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你從零基礎認識狼

原創作者 @張狼

1.狼的生物學分類

界: 動物界 Animalia

門: 脊索動物門 Chordata

綱: 哺乳綱 Mammalia

目: 食肉目 Carnivora

科: 犬科 Canidae

屬: 犬屬 Canis

種: 狼 C. lupus

狗的生物學分類

亞種:家犬 C. l. familiaris

2.北美有兩個狼品種:灰狼(Canis lupus)和紅狼(Canis rufus)

3.另外北美有五個最為人熟知的灰狼亞種:北極狼、墨西哥狼、東加拿大狼、大平原狼和密歇根山谷狼。

4.北極狼的棲息地在加拿大北極群島和格陵蘭島、墨西哥狼在墨西哥北部到美國西南部一帶、東加拿大狼在加拿大東南部和美國東北部、大平原狼的棲息範圍遍及美國西部,東南部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北部、密歇根山谷狼則廣遍阿拉斯加和加拿大西部。

5.紅狼也有三個亞種:Canis rufus floridanus,棲息範圍從佛羅里達州至阿拉巴馬州,已經滅絕(其實就是佛羅里達州黑狼,毛色深黑的紅狼亞種)。 Canis rufus gregoryi,在整個密西西比河流域區域到東德克薩斯州,還有Canis rufus rufus,在美國東部和得克薩斯州中部。紅狼1980年已被宣布野外功能性滅絕,目前野外只有少數野放個體。

6.狼曾經是棲息範圍最廣泛的哺乳動物,棲息地包括北極苔原,平原,草原,沙漠,山脈和森林。整個歐洲,亞洲,日本和北美(除了加州西南部)都能發現狼的蹤影。

7.犬屬還包括郊狼、狗、胡狼、澳洲野狗。

8.狼是最大的野生犬科動物,但並非最大的犬科,部份家犬品種平均體型更大。

9.狼是非常聰明的動物。研究表明,家犬的大腦比狼小15%至30%,但是兩者擅長的功能不同。

10.狼的毛色從灰色、棕褐色到純白純黑,不同深淺色調都有。北極地區大多數狼都是乳白色,大約30%加拿大狼是黑色的,黑狼在南部地區更為常見。一條狼可以同時有幾種毛色集合在一起,看起來像一片斑駁的點點,是一種保護色。與狗狗不同,狼的毛色分界模糊,很少有某個部位突然轉變成別的顏色。

11.狼有兩層毛髮,底層毛及外層毛。外層披毛較粗,功能有防水、隔離外界冷空氣。底層毛像是絕緣體可以禦寒,一些寒地狗也有同樣的毛。

12.狼在春天會大片大片地掉毛,母狼往往比公狼換毛晚。

13.狼的尾巴相對粗短,看起來不太靈活,正常狀態下直直下垂,但並不代表不能捲曲。

14.狼的聽力比人類更清晰至少16倍。狼在森林裡能聽到差不多10公里內的聲音,在開闊地可增加至16公里。

15.狼有良好的周邊視野和卓越的夜間視力。狼的視網膜外周對運動物體非常敏感。然而,狼不能分辨顏色,視覺分辨力也相當弱,不善於辨識小細節。(也就是說狼能馬上發現一隻松鼠跑過,但是看不到趴在棕色樹榦上的灰松鼠,除非它動了或者被嗅出來。)

16.灰狼肩高平均約86CM,不同亞種高矮有別。

17.灰狼從鼻子到尾巴平均長1.5米到2米多,紅狼稍小。

18.狼體重從18至60多公斤都有,母狼一般比公狼輕約7公斤,也有一些近80公斤重的記載。 (最重的狼好像96公斤,沒記錯的話)

