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病: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跑步像是生活的一種隱喻,你如何對待它,多半你的生活安排也是如此。
子曰:月跑量300公里還不能完成全程馬拉松,每天10公里磨洋工,浪費時間,浪費糧食,缺少收穫,勤勤懇懇三五載,止於傷病。
詩云:勤奮不等於結果,在錯誤的方向,越努力越跑偏。
跑步老司機說: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你若沒頭腦,身體就不高興。跑步風生水起並不能掩蓋知識體系的分散與薄弱,見慣了刀光劍影,遠去了鼓角錚榮,跑步圈看了十幾年,跑步的科學普及,還是小學生。科學跑步很重要,對吧?遺憾的是,不講科學的還是大多數,認為跑了就能進步,堅持就能提高,適應了就不再受傷……
跑步簡單,是科學,更是哲學
跑步像是生活的一種隱喻,你如何對待他,多半你的生活安排也是如此。
上面這句話有人一頭霧水,有的人會心頭一震,霧水還是一震,與你是否喝了咖啡是否在犯困無關。與你有關的是,是否跑了很多年。對跑步(特別是長期長跑)的安排,意味著時間尺度上的規劃習慣。長期規律跑步、規律參賽的人,工作生活也多半規律;長期以拼搏、激情、透支為日常的跑步者,多半也會有類似的生活節奏和工作安排。
多數人踏上跑步之路都屬偶然,天生就愛且能跑的人不多。打遊戲、看劇集,網路上的東西足夠誘惑,一個與生俱來的跑步高手是稀缺並值得稱頌的,他們是現代社會的隱士,是有主見、對跑步真正熱愛的阿甘。
多數人的跑步源自一些機會,比如看著鏡中的自己太頹廢,比如面對生活壓力過大,比如隔壁老王每天跑步後精神煥發的樣子讓你想起自己當年的風采,比如一頓豐盛火鍋之後、深深的罪惡感,也或者是那位每天在小區跑步的美女讓你有了與她並肩的衝動……
多數人跑步是不需要看書學習的。跑步誰都會,追瘋打鬧,從小就熟練掌握的技能,無需任何學歷證明。沒錯,那種沒啥目標的奔跑是樂趣,但是到了成年之後繼續順其自然,也可能災難,為了追求健康而損害健康的例子太多了,值得警醒。從無到有,從準備跑步到設立明確目標的進步,還有女兒國到盤絲洞那麼長的路要走。
跑量與成績不成正比、跑量偏多、勤奮有餘而效果不足還是跑步圈的大多數。
如何跑步才能有進步(長期動力)呢?
沒有目標的跑步很難提高。任何訓練都與目標相結合,腳踩西瓜皮滑到哪兒算哪兒可以畫上休止符了。
如果你要維持每天簡單的運動量,每天/隔天5-10公里健康慢跑足夠;
如果你要從零到跑全程馬拉松,半年的準備,打好耐力基礎,鍛煉好核心肌群,學會配速和賽場策略,能讓你有個良好而安全的首馬;
如果你要跑進330或者更高,系統的訓練計劃值得擁有;
如果你要跑越野賽百公里,超強的耐力和心理建設,實戰路線的熟悉也都將提到日程……
無論你要做什麼,都有一個或明或暗的目標守護在身旁,為跑而跑是個偽命題。
不要用戰術上的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
不做計劃的跑步,沒有結果預期的跑步,你永遠無法評估,也就缺少持久動力。目標管理的SMART原則,放在跑步上一樣適用啊。
1. 具體的(Specific)
2. 可以衡量的(Measurable)
3. 可以達到的(Attainable)
4. 與其他目標具有一定的相關性(Relevant)
5.具有明確的截止期限(Time-bound)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不進行規劃的成功,即便成功也是偶然成功,和長期成功背後的邏輯差著十萬八千里。
千萬不要拿著某些重複的成績和過程一直自嗨,過程多麼艱辛,多麼努力,多麼勤奮,而忘了整體大目標,我們的跑步戰略層面上是為了啥?這種勤奮是否指向未來一個更高的整體目標?
苦勞很美,功勞很幸福。
然鵝,苦勞的年代已經過去,特別是跑步的苦,還能吃給誰看呢?千萬不要到最後,「特別能吃苦」就做到了前面四個字。
成長,意味著趨近於自由的長遠方向,和突破舒適區的陣痛。
黑跑黑話
「消費升級,跑步也要升級。」
在自己短期行為目標里的吃苦,悲慘秀,能引起朋友圈的共鳴,卻無法長期感動自己,尤其是當朋友圈看到苦勞太多的時候。是時候調整你的大戰略,讓跑步的認知升級,讓你的幸福感升級。
微信名:黑跑團
微信ID:heipaotuan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