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有十種人和事不能相信

金剛經開頭這樣寫道:

一時,佛在舍衛國祗樹給孤獨園......

看到這裡很多人會誤解,以為舍衛是一個國家,其實不是,它是拘舍羅國的都城,類似現在的省會。當時的印度也是列國並存,拘舍羅是其中較為強盛的國家之一,不僅經濟發達,文化事業也空前繁榮。包括佛教在內的近百種部派思想齊聚於此,共同謀求發展。

百家爭鳴雖然是好事,但這麼多教義,有相似的,也有水火不容的;有可以共存的,也有相互排斥的。那到底信誰才不會錯?佛陀游化到一個叫卡拉瑪的小鎮時,當地的居民就向他請教這個問題。

佛陀說,遵循十個原則,就可以有效地辨別是非真假:

1、勿信風說;

像風一樣突然而起的言說,不要輕信。

2、勿信傳說;

口口相傳,沒有什麼依據的言說,不要輕信。

3、勿信臆說;

完全是憑空猜想、臆斷的言說,不要輕信。

4、勿信於藏經之教相合之說;

不要因為與經典的教法相符合,就輕信。註:這裡的經典應該指的是當時像吠陀經典一類的古老文獻,而不是佛教經律論。

5、勿信基於尋思者;

不要因為對方經過了思考,就輕信。

6、勿信基於理趣者;

不要因為對方的言說合乎邏輯,就輕信。

7、勿信熟慮於因相者;

不要因為對方對一件事進行過深思熟慮,就輕信。

8、雖說是與審慮忍許之見相合亦勿予信;

雖然與自己經過仔細考慮之後的見解相同,也不要輕信。

9、說者雖堪能亦勿予信;

即便是對方很擅長的領域,也不要輕信。

10、雖說此沙門是我之師亦勿予信之。

即便對方是你的老師,也不要輕信。

這十個準則相當於確立了「信」的標準。總結起來就是:

①、沒有經過自己確認的,不能信。所謂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如果將別人的一面之詞作為自己認知事物的證據,那無異於電腦複製黏貼,是一種機械行為。

②、進一步,親眼見到的、親耳所聞、親身體驗的事,也不能信。因為五根有兩個缺點,一是能力有限,二是只能觸及事物的表面。在沒有顯微鏡的時代,人們認為一碗乾淨水裡,什麼都沒有,但現在都知道裡面有微生物。這就是眼根的局限性。同樣,顯微鏡也不靠譜,以後肯定會有更緊密的儀器取代它。

③、再進一步,通過思維得出的結論,不要信。跟眼、耳、鼻、舌、身一樣,意根也有很大的局限性。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與阿爾法狗的對弈,人類無論怎麼精通圍棋,對前後著想得再遠,也趕不上機器的運算。而機器也做不到全知全能,它只是人類意根上某一個枝節的延伸而已。

總之,就是要避免落入到六根六識的執著中。這種執著會讓人停留在原處,不能進一步深入審察,這是最大的壞處。

比如,老師和父母,甚至整個社會都告訴你,念書是為了出人頭地。然後你就信了,一門心思用知識去換取金錢、名譽和地位。到最後突然發現,畢生所追求的東西其實沒有什麼價值,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但再後悔已經來不及。

這種信,就讓人失去了獨立的覺知能力,成為規則的奴隸。

佛陀也是老師,但在十項準則中,他將自己也包括在內。因為每個人都可以自稱是佛陀,都可以說自己的話準確無誤,如果不加以明辨,那就等於將「信」交給了運氣。就像刮彩票一樣,運氣好,刮出一個善知識;運氣差,就是邪師。

就像河邊有艘船,我們上船之後,第一件事就是要檢查它是否完好,是否堅固。不能因為它從沒有出過問題,別人說沒問題,按道理說應該沒問題等等原因,就盲信了。特別是互聯網時代,碎片化的信息紛至沓來,幾乎所有的東西都經過了偽裝和再造,更需要我們擦亮眼睛,不隨便懷疑,也不隨便相信,保持內心的純凈。

註:十項準則出自南傳《卡拉瑪經》,漢地的《中阿含業相應品·伽藍經第六》雖然記載的是同一件事,但並將此未收錄進去。兩段經文在義理上想通,不過在內容上有較大的不同。

本文首發自公眾號:不苦堂。(原名:火爺的色相)


推薦閱讀:

我們都是剩閑之人
【漫畫】東華禪——怎樣成為受歡迎的人
禪定記錄3 . 原理和方法
佛法是為活人服務,不是為死人服務的

TAG:佛学 | 信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