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信息時代的三角貿易:iPhone、低頭族和富士康

不僅在富士康生產iPhone的工人如同奴隸一般被控制,使用iPhone的消費者同樣如同奴隸一般被規訓。科技拐點將要決定的,可能是科技究竟讓大多數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還是把大多數人變成奴隸。

.

作者:熊節

編輯:屐鬆鬆

美編:黃山

.

為期5天的WWDC17蘋果開發者大會上,從Siri的男女聲語音合成,到照片庫的人臉識別,AI成為高頻辭彙。實際上,不管是蘋果還是AlphaGo,人工智慧已經成為街談巷議的熱點。在感嘆科技進步一日千里的同時,大眾也表達出了對人工智慧飛速發展的擔憂。

不過,據筆者的觀察,這種擔憂大多數時候仍然是一種「終結者」式的想像,即擔心機器擁有智能以後全面取代甚至統治、消滅人類。2015年6月,德國斯圖加特的一家汽車工廠里發生致人死亡的工業事故,媒體在報道時競相使用「機器人殺人」、「機器人把技術員按倒打死」這樣聳人聽聞的標題。類似這樣的大眾輿論反映出人們對智能技術的雙重恐懼:不僅隱然感到科技的發展值得擔心,而且隱然感到自己不知究竟應該擔心什麼。

.

經典電影《終結者》中的未來世界,人們的生命就受到了機器人的威脅。圖片來源:網路

.

誠如維特根斯坦所說,「凡不可言說者必保持沉默」。在眾多學者的話語中,對科技、尤其是信息技術的擔憂具有兩個明顯的特徵:它們通常具有強烈的未來主義色彩,多在談論十餘年、數十年後的「近未來」圖景;而且它們多在強調「機器vs.人類」的關係。不論凱文·凱利還是博斯特羅姆,他們引人矚目的作品都在談論「超級智能」如何在不遠的將來取代人類。然而這兩個特徵卻有一種微妙而深遠的影響:它們讓讀者覺得科技對人的威脅儘管存在,但畢竟尚未發生、而且對所有人的威脅是均等的。

從這個意義上說,邱林川的這本《再見i奴》(Goodbye iSlave,伊利諾伊大學出版社2016年)提出了一種新的言說方式,使「信息技術可能帶來什麼危害」這個問題呈現出一個全新的面向:信息技術的發展對人造成傷害,這件事無需等到未來,它早已在發生;而且這種傷害絕非均質的「機器傷害(所有)人類」,科技作為一種工具,再現與強化了人類社會古而有之的權力關係,使一些人受損、另一些人受益。在信息時代被高新科技再現與強化的關係究竟是什麼?作者極富洞察力地指出:那就是奴隸制。

.

圖片來源:《再見i奴》封面

.

儘管玫瑰的芬芳並不依賴於它的名字,但對於社會權力關係這種抽象事物,用什麼語言談論它,會直接影響受眾的觀感。當富士康、蘋果和優步不約而同地聲稱為他們打工的勞動者是「自由的」,作者一針見血地指出了現代信息技術產業與十七世紀的奴隸制經濟之間的共性:一方面,它們都建立在對勞動者的全面控制、甚至是對人身自由的控制基礎上,富士康在連續跳樓事件之後安裝的「防跳網」偶然而又必然地重現了十七世紀大西洋上運奴船上的設置,因為只有剝奪勞動者的人身自由乃至「自殺權」才能從他們身上榨取最大的剩餘價值;另一方面,它們都著力生產「成癮性消費品」,iPhone和微信就像白糖和咖啡一樣讓消費者深陷其中不能自拔,這才保障了廉價奴工生產出來的產品源源不斷地被消費。在這一產業體系中,不僅在富士康生產iPhone的工人如同奴隸一般被控制,使用iPhone的消費者同樣如同奴隸一般被規訓——邱林川將前者稱為「製造的奴隸」,後者則被稱為「被製造的奴隸」。

信息技術產業與奴隸制,這個或許令人吃驚、但絕非無中生有的類比,就像「玫瑰的名字」一樣,讓我們突然獲得了一種能力,可以去談論一些司空見慣、卻又難以捕捉的問題。例如「低頭族」:我們身邊的年輕人(以及我們自己)隨時隨地都在低頭玩手機,竟然到了城市專門開設「手機人行道」的地步,對此我們本能地感到不滿,卻不知該如何批評這一現象。直到邱林川說,這些人是「i奴」——信息時代的奴隸。於是我們恍然大悟:雙手被無形的鐐銬捆綁舉在胸前,雙腳只能沿著畫好的路線前行,這不就是奴隸的形象嗎?為了讓這個類比更加貼切,作者專門研究了與奴隸制相關的大量文獻。當我們看到奴隸制的若干特徵與當代信息產業的現狀竟然高度吻合,這個類比給我們帶來的衝擊絕非僅僅是比喻意義上的。

.

手機人行道位於重慶市洋人街景區,是一條專供「低頭族」使用的手機人行道,人行道寬3米、長50米。圖片來源:新華社

.

有了一個可以被談論的問題,我們就能更有效地去發現潛在的解決辦法。針對奴隸制對奴工的人身控制和成癮性消費兩大特徵,作者將視野投向全球,並發現了一些可能的替代方案,例如勞動者共同擁有、民主治理的「平台合作主義」,例如重視供應鏈社會效應、以耐用性(而非消耗性)為賣點的「公平手機」等。儘管這些替代方案尚顯稚嫩,但畢竟讓我們看到了「另一種方案」的可能性;而為了去發現「另一種方案」,首先就必須有一套批判的話語來指出現狀中的缺陷。從這個意義上,邱林川這本《再見i奴》可能是在看似牢不可破的資本與科技共同鑄就的鐵板上劃開了第一道裂痕。

博斯特羅姆在《超級智能》中的一個觀點我非常贊同:信息技術的發展如此迅猛,我們很可能正處在一個決定人類命運的拐點上。然而當大眾——在科技與資本精英的引導下——擔心著幾十年後人工智慧是否會統治世界的時候,邱林川給我們指出了一幅更加現實也可能更加危險的圖景:這個科技拐點將要決定的,可能是科技究竟讓大多數人從此過上幸福的生活、還是把大多數人變成奴隸。這兩者之中較為美好的那種前景,不會無緣無故自動發生。擁有合適的語彙去談論和批評,乃是我們能夠對這次選擇產生影響的第一步。

本文系《再見i奴》(Goodbye iSlave)的書評

6月25日,土逗與你相約深圳,透過戲劇和展覽,與你共同發掘手機背後,那些被消失的故事。點擊「閱讀原文」,了解活動詳情。

.

本文首發於土逗公社

轉載請聯繫土逗獲得內容授權


推薦閱讀:

蘋果7取消耳機孔後,蘋果8或將再取消一樣?
iPhone發售十周年,這群人卻要砸爛蘋果
威觀世界 | 蘋果VS FBI,塵埃落定後真相終於大白?
國產手機質量那麼好,為什麼那麼多人都追著iPhone呢?

TAG:iPhone | 富士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