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為非洲帶來了什麼?——來自資源貿易的證據
作者利用當地資源稟賦與出口國GDP的交互項作工具變數識別。結果顯示:如果中國完全停止進口資源,當地GDP增速平均降低23%,資本形成率降低66%,勞動參與率上升9.5%。向中國出口資源對政治權利、公民自由、種族程度與民主程度等均無顯著影響。用同樣的方法,將數據換成美國和印度,發現資源貿易對經濟增長無顯著影響。而對中美出口資源會顯著惡化人權,尤其是折磨與政治恐怖增加。對印度出口則會改善人權。
後續也有學者繼續深挖這一題目。如魏國學、陶然與陸曦發現:將研究範圍擴展到全球135個發展中國家,「向中國出口資源會帶來顯著的經濟增長」這一結論仍成立。向中國出口資源對部分國家的人權狀況有負面影響,但這一情況在向其它國家出口時也成立,中國帶來的負面影響不比其它國家大。Bader和Daxecker 2015年發表的研究發現:如果只關注石油貿易,向美國出口石油,對國內人權的負面影響比向中國出口石油更嚴重。
因此,從現有研究看,沒有證據認為比起他國,中國在非洲導致了更為嚴重的「資源詛咒」問題。魏國學等三人的研究,重點考察了與中國貿易資源對當地產業結構的影響,發現中國常大力援建基礎設施,促進了當地工業發展,避免了「荷蘭病」。制度方面,沒有證據說明負面影響;人權方面,確有負面影響。Meyersson等也發現:與中國貿易雖然促進了GDP增長,但當地醫療開支等項目並未上升。對民生的影響還有待進一步探究。
參考文獻:魏國學, 陶然, 陸曦. 資源詛咒與中國元素: 源自 135 個發展中國家的證據[J]. 世界經濟, 2010, 12: 48-66.
Bader, Julia, and Ursula Daxecker. "A Chinese resource curse? The human rights effects of oil export dependence on China versus the United States." Journal of Peace Research 52.6 (2015): 774-790.
Meyersson E, i Miquel G P, Qian N. The rise of China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 in Africa[J].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 Economic Organisation and Public Policy Programme, http://personal. lse. ac. uk/padro/meyersonpadroqian_20080407_all. pdf, 2008.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