腳下的路,延綿不絕:《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我在專欄和公號里開過一段時間「答讀者問」欄目。不少讀者寫信告訴我他們的煩惱:

nn

總是擔心別人的評價、做事縮手縮腳怎麼辦?

nn

至今無法原諒自己的父母,該等他們一個道歉嗎?

nn

耿耿於懷自己失敗的過去,能讓自己的人生格盤重來嗎?

nn

即使在別人眼裡自己做得不錯,為什麼內心卻總焦慮不安?

nn

做事總是三分鐘熱度,怎麼才能找到自己真正喜歡做的事?

nn

……

nn

我喜歡讀這些來信,也寫了不少回信。寫多了以後,我也會問自己,我來來回回想說的道理,究竟是什麼?

nn

我想,也許是這樣一句話:

nn

生活的煩惱,源於我們總妄想控制我們控制不了的東西,卻不願對我們能夠控制的東西,擔負起責任。

nn

我們控制不了我們的過去、我們所處的時代和環境、我們來自一個怎麼樣的家庭;我們控制不了別人是怎麼樣的人,他們會怎麼想我們、是否會喜歡我們;我們還控制不了運氣、冥冥中誰也琢磨不透的天意……

nn

如果我們不能放棄控制這些東西的執念,我們的腦子裡就一直會有「世界應該是這樣」的圖景,我們就會不斷心生憂鬱和憤恨。

nn

可是,對於能夠控制的東西,我們卻不願控制它。寧可由著性子,讓慣性推動我們的生活。一來覺得它費力。二來我們不願意承認,我們能控制的東西,就只有這麼一點,卻看不到這一點,已經足夠豐富。

nn

我有一個來訪者,覺得自己自己一把年紀了,愛情事業還沒有著落,悔恨自己虛度了光陰。我問他:

nn

「過去是你能控制的嗎?」

nn

他說:「不能了。」

nn

我問:「那你現在能控制的是什麼呢?」

nn

他說:「老師,道理其實我都懂,可我還是後悔啊。」

nn

我知道,他並沒有真的懂。當他說「道理我都懂」的時候,他已經把道理放到了一個遠遠的、與他無關的地方。他放棄了踐行這個道理的嘗試,而這其實是他能控制的。

nn

這時候我會說:「先別急著下結論。」我會拿出一張紙條,讓他放到醒目的地方,如果焦慮了,就大聲念出來。

nn

紙條上只有兩個問題:

「這是我能控制的嗎?如果不是,那我能控制的是什麼?」

你一定聽過一句祈禱文:

nn

「上帝啊,請賜予我勇氣,讓我改變能夠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胸懷,讓我接納不能改變的事情。請賜予我智慧,讓我能夠分辨這兩者。」

nn

這句話是對上帝說的,有勇氣也有謙卑。我們生活在一個不完美的世界,我們自己也不完美。要放棄控制我們所無法控制的東西的妄想和執念,就需要我們承認這種不完美。只有這樣,我們才能看到,這些不完美里,不只有缺陷,還有生機。

nn

太多的人生問題,是因為我們想要逃離這種不完美。逃離的企圖,有時被隱藏在積極改變、努力上進後面。我們經常忘記,當我們說憧憬未來的時候,其實是說現在不夠好;當我們說改變自己的時候,其實是說自己不夠好。而現在的自己,正是我們的全部。

nn

這就是這本書想講的道理。

在寫這本書的時候,我經常設想讀這本書的你會是一個什麼樣的人。你大概也就糾結於自己或者生活的不完美,也因此,在你的內心裡,會有種種的不安。這些不安一方面推動你去想像未來、遠方、更好的自己,讓你急著想要成長和改變,另一方面,也容易讓你對自己、對世界採取一種防禦的姿態,讓你在自我懷疑中裹足不前。所以你經常覺得自己敏感內向;你有關於未來生活的遠大設想,卻總會責怪自己沒有足夠的意志力去執行它;你一邊焦慮自己變平庸,一邊害怕競爭的激烈;你會為如何與他人相處頭疼,會糾結於他人的負面評價;有時候你會害怕孤獨,有時候又寧可回歸孤獨;偶爾,你還會感到空虛沮喪,並經常懷疑人生的意義……

nn

如果是這樣,那這本書就是為你寫的。

nn

沒有一本書是寫給所有人的。這本書也只寫給我心中的理想讀者。我覺得他們會讀懂這本書,喜歡這本書。可是一個作者又是如何確定他心中的理想讀者的呢?一定是因為他自己也有相似的經歷和情感。他能從他們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

nn

在我設想作為讀者的你會是什麼樣的人時,我也會經常想到我自己。在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上面描述的這類人中的一員。初中的時候,我從家鄉的一個偏僻小島,搬到市裡讀書。現在想來,所謂的「市裡」,也不過是一個更大的島。但對當時的我,它已經是陌生且讓人畏懼的大世界了。從小地方到大城市、恰逢青春期、在一個競爭激烈的重點中學讀書、又沒什麼朋友……我經常會感到孤獨、不安,並覺得人生一片灰暗。

