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動體認法系列之三:金雞獨立
介紹本次功法之前,先闡述一些理念性的東西:
一、內動法內在邏輯
自體重心、內在平衡、整體協調——這是內動法的三個關鍵詞。
這三者一線貫通的理論,解釋了「我們在鍛煉時該把握住什麼?這些功法是靠什麼取得效果?」的問題。
可以說,這三者是內動法最關鍵的鍛煉手段。
我們通過對身體重心的不斷調整和控制,引導身體各個部位的結構及運動模式達到一種近乎理想的平衡態,實現自身的「整體」高度協調,最終使身體達到內家所追求一種「完美」的狀態(內家術語稱之為「渾圓」)。
這裡的「整體」,是指我們身體的全部。只是大部分肌肉或骨骼參與運動了,都不行。差一塊骨頭、一塊肌肉、一根筋腱都不叫「整體」。
所以這種練功方法,可以鍛煉到很多平時難以刺激到的深層筋肉、筋膜,並且產生很多「出乎意料」的健康效果。
以上是綜述,下面簡單解說一下其原理。
大家大概也知道,普通人兩臂下垂正常靜立時,其總重心大概處於骨盆內、腹部中央位置。這裡我們姑且稱之為重心原點。從這個狀態開始,人體進行任何動作時,重心位置都要發生變化,從而影響人體的平衡狀態。我們必須不斷在運動中協調自身肢體的動態關係,來保持一種動態平衡。
例如,普通人在做向上舉手(出拳)或是提膝(走路、踢腿)動作時,重心就會向上拔高,這時身體的平衡性就會相對變差,容易出現前栽或後仰(如果這時候運動者還處在搏擊對抗的狀態下,那就更糟了,很容易被對方抓住機會撂倒。所以拳諺中有「起腿半邊空」的說法)。
傳統內家注意到了這個現象,提出了「下氣」的問題,即是要求:做各種動作時,重心都處於穩定態,自身的平衡和協調也都處於均衡態。
這是一種高標準的對人體的要求。人體必須進行提高才能做到。
怎麼提高呢?
內家提出了被稱之為「氣沉丹田」的概念(這裡其實是混淆了內炁、呼吸之氣和重心的概念,這就是傳統術語中「氣」這個概念的複雜性的體現),通過使身體達到「氣沉丹田」的狀態——這是一整套身體調整的統稱——來解決這個問題。
這種鍛煉方法,在一般人不易理解和體會的「整體運動」範疇,有其它鍛煉方式難以達到的效果,甚至某種程度上可以說,這是不二法門。
這裡再強調一下「整體」這個概念——這是內家功法的關鍵概念,它要求我們:
(1)內外(肉身表層的筋骨肉和深層的臟腑膜)整體鍛煉
(2)身心(精神和肉身)整體鍛煉;
(3)身體各部位、各方面素質均衡發展,不能某一部分強,而另一部分弱;
(4)運動要高度協調,參與運動的各部分要各安其位,發揮自己的應有作用。不多做超出自己本職的工作,也不少干,更不影響、干擾其他部位發揮功能。要齊心協力,恰到好處。
這才是內家功法的「整體」概念。
多說一句:請務必把「整,就是一個撼不動的樁架子」這種low的不行的概念從腦海里清除出去。
二、腿部力量
傳統武術叫「下盤功夫」,或者說腿部功能更恰當些。但這個概念包含的要素太多,不易於理解,所以姑且先稱之為「腿部力量」。
此理念是「其一」里概念的延伸。
因為對腿部,或者確切說下盤的鍛煉,正是貫徹「重心——平衡——整體協調」訓練理念的客觀要求:
(1)腿部是與骨盆直接相連的,而骨盆是樁態下人體總重心的「容器」;
(2)人體重心容易失衡的主要原因是上盤強、下盤弱。普通人對自身下盤的了解、開發、利用貧乏得可憐,甚至可以說下盤有一大半能力未能得到開發利用。
未能鍛煉、開發好下盤,等於說是丟了一半的身體。
因此,傳統內家功法極為重視對於下盤的鍛煉,可以說一多半的內家功法都是圍繞下盤的鍛煉展開。
故學者不可不重視「下盤」,不管是不是理解,請先把這個概念深植於心。
切切!!
