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理想,也要「啃老」?
每年六七月份,許多人與父母的價值觀衝突就會達到小高峰。
擇業、就業的問題擺在眼前,爸媽攢了半輩子的人生經驗在這一刻有了用武之地。
爸媽對待好工作的判斷標準有哪些呢?
我們在前幾天的《父母和你對「好工作」的看法差異,是不是讓你忍好久了?》問了大家的看法。
少數幸運的朋友說,父母支持他們走自己想走的路。大多數人仍然需面對爸媽迥異的「好工作」標準。
@怪物君:
只有公務員國企事業單位之類的是正經工作,其他都不是。
@一一:
希望我在學校上班,體面,穩定,對找對象有幫助。
@Mori
他們希望我做一份清閑的工作。
@失憶的木棉花
父母覺得機關事業單位旱澇保收。
@蔡禾
父親覺得只有科研、醫療才算是好工作。
@韓璐
父母希望錢多,事少,離家近。
@Listen
朝九晚五 、雙休、不加班…
總結起來,爸媽眼中的好工作就是穩定、福利好、體制內、有一定的社會地位。
成長在集體主義時代的爸媽,哪怕經歷過公務員和國企下崗潮,對「鐵飯碗」、「編製」仍然有著難言的執著。
對待來自父母的建議甚至要求,我們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態度呢?
葉子是一名獨立設計師,她告訴我們,在她天天接觸後現代主義和變幻莫測的線條、摩拳擦掌準備闖蕩藝術圈時,她的爸媽卻早早幫她定好了未來的出路:小學美術老師。
與父母在價值觀上碰撞的過程是痛苦的。但葉子跟我說,她挺慶幸和爸媽一輪又一輪的辯論。
爸媽問過她這樣一個問題:你現在是拿著我們的錢在生活。做獨立設計師,剛開始的一段時間是沒有收入來源的,你要怎麼辦?言下之意是,不拿我們的錢,一開始你就能養活自己嗎?
錢是無法避免的問題。又想要做自己,又想要拿著父母的錢為自己的行為買單,葉子覺得這和巨嬰沒什麼區別。有時候她甚至開著玩笑和我說:「拿著不是自己賺來的錢,卻做著自己的夢,我不想當厚臉皮的成年人。」
爸媽問的第二個問題是:福利不好、社會地位不高的工作,能是什麼好工作?
「公考」大潮(圖片來自網易新聞)
這個問題把她問懵了。獨立設計師,基本沒有福利一說,社會地位,這是個見仁見智的問題……
但這兩個問題幫了葉子大忙。在大二,班上同學還在為假期去哪兒玩發愁時,葉子一有時間去市裡的設計工作室打雜賺外快。下班回到學校後,就一個人貓在系裡的畫室,為接來的外快加班趕工。
到畢業時,葉子如願開了工作室,當然,爸媽斷了她的經濟來源,連電話也不接。只不過,因為之前爸媽的質疑,她早早備好了過冬的存款,而她的第一個單子來得比大多數同行都要快——因為她玩命地接外快做兼職,積累了不少人脈。
爸媽看她過得風風火火,之後就不再阻礙她做自己喜歡做的事了。
「如果沒有我爸媽的這種逼問,可能我就會是一個大四畢業口袋空空的傻白甜,只好轉身吵著要父母出錢。」也因為父母對於福利的質疑,她早早就有了買商業保險的意識。
在葉子的故事裡,父母建議的最大作用並不是提供一個必須遵行的樣本,而是在碰撞中,幫助你把自己的理想和規劃變得更加具體。
那些「理想」、「夢想」一碰就碎的人,多半連自己的想法都沒有釐清。而那些值得託付的理想與人生規劃,則會在與父母的對撞中愈加清晰。
大多數夾在理想與父母之間痛苦不堪的人,除開和父母之間很深的羈絆之外,還有的是因為沒有應對生活的能力與資本。
在《中國父母為什麼活得那麼累?日本人的家庭觀念值得思考!》里,作者徐靜波比較了中國和日本家庭關係的不同。
「中國父母的一生都是為孩子活著……而孩子們在20幾歲人生最需要努力奮鬥的時候,他已經有了豪房、有了豪車,過上了中產階層的富裕生活。……所以,我們的年輕一代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一代,但是也是『迷茫的一代』,因為許多人不知道自己接下來該努力些什麼?」
「……日本法律規定,只要是用於孩子教育的錢,用多少都不徵稅。但是如果孩子成年後,與孩子之間產生的大額金錢關係,那就得向稅務局說清楚,不然就有麻煩。」
徐靜波把中國社會裡父母與子女之間的家庭關係,稱作「相互依賴關係」:父母親把自己的感情依賴於孩子,而孩子把自己的生活依賴於父母。但是這一種緊密,除了血緣的親情,還包含了一種經濟利益。
這種經濟利益,在人類學家閻雲翔眼裡更加具體:
一方面,父母再給予這一代人更多情感注意和物質關愛的同時,也不斷對他們的未來提出要求,這使得80後90後在生活中更受比較心和競爭心驅使,對父母則懷著一顆帶有欠債般心理的孝心;
另一方面,巨大的生活壓力與對人脈、住房的需求,使他們不得不在婚嫁、工作方面繼續尋求父母的支持,在自我選擇上也更易受到父母意見的引導。(引自澎湃的採訪)
說白了,「我的理想爸媽不同意」之所以痛苦,有部分原因是來自「爸媽不出錢支持我的理想」。有時候我們不得不爭取父母的同意,只是因為我們對他們的依賴,比自己想像中要深得多。
對待爸媽的建議,獨立的成年人不會一驚一乍。被建議和觀點包裹,一個成熟的人有權選擇自己想要的生活,但也懂得為自己的選擇付出代價。
台灣電影里有很多閩南語古諺,其中最有力度的一個詞叫做「擔輸贏」。粵語里,「食得鹹魚抵得渴」也是同樣的意思。
你是個獨立的成年人,若想吃鹹魚,只要你有錢便可上街買,敢吃鹹魚,就要耐得住喉嚨被鹹得發緊。
而且,既然自己負擔了,也不必再去抱怨父母不理解之類的。他們有自己的生活背景,社會變化快,他們一時有跟不上的情況,再正常不過,而且,恰恰也是到了子女要對他們信息反哺的時候了呀。
最後送上北野武說的一句話:
「一個人是不是成熟,要從他對父母的態度來判斷。一把年紀,還把『不能原諒我爸』掛在嘴上的人,充其量是個小鬼。」
你如何看待很多年輕人的壓力和不同程度的「啃老」?
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作者:木羊
Lens招聘中,詳情請戳我Lens的讀物
在京東、亞馬遜、噹噹、天貓、淘寶、機場中信書店
和各大城市書店均有銷售
更多內容和購買地址請見:購買鏈接
▼更多人文生活美學內容和原創視頻
請訂閱微信公眾號「Lens雜誌」(ID:Lensmagazine)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