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航物流混改的看點與思考
備受矚目的東航物流引入戰投一事終於揭曉答案,東航集團讓出絕對控股權,聯想等4名投資方及員工持股層合計拿下55%股權。這是國家首批推進的七大領域混合所有制改革試點在民航領域首度實現「落地」。
按照已經公開披露的信息看,東航物流混改邁出的步伐不算小,幾大特點非常鮮明,幾個看點引人注目。國資讓出超過50%的絕對控股權是一大看點。雖然離51%的絕對控股權只差6個百分點,但其實質意義卻非常深遠。這種股權結構或能避免國資一股獨大,民資進入沒有座位、陪太子讀書的走形式股改現象。
第二個看點或更引人注目,更刺激民眾感官,即:員工持股達到10%。作為國有企業這個比例確實不算小。更大的看點要往後看,即:參與持股的員工共計125人,全部為管理層及核心員工。按照網上查詢的東航物流公司總職工數為8000餘人,僅佔1.57%。這也叫做員工持股?這標準是打著員工持股的名義,實為少數特權人員持股。這125名所謂的員工,除了管理層人員以外,「核心員工」都是哪些人?
按照公開披露的消息,東航集團實際投入18.45億元國有資本,引入22.55億元非國有資本,東航物流的估值達到41億元。那麼員工持股為10%的話即為4.1億元讓這125人持有了。東航物流其他98%的員工成為了混改的吃瓜群眾、看客。而且打著他們的名義成為了員工持股的混改。
第三大看點是,持股最多的總經理佔比不超過1%。按照報道說,總經理要掏腰包3000多萬入股,而且是貸款入股。且不說貸款購買股本這種加槓桿行為不妥,僅貸款利息每年在150萬元左右,這種巨大利息成本也許總經理才能負擔吧?
在國企全民所有制體制下,從理論上看員工持股絕對不能自圓其說,員工成為個別人、少數人持股更說不過去,總經理們持股過高更加難以服眾。在所有國資面臨,每一個公民的利益與權力都應該是平等的。
美其言為員工持股計劃,本質還是上一輪國企改革中導致國資嚴重流失的MBO(管理層收購)。因此,可以說這一輪所謂的國企混改的首要問題仍然是防止國有資產流失。
東航物流混改的三步走是:第一步是股權轉讓,將東航物流從中國東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的體系內剝離出來,專註於經營航空物流產業;第二步是增資擴股,引進戰略投資者和開展核心員工持股計劃;第三步是實現企業改制上市。最後這一點亮了,最終是要走向上市。
這裡牽涉中國A股的一個大問題暴露出來了,即在目前IPO體制下,弄不好要毀了國企混改。即在目前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提前潛伏入股與上市後股價的巨大差額下,所有企業都是本著最終上市而去,目的在於圈錢套現獲取暴利離場走人。包括以上市為目的的國企混改,都不能排除存在這種現象。
如果未上市國企混改明確不上市的話,而是按照每年經營利潤給股東分配紅利,或者上市後原始發起股東股權鎖定20年不能出售,看還有沒有民資以及所謂的員工願意參與入股混改,總經理還願意貸款3000萬入股嗎?一切以上市為目的的企業都目的不純。
事實或已經非常明確,扭曲的IPO機制已經扭曲了所有企業走入A股的目的,已經在把中國企業導向一條不歸路。從保證混改達到預期目的角度分析,徹底改革目前IPO體制已經迫在眉睫、刻不容緩了。
防止國企混改中的國資流失、暗箱操作、低估賤賣國資的措施之一,或是國企整體上市後再混改。這樣的話,在二級市場中對國企國資的估值相對透明,也便於公開監督。
推薦閱讀:
TAG:混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