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年後

三十年後,我趁著來成都採訪,忙裡偷閒帶著孩子一起來讀過書的大學舊地重遊。

曾經的學校周邊是城鄉結合部,而現在已經發展的像三十年前的天府新區了。學校里沒有出現多少高樓,儘管建築密度大了不少,但我還是能基本認得路。我跟孩子說,你爸當年是妥妥的學渣,連團都沒入上,還學了計算機,別向我學。孩子很不屑,誰想跟你學。

我們在技術書籍館——這座曾經的亞洲最大圖書館之一——的一樓供銷部用票買了兩瓶水。我忽然想起我以前工作過的電子科技博物館好像就在旁邊。我說我想去看看,儘管我孩子學的是文科,但反正也沒什麼事可做,就答應和我一起去。

博物館居然還開著,這讓我很是意外。展廳里,陳列著各種軍用物資——電台,雷達,電報,電話,無人機……三十年過去了,沒什麼太大變化。在計算機單元里,我指著展櫃里一台386跟孩子說:喏,我現在給新聞照片配文字,用的就是這樣的東西。叫電腦,也叫計算機。

網路單元消失了,這倒是不意外。我跟孩子說,要不你幫我拍張照吧,你爸年輕時也在這工作過幾年的。他接過我手上的海鷗尼康F16,我像個老頭一樣站在電子科技博物館門口,就這麼拍了照。我已經是個老頭了。

尼康的F系列膠片機復活,源自於東亞國的建立。當原本的異邦也成為了國土的一部分,尼康、佳能這些牌子也就成了國貨。什麼上海佳能,海鷗尼康……這是一個膠片全面取代數碼的時代,只有懷舊愛好者會從種種途徑弄到幾台數碼相機。儘管沒有禁令禁止數碼相機的生產和銷售,但是既然已經沒有性能足夠的電腦來處理圖像,而看圖片的唯一渠道也只有報紙和海報,那麼還有誰會去買數碼相機呢?

有,那就是懷舊愛好者。這種人不論什麼年代都有,而且水平參差不齊。集市上黑心的商家賣的都是些LUMIX、IXUS之類的貨色,還標著很高的價格,希望能忽悠幾個剛入坑的小白。現在這個時代,某個背景深厚的樣板戲名角用了一次A7R2,照片見報後、湧入的明星粉絲居然把這機器的價格炒翻了五倍多。還有一些從歐亞國、大洋國偷販的Leitz、Hasselblad之類的相機。說實在的,和國產的品牌其實沒什麼太大區別,畢竟北京富士也是有中畫幅產品的。反正都很貴,我這種普通真理部記者是買不起的。

但是這種情況畢竟還是少數:一般的懷舊愛好者都想給自己弄台D810、5D4什麼的,感受一下所謂數碼全幅的寬容度:畢竟膠片在寬容度上就是和數碼晶元差距很大。

我永遠也想不到,居然會因為大學時出於懷舊和興趣而研究的膠片攝影、走上新聞記者的道路。給天安門領導拍照,給出巡領導拍照,這完全挽救了學了計算機的我。

我更想不到那年我居然還會勸別人學計算機——在這個風起雲湧的2017年,我因為勸了很多人學一個很危險的專業,整整內疚了一輩子。


推薦閱讀:

[SOSP 15'] Fast In-memory Transaction Processing using RDMA and HTM
計算機科學中有哪些典型的練手項目?
能否客觀的評價一下墨爾本大學 計算機科學?
面試熱點:解析Docker

TAG:相机 | 数码相机 | 计算机科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