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大概是我在上中學的時候,有個同班同學問我,什麼是哲學?
那時的我還沒有讀過許多書,對哲學的了解只是大概,無法深入到許多具體細節之中。我依稀記得,當時我回答他,哲學就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
他笑了,反問到,這樣的哲學又有什麼用?
我說,因為那個簡單的問題沒有你想的那麼簡單,而複雜的問題也沒有你想的那麼複雜。
當下的我比起當年的我,在許多方面都成長了許多。不過知識的增長也許不能僅僅算作單向度的成長,因為我發現自己也越來越難理解和同情欠缺相關知識的人的想法了。
當年的我,一定還有耐心去解釋那些今天的我看起來很簡單的問題。而今天的我對那些問題,大多選擇無視。少數想要回復的,也因為太忙,只能說在哪本書的哪一頁或者哪位作者的哪篇論文中有涉及,讓對方自己去找。
最近,我寫了一篇關於「聽媽媽的話」這首流行歌曲的歌詞的解讀,使用了一些經濟學的概念,例如比較優勢和機會成本。有人批評說,這是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了。記得很久以前,我在某網站上回答了一個問題,是用博弈矩陣來解釋為何圖書館裡有人喧嘩時,其餘被影響的讀者都選擇不去阻止。大概意思是,這種現象是一種納什均衡,而要打破這種均衡,我們最好引入新的博弈參與者,也就是圖書館的工作人員。當時有人評論說,這是把簡單的外部性問題給複雜化了。
還有很多類似的例子。比如當我解釋貝葉斯條件概率的時候,一些人說我把概率問題複雜化了。當我解釋庫恩的科學哲學思想時,一些人說我把科學發展的問題複雜化了。當我解釋模態邏輯與可能世界語義學時,一些人說我把簡單的辭彙用法問題複雜化了。當我解釋真理的符合論、融貫論、實用論、冗餘論時,一些人說我把簡單的真理問題搞得格外複雜,他們反而不清楚什麼是真理了。
這樣的例子總是太多太多,剛開始讓我哭笑不得,現在已經不能激起我的任何情緒反應了。我現在連「無可奈何」這種情感都不會有了,可能這就是所謂的「麻木不仁」吧。
我真的是想把簡單的問題複雜化之後,把你們都搞糊塗嗎?
也許,這的確是我的部分想法。許多人經常自以為聰明,需要被其他人搞糊塗一下,才知道自己其實沒那麼聰明。
不過,糊塗不是我的最終目的,我的最終目的是希望大家都意識到,那些簡單的問題其實都沒有那麼簡單,而那些看起來很難很高深很複雜的問題,其實只要我們願意學習,其實也都沒那麼複雜和困難。
個人的成長,就是將原先自己誤以為簡單的東西複雜化,然後將那些複雜的知識掌握之後,就變得簡單了。而社會的發展依賴於其原子個體的成長,從幾百年尺度的歷史來看,社會的發展,就是常識愈發複雜。牛頓力學從已經從最尖端的物理學變成初中生的課本知識。未來,經濟學和計算機科學的一些知識也將從大學知識變成中學知識。這已經是我們在一些中學能看到的趨勢了。
中國不像那些發達國家,它是一個快速發展的經濟體。用日新月異來形容,一點也不過分。所以,每一代教師在面對學生時,都喜歡說,你們現在享受著我們當年所沒有的便利條件,結果還不更加努力學習。我算是出生在互聯網時代,但我小時候可是沒有智能手機的。大家現在應該很難想像查個單詞需要翻厚厚的朗文詞典的時代了吧?
還有許多流行的背單詞app,它們許多都載入了詞根解釋,造句練習,這些都是非常有效的單詞學習方法。我剛開始學習英語時可是沒有這些app的。而且,不怕大家笑話,我在一個低級市讀小學,四年級才開始學英語。而省會城市的孩子在一年級就已經開始學英語了。
在互聯網上的教育資源不豐富時,許多人要依賴讀書館。而讀書館中大多是老書,新書需要等一段時間。互聯網上不只有文字類資源,還有許多視頻和音頻資源。當我第一次看到MOOC和製作精良的視頻錄播課程時,真是忍不住感嘆,要是我晚些時候出生,那就好了。就拿CrashCourse來說,這是一個Youtube上的教育頻道,裡面有許多動畫化的教育課程,主講人會把嚴肅的知識講得非常有趣,像動畫片或者電視劇一樣吸引全年齡段的人去觀看。這在我的小時候是從來沒有的,那時候我在書店裡買回一本全彩印刷的《動物百科》,都會反覆看很多遍呢。
作為一個教育工作者,技術的發展給我帶來了許多的便利,而且時代的發展也積累了很多知識存量。至少我寫的書,我小時候看不到,我開發的課程,我小時候也聽不到。正如我在課上講的,現在互聯網上的免費教育資源,足夠一個人完成幾十個碩士學位。任何一個喜歡知識的人,都將慶幸自己生活在一個互聯網時代。這就是我為什麼在致謝一欄中,除了感謝一些人之外,還單獨感謝這個互聯網時代的原因。
就讓那些複雜的知識,都成為我們的常識吧。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