理念理清,請大家在下面的功法里體認一下上述的理念:
三、內動法:金雞獨立
預備式:高馬步站立,兩膝微曲,兩腳之間的距離與肩同寬,可略窄與肩寬。兩手自然下垂。
第一動:
身體重心橫向平移到左腿,左胯窩放鬆,左臀如坐在一個高凳子上。保持脊椎正直挺拔,不要歪斜,駝背。
同時,左手變為按掌,掌心向下,五指向前如同按住一個扶手,位置在左胯外側。
左半身的內動感是沉降,如大樹生根,穩住整個身體。這個要在放鬆狀態下悉心體會,稍微一緊張,重心就會不自覺地拔起,我們的樁就「拔根」了。
右手右腳同步向上提起。用大腿提小腿,用小腿提腳掌。右腿的胯、膝、踝關節要依次摺疊,整體動作像要準備抬腿邁上一個高台階一樣。
右大腿提至與地面平行,右膝指向前方。
右腳腳掌保持平行於地面,右腳尖微向上勾,如同用右腳背勾起一個籃子,提到左膝右側高度。
同時,右大臂向上劃弧,帶動右手上舉,如小學生舉手提問。右手成立掌,到右耳前。右大臂平行於地面,右肘指向前方。
與左半身相呼應,右半身的內動感是提升,如攀岩而上。
http://image.so.com/v?q=%E6%94%80%E5%B2%A9%E7%9A%84%E5%9B%BE%E7%89%87&src=tab_www&correct=%E6%94%80%E5%B2%A9%E7%9A%84%E5%9B%BE%E7%89%87&fromurl=http://sucai.redocn.com/xiazai-87735.html&gsrc=1#multiple=0&dataindex=22&id=4e4570d92acb7900e1f5915a835bc04d
第二動:
保持身體重心在左腿,不要有任何移動。脊椎仍要保持正直,不要左右歪斜。
右腿向著原先的落腳點,斜向下緩慢地蹬出。腿部關節要按照髖、膝、踝的順序次第伸展。此時,右半身的內動感是在「沉降」。相對的,左半身的內動感是在「提升」(雖然左半身並沒有外形動作)。隨著訓練的身體,左右兩半身的相對運動感覺會越來越強,就像一個滑輪上的繩子一樣,一邊在上升,另一邊就在下降。
用右腳掌先接觸到地面,但不要踩實。要像在薄冰面上落腳一樣,用腳掌摸著著地面,一點點緩慢地落實。保持著隨時把腿收回來的能力。
右腳踩實後,身體重心再移到兩腿之間。
然後右手向內、向下、向右劃弧,按到右胯外側,掌心向下,五指向前。待動作比較熟練之後,再與右腿動作同動。
第三動:
身體重心橫向平移到右腿,右胯窩放鬆,右臀如坐在一個高凳子上。
左手左腳同步向上提起。具體動作與「第一動」中右半身的動作相同。
如此反覆。
做「金雞獨立」時,不要把自己當作是站在地面上,而是攀爬在垂直於地面的山崖上。
以脊椎為中軸線,半邊身體固定好,另半邊身體向上,或者向下。因此,兩個半身體的「沉降」與「提升」,都是因另一半的運動相對而生。脊椎在中間,保持正直,只有左右橫移,沒有歪斜。就像太極圖一樣,陰陽互變,但是整體的渾圓結構並未破壞。
注意在整個動作練習過程中,重心盡量做到始終保持平穩,不要隨著動作變化有高低起伏。
推薦閱讀:
※坐辦公室坐久了,腰疼該怎麼辦? 有什麼好辦法?
※脖子一甩會發出響聲,這是怎麼回事?
※西方醫學或運動學對整脊有比較系統的理論嗎?他們怎麼看待中醫的徒手整脊?
※脊椎有問題,現在該怎麼鍛煉身體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