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日本街頭的電線如此雜亂無章?
不知喜愛看日本動漫的童鞋們是否注意過,動漫中出現的日本街頭,經常能看見密集排列的電杆和雜亂無章的電線:
其實在日本的街頭,這種情況是十分常見的。據統計,日本現在有3500萬根以上的電線杆,並按照大約每年7萬根的速度在增長,人均來看的話,平均每3.5人就擁有一根電線杆。
而根據日本國土交通省公布的數據(下圖,圖表城市順序依次是巴黎、倫敦、新加坡、柏林、紐約、首爾、北京、東京23區、大阪),倫敦、巴黎的無電線杆率為100%,新加坡、柏林、紐約等無電線杆率在80%以上,數據顯示日本全國範圍(城市市區的主幹道)僅為15%,即便在日本大城市中,大阪市為6%,首都東京23區(市中心地區的23個特別區)也只達到8%。
那麼肯定就有人奇怪了,日本是世界上的重要經濟體,資本強國,怎麼還會有這麼多看起來陳舊而雜亂的電線呢?經濟發展後的歷史原因日本是早期發達國家,其城市電杆問題算得上是歷史遺留問題。我們都知道明治維新之後,日本迅速崛起,經歷工業變革,進而躋身先進資本主義國家的行列。時光變遷,最初能夠象徵一座城市發展水平的電線杆正漸漸被時代淘汰,但是由於日本早期發展過猛,電線數量巨大,想要在短期內實現「無電杆化」是不可能的。
圖為明治維新後的日本城市風貌
無電杆化「牽一髮而動全身」與此同時,「電」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地位也決定了在取消電杆的過程中,勢必要影響到城市其他功能的正常運轉。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一旦要整改電杆電線,所涉及街道的住戶就必須經歷一段時間的停電,這不僅影響了居民正常生活,如果所改造區域有企業,停電對企業造成的損失更大。而且,我們知道,日本地少人多,就算分區域改造,在小區域里也會影響到很多人。不僅如此,進行「無電杆化」的最佳辦法就是將電纜埋入地中,實現現代化城市的「綜合管網建設」,但這也意味著改造的過程不可避免地要佔用交通道路、挖坑埋線,對城市交通的影響不可忽視。
因此在電杆問題早期,日本政府並沒有給予「無電杆化」項目太多的預算,他們當時認為「電杆雖然不美觀,但不妨礙使用」,相反拆除重建要耽擱更多東西。
資金問題是關鍵
當然,如今「無電杆化」是日本政府的努力目標,也是城市發展的必然趨勢,改造過程中帶來的不便都只是一時的,並不是阻礙取消電杆最根本的原因。歷史留給人們數量巨大的電杆電線,要改造,其實繞不過的,是資金。
「無電杆化」的費用大約在每公里6億日元(約3800萬人民幣),而傳統的架電杆電線每公里的費用大約在1000~2000日元,改造工程對資金的消耗程度可想而知。
之前針對2020東京奧運會,日本國土交通省計劃首先在東京都中心城區實現「完全無電線杆化」,根據預算日本國土交通省每年最多只能提供3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18.86億元),而把電線埋入地下的工程平均每公里耗資約6億日元(約合人民幣3800萬元),也即政府每年預算僅夠埋50公里的電線杆,照此推算,到2020年也只能埋350公里的電線杆,而東京的公路里程是2.4萬公里,改造艱難可想而知。
因此呢,資金短缺才是日本街頭電線依舊雜亂無章的根本原因。
人們的電杆「情結」與審美
其實不少人對日本街頭這般風景,還帶著特有的眷戀。
對於外國人,日本街頭的電杆未嘗不是一種景觀,許多外來遊客會特意拍下自己與電杆的合影,也有人從異國趕來,只為尋找動漫中那相似的一幕。就連島國居民也將這種風景稱為「日本の風物詩だ」,電杆不只是電杆,它暗藏著一座城市的過往,是幾輩日本人的記憶。
關於人們對於電杆的審美,我們可以通過下面兩張圖來感受一下:第一張圖是日本琦玉縣川越市某街道「無電杆化」前的景色,後一張是改造後的樣子。
改造前
改造後
對比兩張圖就可以看出來,改造前的街道雖然電杆林立,顯得有些擁擠,但這種擁擠卻又讓人感覺錯落有致、有參差美感,更給人沉甸甸的時代滄桑感。改造以後,整條街道都開闊了,乾淨了,但似乎冥冥中又缺少了什麼,那些擁擠和滄桑消散了,一條街彷彿落寞了起來。
說不上究竟是改造前好看還是改造後好看,或許時光真的可以沉澱文化,在不經意間,那些林立的電杆和交錯的電線,已經成為一種時代的印記,值得那些崇尚復古的人追尋,也叫土生土長的當地人捨不得。
日本街頭電線雜亂無章的原因是多樣的,但對於它的改造也是勢在必行的,畢竟這些電杆電線,在這個災害頻發的國度給人們帶來的「二次災害」的可能性很大,而且對於日常交通安全亦是一種威脅。或許有一日,日本能夠實現100%的無電杆率,而那些美好的街頭記憶,便只能留在我們的腦海中了。
BY 明王道小編.清風自來
首發於公號「明王道日語」,敬請訂閱
推薦閱讀:
※和服、著物和吳服到底有什麼區別?不可不知的和服歷史
※在日本找工作 (1)你想好了嗎
※日本人果真從不遲到么?這奇怪的時間觀真是嗶了狗了
※周黑鴨,coco,馬子祿,聊聊那些開在日本的中國店
※島國聖誕節奇觀:為啥這一天非要和肯德基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