋。有人向他討醋,家裡本來沒有,卻不直言相告,而是從鄰居那裡要一些來再轉送給此人。在孔子看來,這不是直,有就是有,沒有就是沒有,何必為了面子這樣做呢?小事如此,大事可知。其「直」之名從何而來亦可想見。稱其為沽名釣譽,也不過份。

1434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有人問孔子,對別人雖然心有怨恨,但仍報之以美好的德行,怎麼樣?孔子卻說,如果你以德報怨,那別人對你有恩德,你如何報答呢?所以應該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這就是以直報怨,古時候兒子殺死侮辱自己父母的人,皇帝也會特赫,這也是因為皇帝也支持以直報怨】

0525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

  匿怨而友其人,便不是以直報怨,所以孔子以之為恥。

  說到左丘明,此人可是學術史上一個極為關鍵的人物,《春秋左氏傳》的真偽,今古文經之爭,全是圍繞他展開。《左傳》的作者到底是左丘明還是劉歆,《左傳》與《國語》到底有沒有關係,這是今文經派和古文經派相爭的焦點。這樣一個重量極的學術問題,兄弟不敢妄言,正如前文分析,兄弟只能依從王國維先生的觀點,相信《春秋左氏傳》確有其書,並非劉歆所偽。

1318葉公語孔子曰:吾黨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證之。孔子曰:吾黨之直者異於是。父為子隱,子為父隱,直在其中矣。

  躬,身也。直躬,意思就是為人正直無私。

  攘,推也,引申為抗拒。蔣介石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攘外」便是抗擊外侮之意。因其自來而取也叫攘,這裡的「其父攘羊」,大概就是一隻羊跑進自家附近,某人的父親就把羊推進了自家院子,和順手牽羊差不多。

  父親順手牽羊,其子正直無私,告發了父親。葉公對孔子這麼說大概是為了自誇,表明自己為政之功績,一個人連自己的父親犯罪了也能大義滅親,真是人人正直無私,個個克己奉公,可見葉公治國有方。

  葉公本以為孔子至少會奉承自己兩句,而孔子的回答卻出乎他的意料。孔子說,我們認為的直與你們的直不一樣。父親庇護兒子,會為兒子隱瞞罪情,反過來兒子對父親也是一樣,這恰恰是正直的表現。

  孔子絕不是在強詞奪理。何為直?直者,不曲也。不曲什麼?不曲性情者也。父子之親,人間之天然至親也,父愛子,子孝父,這是人之常情,不違背這一人之常情,才可謂正直。所以,即便父親真的攘羊,兒子也應該為其隱瞞,更不應該去官府告發。若是一個人告發了自己的父親,就是真正的大公無私嗎?連自己的父親都能出賣,他誰不會出賣?他要說自己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黨忠於法律,你信嗎?這樣的兒子,哪裡是什麼正直無私之人,他和微生高一樣,只不過是以此舉來沽名釣譽罷了。

0619子曰:人之生也,直。罔之生也,幸而免。

  前面分析過,罔有三個含義,這裡的罔便是蒙蔽欺騙的意思。直是有一說一,而罔則是說話常常無中生有,並非心中所想,這便是不直。人之所以能存活於世,是因為正直為人。說話無中生有,顛倒是非,蒙蔽他人,這樣的不直之人,雖然也還活著,那是因為他們僥倖免於死難而已。由此可見,孔子將「直」上升到了一個更高的高度。

1507子曰:直哉史魚。邦有道如矢,邦無道如矢。君子哉遽伯玉。邦有道則仕,邦無道則可卷而懷之。

  史魚,衛國大夫。

  矢,即是箭。

  不管邦有道還是無道,史魚都像箭一樣剛直不阿。

  歷史有名的尸諫就是指他,《孔子家語》和劉向的《新序》都記載過這件事,當然了,這件事不一定是史實:

衛蘧伯玉賢而靈公不用,彌子瑕不肖反任之,史魚驟諫而不從,史魚病將卒,命其子曰:「吾在衛朝,不能進蘧伯玉退彌子瑕,是吾為臣不能正君也。生而不能正君,則死無以成禮。我死,汝置屍牖下,於我畢矣。」其子從之,靈公吊焉,怪而問焉,其子以其父言告公,公愕然失容曰:「是寡人之過也。」於是命之殯於客位,進蘧伯玉而用之,退彌子瑕而遠之。孔子聞之曰:「古之列諫之者,死則已矣,未有若史魚死而尸諫,忠感其君者也,不可謂直乎?」