19.狼的前腳比後腳大,前腳長11-13CM長,寬9-11CM。 (就是一隻手掌的大小)腳尖指向正前方,而家犬通常外八。

20.狼的嗅覺是人類的100倍,擁有多達2億個嗅覺細胞。

21.狼的雙顎非常強大,可以產生1500磅的咬力,兩倍於德國牧羊犬。

22.狼有42顆牙,上顎有6個門齒、2個犬齒、8個前臼齒、4個臼齒。下顎有6個門齒、2個犬齒、8個前臼齒和6個臼齒。

23.狼用門牙和犬牙刺穿,割開和抓住獵物。

24.狼前臼齒和臼齒用來撕裂和切開肉。

25.食肉齒(carnassial)或裂齒,其功用是切割肌腱和結締組織,而後臼齒用來咬碎骨頭。(由於顎部構造不同,多數肉食動物無法左右移動下顎,所以狼無法「咀嚼」食物,別再寫誰家的狼王若有所思地「咀嚼」馬肉了....除非狼人)

26.狼犬齒是交錯的,這樣可以緊緊抓住掙扎的獵物。

27.狼是食物鏈的頂端食肉動物,但虎、熊和部份大貓能與狼群抗衡。

28.狼的首選獵物是大型有蹄動物,包括鹿,麋鹿,馴鹿,駝鹿和麝香牛。狼是專為捕殺大型動物而生的。(只有小說里的狼才吃老鼠為生)

29.狼是機會主義獵手,會挑最簡單、最脆弱的獵物下手。狼會先觀察、試探,尋找病、弱、有天生缺陷、年老和年幼的獵物。

30.狼很容易被獵物踢到重傷,甚至死亡。

31.狼通常攻擊獵物的鼻子或腿、腹部,不斷的撕咬一點點削弱獵物的反抗力。與大貓不同,狼攻擊大型獵物時不會跳到獵物背上或者一口咬斷喉嚨,也不會像傳說那樣,咬斷獵物的腿筋。大型獵物通常因為大量失血、休克而死,而小型獵物通常會被咬斷頸椎。

32.狼用鼻子尋找、跟蹤獵物,也可能只是剛好遇見然後就開打了。

33.和網上某些傳說不同,狼群就算懂「戰術」,狩獵成功率仍然十分低。大約十次才有一次成功,還不包括追蹤和試探所浪費的精力。所以為了能吃飽,狼群必須花許多時間尋找、試探獵物。如果在一個獸群里找不到合適的獵物,狼群會轉而追逐另一個獸群,直到找到有把握的目標。追獵開始之前狼喜歡逆風接近獵物,足夠接近之後開始追逐。有時大型獵物杵著不動、狼群也無計可施。水性好的獵物,如駝鹿和馬鹿經常躲到又深又急的水流中等狼群離去,但狼群也會就地休息,只讓一兩個成員騷擾、觀察,等待獵物疲勞的時刻。

34.狼一、兩個星期才飽餐一頓是很常見的事。

35.狼漫遊的時候通常慢慢跑,平均每小時8公里,並且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都保持這種速度。

36.狼全速奔跑的時候可以達到時速48-56公里。

37.狼大約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四處漫遊。

38.狼一天走30多公里找吃的也是很常見的事。

39.一隻成年狼一次可以吃下9公斤肉。

40.狼平均每天吃2至6公斤的食物,但實情是不可能每天都找到足夠的食物,所以狼經常很多天都沒有吃東西了。平均算,狼每天吃5至12磅食物、喝1至3升水。現實是狼經常一次過吃下幾天的份量。

41.狼通常成群狩獵,然而有些強大的孤狼、或許剛巧碰到合適時機的離群狼可以單殺中型獵物。

42.一個狼群通常只有一對狼夫婦可以生小狼,其他成員多是親戚,和同一對狼夫婦長成但未離群的後代,狼群的凝聚力在動物世界中也是數一數二的。

43.狼群通常只有10個成員左右,依地方食物豐盛度和獵物種類而定。目前有記錄最大的狼群是黃石公園德魯伊狼群的37個成員,但是很快就解體了。歐洲的狼群一般比較小,平均3-4個成員。

