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古籍普查基本資料庫」的試用報告

很久以前在朋友圈刷到一個消息:古籍服務│高能福利!「全國古籍普查基本資料庫」和「中華古籍資源庫」正式發布,當時轉發了,根本沒看。

今天突然想到,想看看到底發布了多少信息。翻了好長時間才翻到,下面是資料庫的網址: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基本數據庫

選擇館外用戶登錄(不知道和館內用戶有啥區別,下面內容基於館外登陸所獲得的信息)。

看完心裡平靜,沒有波瀾。

關於古籍普查

按照官方的定義:

全國古籍普查登記工作是「中華古籍保護計劃」的首要任務,中心任務是通過每部古籍的身份證——「古籍普查登記編號」相關信息,建立古籍總台賬,全面了解全國古籍的存藏情況。

與以前的古籍書目、古籍書目資料庫建設比較,古籍普查的優勢是明顯的,這歸功於錢:

1.範圍空前。

它不局限於公共圖書館,還包括博物館、資料室,甚至一些中小學都發現有古籍收藏,此外還鼓勵私人著錄;所涉及的圖書年代延伸到了建國前,涉及的圖書種類也不局限於善本。

2.著錄項目更加全面。

以浙江省為例,有下面幾項:

(來自《浙江省古籍普查手冊》北京·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3)

此外還有定級、定損等。不同地區會有不同的規定,著錄詳略不同。

3.工作更加細緻。

不抄館藏目錄和卡片,而是取出原書重新看過(是不是每個館都能做到就另說了)。

每個著錄項目要給出著錄依據,特殊情況附註,拍攝關鍵書影。

每個項目要求著錄完整,而不是只著錄一部分,這需要翻閱全書才能做到。

省內資源共享,可以互相比對書影,避免誤判。

以部(無論是否完整)為單位,而不以種為單位。一部書一條數據,體現每部古籍的個性,這是數字化時代的優勢。

4.一點點問題

古籍普查並不是完美的,存在的缺陷如:無法做到真正意義上的全面,私人藏書普查難度大,也不排除部分單位藏著掖著。

普查以省為單位各自進行,各自培訓人員、制定標準。不同時期對標準的貫徹程度不同,做出的數據詳略、質量也不同。人員構成複雜,則各館的數據質量也有差異。當然後期會有統校,但是無法徹底解決。還有不少館是直接導入數據的(完成得特別快特別早的一些)。

總體上,古籍普查的成就是巨大的。

古籍普查的最大贏家

到目前為止,古籍普查的最大受益者還是國家圖書館。

地方館得到了什麼?它們得到並使用了資金,培訓了人員,升級了本館的古籍編目系統,共享本省的古籍數據。

國家圖書館得到了來自全國的完整的古籍數據,這些數據是各地圖書館報送到國家圖書館的。各省是否能共享數據呢?很遺憾,雖然普查平台中有檢索其他省數據的入口,但不是網頁崩潰就是顯示不全,從來沒成功過,只是個擺設。各省只有各自的數據,國圖有全國的數據。

普通讀者得到了什麼?到目前為止還是這個不完整的資料庫(下面會詳細說),古籍普查還未使普通讀者受惠。

基本資料庫能提供什麼?

經粗略使用,目前的基本資料庫相當於一部加大加精但不完整的《中國古籍總目》。

目前最好用最全面的古籍目錄還是《中國古籍總目》(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9-2013),不過它是根據各地圖書館的目錄和卡片彙編成的,涉及的圖書館不如古籍普查全面,目錄卡片本身不完整反映館藏,各地報送的目錄也不夠完整和精確。

這方面基本資料庫(完整的話)是可以取代它的。

根據推送介紹,該資料庫發布的內容主要包括普查編號、索書號、題名、著者、版本、冊數、存缺卷、收藏單位等古籍普查登記內容。

挑一條典型的數據。

與《中國古籍總目》比較

讀者能多獲知普查號(沒啥用)、索書號(有點用)、冊數(有點用)、存缺卷(有用)。

其實還發布了其他信息。在高級檢索欄中,可選的搜索項目還有批校題跋(有用)、名錄編號(有點用)、分類(有用)、裝幀形式(有點用)、所屬叢書題名(有用)、子目(有用)、附註(有用)。

但是基本不出傳統著錄的範圍。

對比高校古文獻資源庫,人家還有各種更詳細的附註,有的還有首葉書影。

現在的基本資料庫並沒有完整體現這次普查的特色和價值,實在不能令人滿意。

還可以期待哪些內容?

首先,當然是期待早日完整公布所有普查數據。到目前為止,這個資料庫的數據還是不全面的。網站首頁有發布進度,統計一下:

目前只有16個省的120家已經公布數據,整個浙江省的數據還沒公布,古籍大省上海市更是鳥都不鳥。數量上,累計發布總量431756條4133584冊。而根據普查進度,截至2014年6月,已有28個省、市以及2家中央直屬機關單位600餘家古籍收藏單位完成古籍普查登記工作,全國共完成普查數據量130餘萬條。

資料庫不完整,用處就不大。

進一步說,國家花了那麼多錢,興師動眾,把古籍翻出來倒騰一遍,順帶還摧毀了不少職員的呼吸系統,難道就為了編一本《中國古籍總目(修訂本)》嗎?

我們當然希望國家圖書館不要專美,而公布更詳細的數據。

可以期待的有:

各項目的著錄依據(主要是題名、著者和版本)。其中不少是普查員自己考證和驗證出來的,尤其是版本部分,可供讀者參考。

關鍵書影(主要是題名和版本)。書影的意義不單是作為這本書的著錄依據,更重要的是經過專家審定的書影將成為古籍版本的可靠參照系。對基層的編目人員來說,比對首葉書影是最快捷可靠的確定版本的方式之一。

序跋,按照普查規則是該書刊行前後的序跋。這是以往古籍編目、大型古籍叢書和資料庫編纂容易忽略的內容。

刻工和鈐印,這又是兩項非常值得期待的內容,對於出版史和藏書史意義重大。這部分內容似乎單獨出資料庫為好,古籍普查所得到的數據是個寶庫,不一定只以一個基本資料庫的形式體現。

最後吐槽一下,難道我的網速不行?


推薦閱讀:

如何理解《大學》中「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這句話?
浙江圖書館可在線閱覽的古籍善本一覽
有沒有史書上一筆帶過的有蹊蹺的無名氏?
《夢溪筆談》中有哪些細思恐極的細節?

TAG:古籍 | 古典文献学 | 书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