1525子曰:吾之於人也,誰毀誰譽。如有所譽者,其有所試矣。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

  毀,詆毀。譽,讚譽。試,用也。

  對於他人,我詆毀過誰呢,又讚譽過誰呢?如果有人受到了我的讚譽,那此人必定是經過了我的試用,我知其可譽才會對其有所譽。

  三代,夏商周三代,三代之民直道而行,和我對人有所毀譽有什麼關係呢?不知道孔子在後面加上這句話是何用意。有的史書引用這一章,沒有「民也」二字,寫作:斯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因為對人是毀是譽,是經過試用的,不是沒有根據的,因此夏商周三代之人可以直道而行。言下之意,孔子認為當時對人的毀譽,並沒有實際根據,被譽者或許名不副實,被毀者或許也是受了冤枉。所以人們為了避毀求譽,就不再像三代時那樣直道而行。這麼解釋還說得通,不過要把經文刪掉兩個字。而且這也不一定就是真相,我們還是付之闕如為好。

1716子曰:古者民有三疾,今也或是之亡也。古之狂也肆,今之狂也盪。古之矜也廉,今之矜也忿戾。古之愚也直,今之愚也詐而已矣。

  是,代詞,指古代之民所具有的三疾。為表強調,將「是」前置。之是賓語前置的標誌,無意義。亡,無也。

  肆,極陳也,不拘束。盪,放蕩無所據。

  矜,矜持。廉,堂屋的側邊,有稜角,代指品行方正,又引申為官員清廉、廉潔,官員品行端正必然廉潔奉公。

  忿,恨也,怒也。戾,曲也,從戶從犬。狗從門下的縫隙里鑽出去,必然要彎曲身體。

  上古之民有三個毛病,這樣的毛病今日之民或許沒有了。古之民狂大,敢於直言,不拘小節。今之民不僅狂大卻更加放肆。古之民矜持卻為人正直,有稜有角。今之民矜持且忿恨不正直。古之民愚笨卻正直,今之民不但愚笨而且經常欺詐他人。

  孔子經常借古諷今,他所說的古之民大概是指堯舜夏商之時的人。疾,病也。古之民有這三個毛病,而今民之病比古之三疾更甚,可見世風日下,衰落到什麼程度。至於肆、盪、矜、廉等詞,兄弟只是按照字面的意思解釋,我們也沒有必要深究是什麼含義。兄弟以為,民終究還是民,古之民今之民都差不多,不可能如這一章所言今古之民就真有這樣的差距,古之民就真的比今之民強多少。這一章的話,我覺得不像是孔子能說出來的,就算是,孔子說這些話只是感嘆世風日下,發表一下對今天世道人心的不滿而已。

  孔子提倡中庸,直固然好,但過猶不及,一味地正直太過也會有弊端,必須對其加以約束。

0802子曰:恭而無禮則勞,慎而無禮則葸,勇而無禮則亂,直而無禮則絞。君子篤於親,則民興於仁。故舊不遺,則民不偷。

1708子曰:由也,女聞六言六蔽矣乎。對曰:未也。居,吾語女。好仁不好學,其蔽也愚。好知不好學,其蔽也盪。好信不好學,其蔽也賊。好直不好學,其蔽也絞。好勇不好學,其蔽也亂。好剛不好學,其蔽也狂。

1724子貢曰:君子亦有惡乎。子曰:有惡。惡稱人之惡者,惡居下流而訕上者,惡勇而無禮者,惡果敢而窒者。曰:賜也亦有惡乎。惡徼以為知者,惡不孫以為勇者,惡訐以為直者。

  絞,兩繩相交而緊謂之絞,引申為不順。只知直道而行而不守禮行禮,就不會順從事長,好直不好學,也有這樣的弊端。

  訐,檢舉揭發他人,斥責他人的罪過、不是。

  直是要求你有一說一,心裡怎麼想就怎麼說。但不能一味指出別人的罪責和不是,如果你別有用心地檢舉揭發他人,看似是正直無私,其實是公報私仇,瞞不過明白人。


推薦閱讀:

47、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天下無道的原因及對策
44、無道之魯國:三桓將昭公逐出魯國
《論語》論人——按德行、地位、稱謂等歸類
42、孔子的最高教學目標:成為一個合格的士

TAG:论语书籍 | 孔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