44.阿爾法,或者叫頭狼夫婦,是狼群大部份成員的父母,狼群的主要凝聚力和延續的希望。

45.貝塔,二把手,多數是頭狼夫婦的成年兄弟姊妹。

46.歐米茄,狼群中最低級的狼,被其他狼玩弄的對像。但是狼群不會逼歐米茄去死,或者養著當備用糧。歐米茄多是因為太年輕、性格溫馴或信心不足造成的,體型和殘疾不是決定狼群地位的主要原因。

47.狼群有兩個「集團」,公狼母狼分別由頭狼夫婦管理,一般不會插手另一性別的等級排位。

48.狼群不同地位能減少衝突,維持群內的秩序。

49.狼群中低層的地位衝突最頻繁。

50.低級狼對高級成員表示順從的行為對維持狼群和平起著關鍵作用。

51.攻擊與臣服動作已經演變成一系列的「儀式」,同樣也是為了維護狼群秩序與和諧。

52.高階狼尾巴上豎,低階狼夾起尾巴。

53.低階狼會舔或輕咬高階狼的鼻吻,這種行為被稱為「主動臣服」。但如果是高階狼咬低階狼的鼻吻,卻是一種懲罰和警告。舔、咬鼻吻是狼之間問候、打招呼、確位地位的方式。

54.低階狼躺在地上、向高階狼露出它的肚皮,這種行為被稱為「被動臣服」。

55.狼群成員之間有著強烈的情感紐帶,有記錄過一個成員死去,其他成員長達6個星期都悶悶不樂。

56.狼群非常重視領地,任何在領地上出現的陌生狼都會被驅逐甚至殺死。

57.領地範圍為20至1000平方英里,獵物密度決定領土大小,在北極地區貧瘠土地上生活的狼群通常擁有較大的領地。

58.狼群居無定所,不斷巡視領地,一天最多能走160多公里。

59.狼一天走個8至10小時很正常。

60.有些狼成年後會離開狼群,四處闖逛,直到遇上另一隻單身異性,然後成家立室建立新狼群。這些就是孤狼,也是大多數頭狼必然經歷的階段。孤狼離群後不會找塊領地守著等異性上門,他們只會一直走下去。

61.孤狼會長時間長途跋涉,1000公里內都是小意思。已知最長的距離是由一頭公狼創下的,差不多2000公里。這頭公狼最終成功找到配偶,也出名了,現在第二胎都生過了。

62.孤狼盡量掩飾自己的行蹤,不留下氣味,也很少嗥叫。

63.狼22個月,也就是差不多2歲開始性成熟。

64.通常一月至三月是交配季節,取決於狼所在的地區,母狼有二到三星期發情。(冬末交配,春天生崽)

65.有時除了頭狼夫婦,少數其他成員也有機會交配。在這種情況下,通常雄性頭狼是所有狼崽的父親。

66.如果成員數量大幅減少,狼群有時會多生一窩小狼來補救。

67.狼的懷孕期為63天左右。

68.狼崽通常在四月或五月出生。

69.平均一窩有4-7隻幼崽,也有過14隻的記錄。

70.新生小狼平均重一磅。

71.小狼的眼睛會在出生後10-13天睜開。

72.狼崽在三周左右就可以聽到聲音。

73.狼崽眼睛剛睜開的時候還蓋著一層藍膜(請自行想像藍色的白內障),在8-16周變成其他顏色,多數是不同深淺的黃,少數白色或者淺藍。

74.狼崽在約四周大開始走出狼窩。

75.幼狼一旦離開狼窩,照顧他們的責任就落到整個狼群身上,所有成員各自分工,教導幼狼各種生活技能。 (這裡說一下,狼崽從出生到出窩期間只有母狼跟他們在一起,其他成員、包括父親,都只能呆在窩外面。所以父母圍著初生幼狼起名字的情節在現實中是不會見到的)