nn

我處理不安的方式,是讀了很多心理學的書,靠譜的不靠譜的,選擇了心理學專業,一直讀到博士,並最終成為了一名自由執業的心理諮詢師。

nn

後來我好了。我忘記了這種好轉是怎麼發生的。跟學心理學好像有點關係,但似乎又關係不大。好轉像是一個自然而然發生的過程。這些讓我苦惱的問題從佔據我生活的中心,到逐漸淡出了我的注意,現在,它們只變成了一個淡淡的影子。但我知道,我從未真正解決過它們。我只是被生活中更多美好的東西吸引了:春天的花,秋天的月,美好的愛情,在我眼前逐漸開啟的、廣闊的世界。就像一個原本非得把生活打掃得一塵不染才能安心的人,現在學會在泥地里跳舞了。

nn

關於不安,我常愛講一個故事:

nn

從前有一座山,山上有一座廟,廟裡住著一個老和尚和一個小和尚。有一天,老和尚和小和尚下山去化緣。他們走了很遠的路,回到山腳下的時候,天已經很黑了。小和尚看著遠處若隱若現的山頂,擔憂地問老和尚:

nn

「師父,天這麼黑,路這麼遠,還有懸崖峭壁、飛鳥走獸,我們只有這一盞小小的燈籠,怎麼才能回到山上的廟裡呢?」

nn

老和尚淡淡地說:

nn

「看腳下」。

nn

如果說本書中讓我們焦慮的「遠方」是完美又脆弱的虛假自尊、抽象又縹緲的高遠目標、對成為一個很厲害的人的期待、快速免於匱乏的想像、高效專註心無旁騖的狀態、左右逢源八面玲瓏的人格、與父母和朋友的完美關係……那「腳下」則是把失敗當作反饋的成長思維、認真對待瑣事的無差別心、不功利的興趣和努力、匱乏和不安中的淡定從容、內疚與自責中的自我和解、對性格優勢和缺陷的了解和接納、在不完美關係中的自我滋養……

nn

這些「遠方」都很好,唯一的問題是,它是完美的,沒有缺陷。這既不像這個真實的世界,也不像我們真正的自己。而「腳下」呢,說不上好,也說不上壞,但我們踩下的每一步,都很踏實。

nn

不用擔心我們會因此走不遠。腳下的路,延綿不絕。

nn

希望這本探討幸福的書,能給你一些啟發。這本書成稿以後,我請幾個信任的朋友讀過,他們都覺得很不錯。還有知乎上一些朋友,幫我寫了推薦語(附後)。當然他們這麼說究竟是因為朋友間的客氣,還是這本書本身,只有交給作為讀者的你來定奪了。

nn

至於我自己,我心裡有忐忑,也有期待。我跟自己說:至少這本書是真誠的。這是我能控制的。一本真誠的書,總會去它該去的讀者那兒,這是我願意相信的。至於其他東西,比如說你會怎麼看待這本書,這是我沒法控制的東西。沒法控制的東西,我就不想了。交給你想。

nn

謝謝你讀這本書。

附 朋友推薦:

@采銅 :我覺得每個人的內心中都留有一些奇形怪狀的硬節,偶爾或經常,它們會從內部把我們磕痛,而海賢的文字正像一種特殊的溶劑,幫我們把這些堅固粗礪的部分一點點溶解。

@劉未鵬 :有的心理學作品理論嚴謹,但有失溫度,有的心理學作品雖情感飽滿,然理性缺乏。我個人愛讀的作品,幾乎總是「帶著溫度的理性」,這要求作者既有過硬的心理學素養,同時又真誠而富有同理心,既能理清邏輯的鏈路,又能觸摸情感的脈絡——而海賢的作品恰恰具備這樣的特點。

@warfalcon :每個人在人生的不同階段中都會遇到一些心理問題,海賢老師給出一些很有實用性並讓你變得更幸福的建議,引導你走向理想的自己。最後,這是一本很溫柔的書籍。

@李松蔚 :海賢老師是一個走在路上的老師。對現代人的很多迷茫,他有自己的理解,也有自己的修行之道。難得的是,他從來不向人許諾「這條道路的終點是什麼」,他願意承認:「我自己也是第一次走,我們走走看」。這樣很好,有時候我們需要的是一種被人陪伴的感覺,勝於我們需要一個明確的方向。

@張春 海賢的文章會給人「生活可以繼續,而且會好起來」的心動,不止是在內容上,更是在氣氛上,是由內而外透出來的。我們想這就是文如其人的意思。真慶幸這樣一位心理學家這麼會寫,文章令他能伸出溫暖之手,讓每個人都可以領受。

@梁邊妖 看完這本書我認為,獲取幸福的最優路徑,就是找個作者這樣的人做爸爸,娶個作者這樣的人做老婆,再生一兩百個作者這樣的孩子。齊活。

附:預購鏈接:

噹噹: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陳海賢…) -噹噹觸屏版

京東: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圖片 價格 品牌 報價】-京東

亞馬遜: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陳海賢【摘要 書評 試讀】圖書

博庫:

c.b1yt.com/h.j0aL98?

文軒:

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新華書店正版暢銷圖書籍 文軒網 預定幸福課-不完美人生的解答書
推薦閱讀:

缺有害,余有損
什麼是「跨性別者」?
房樹人測驗有多大的科學性?

TAG:心理 | 心理咨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