76.狼窩通常離水源不遠,方便狼媽媽喝水。窩一般建在河堤上、大小合適的岩洞、原木中、或者是樹根之間的空隙。

77.狼窩入口約半米寬半米高,可能有多於一個入口。接下來是一條可長達5米的隧道,分娩室位於洞穴底端。

78.狼媽媽與幼狼寸步不離,其他成員會把吃的放在洞口。

79.當成狼捕獵歸來,小狼會舔他們的嘴巴,誘使成狼吐出未消化的肉。(長大之後這種乞求食物的舉動,就會變成大狼之間的問候)

80.小狼長到2-3個月大就會離開小洞穴,被帶到一種稱為「集合點」的地方,狼群繼續給小狼帶食物。跟狼窩的分別就是「集合點」在戶外,小狼能接觸更多新玩意(也更危險),而且母狼會離開小狼一陣子去打打獵。

81.幼狼三個月大會在出獵時跟著成狼走一段、打打小獵物、觀摩學習。7-8個月開始正式參與狩獵。(幼狼都會趕在冬天來臨前拚命長大!!冬天就能跟著狼群長途奔襲找食物、保衛領地了,不拖狼群後腿!!有些小說一開頭就是冬天狼群找不到食、幼狼嗷嗷待哺走兩步就趴,還真是....辛苦狼爸媽了)

82.野外幼狼的死亡率至少50%,疾病、營養不良、被其他動物捕食和被兇狠的人類攻擊都是主要死因。

83.狼使用氣味標記、聲音、動作姿態、眼神表情溝通。(其實狼是很安靜的動物....)

84.從面部表情就能看出狼是來打架的還是純粹自衛、憤怒還是恐懼、高階狼還是低階狼。

85.狼不只會嗥,也會汪汪叫、嗚咽、尖叫和咆哮。

86.狼通過嗥叫標明自己的位置、互相招呼、團結狼群和吸引配偶。(也會招來其他動物,所以孤狼非常安靜,有小狼在洞里的狼群也盡量不出聲)

87.狼嗥在良好的天氣和地理條件下可傳到十英里外。

88.狼群在合唱時會彼此避免用同一個音調嗥叫,每個成員都各有特色,有時還不斷變換。

89.狼不會特別對著月亮嗥叫(但是月光有助狩獵,所以月光強的夜晚狼群特別活躍,可能就是狼嗥月的由來。)

90.野狼通常在5歲之前死去,少數超過9歲,但多數圈養狼能活到10歲以上。

91.狼是謹慎、神經質、我行我素、破壞力高強的動物,聰明但難以接受複雜的訓練,而且表現容易受周圍環境影響。所以他們從來不是家庭寵物,也沒法做軍犬或工作犬。

92.美國現在大約有300,000隻混血狼,混血狼兼備狼和狗的性格特質。他們可以比純狼更主動富攻擊性,行為也比家犬更難以預測。

93.除了自然災難,狼真正的敵人是人類。加拿大,義大利和美國的調查表明,導致狼死亡的60-90%原因都是人為因素。

94.據估計美國有200萬隻狼在1850年和1910年之間被殺,那時政府鼓勵人們大肆獵狼。

95.1900年狼已經在歐洲大部分地區消失。丹麥最後的狼在1772年被殺,蘇格蘭最後一隻狼被殺於1848年。但是波蘭、羅馬尼亞、前南斯拉夫、希臘北部、西班牙北部和義大利中部地區還有一些狼存活。近年狼已經回到挪威、瑞典、丹麥、法國和德國。


推薦閱讀:

北美灰狼大到什麼程度?
從小養一隻狼是什麼感受,和養狗會有很大不同嗎?
馬戲團里幾乎沒有狼。是因為難馴服還是其他原因嗎?
基於多種採樣方法的狼監測:一個在利古里亞阿爾卑斯山脈的小型試驗性研究
馮小剛看完這部紀錄片,連說三聲「太棒了」!

TAG: | 动物 | 犬科动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