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帶一路,究竟關我等屁民何事?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順利閉幕了。這幾天,上至官方媒體,下至營銷小號,鋪天蓋地都是關於「一帶一路」的消息。
很多人會認為:「這些大政策大方向,是政府的事情,關我一介屁民何事?我操心躥升的房價、子女的教育這些棘手事兒,都來不及呢!關心這個,有個毛用?」
真的是這樣嗎?
事實上,一帶一路,跟今後我等屁民的生活呢,絕對是息息相關的。
這得從「一帶一路」究竟是怎麼個政策說起。
字面上的「一帶一路」呢,就是通過中國的主導,來深度建設千百年前的兩條重要國際貿易通路:
1、陸地上的「絲綢之路經濟帶」2、海洋里的「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
吃瓜群眾:道理我都懂,但這究竟有什麼卵用?能解決什麼問題呢?
且聽我分析一二。
是陸上還是海上的通路,需要修公路、鐵路、港口、發電廠、通訊站點等等這些東西,換言之,都需要完善的基礎建設,才能使其暢通無阻。
基建需要什麼?當然是資金啦。從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一帶一路經過的國家,絕大部分都是第三世界國家,這意味著,人家雖然也很想自己做,但並沒有什麼錢,來搞這些基建。
因此,中國就說了啊,我呢拿自己的資金、人力物力來投資你們,幫助你們建設這些必要的基礎設施,錢呢,你們可以慢慢還,有些特別窮的國家呢,我甚至會無償援助。
這對中國有什麼好處呢?
第一、解決「產能過剩」的問題
產能過剩,是具有中國特色的名稱,在資本主義國家裡,其實就是「經濟危機」的前兆。
中國是世界工廠,為全球生產商品。2008年,次貸危機,全球崩盤,到現在勁兒都沒緩過來,而我國的產能過剩的問題也就是這時暴露出來,原因就是歐美這些傳統的大客戶開始消費萎靡了,各行各業,大到鋼鐵、能源、原材料,小到各類商品等,一時沒了去處。
那麼,國際市場消化不了,轉移到國內行嗎?
我國曾試圖出口轉內銷,一是因生產能力實在太強,二是國內同樣也消費疲軟,所以並不能解決問題。
這個問題一旦解決不好,可能就會引發類似1929-1933年美國大蕭條這樣的經濟危機。
美國大蕭條時期的失業人員遊行
解決這個問題,有什麼辦法嗎?
答案是——開闢新的市場。
歷史上,各路資本主義強國,在開闢新市場的過程中,都不免走上了武力對外擴張的道路。
比如18世紀-19世紀的英國,在全球範圍內,不斷挑事,建立了遍布世界的殖民地。
比如19世界中葉的美國,西進運動以及南北戰爭,主要目的之一,都是開拓新市場。
比如20世紀初的德國,由於當時世界範圍內的格局已定,作為後來崛起的強國,選擇發動戰爭,挑戰舊世界的格局,希望重新劃分勢力範圍,以此獲得新市場。
再比如20世紀30年代的德國和日本,在經濟危機的背景下,通過侵略別國,消化過剩產能的同時,擴大「生存空間」。
當然,在以世界和平為主旋律的21世紀,像過去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顯然是不可行的。因此,聰明的我國政府謀划了「一帶一路」這個方案,通過投資援建的方式,來開闢一片廣闊的新市場。
這顯然是一個互惠互利的共贏策略。
中國拿錢投資和援助沿途國家進行基建,這些事情必須找中國公司做;同時,一旦「一帶一路」建成,這些沿途的國家,經濟必然會提升,所以也有更多的錢來買中國的東西。因此,國內的過剩產能就有用武之地了。
第二、人民幣國際化
在「一帶一路」歐亞願景中,經濟方面,將建立起一個巨大的綜合性區域,並置於中國的領導下,顯而易見,國家能從中收益。
外匯儲備有了新的去處。以往都是拿去買美國的國債,結果就是虧大發了。現在呢,我們拿其中的一部分錢給一帶一路沿途的發展中國家放貸,利息就不用說了,都是小事,更重要的是,這些國家就會慢慢將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
你想啊,既然貸款和工程物料支付都是中國的,那麼用人民幣結算就可以避免匯兌損失。既然借款還款都用人民幣,那麼沿線的國家心裡也會盤算,我得整點人民幣花花啊。怎麼掙人民幣呢?有原油的出口原油,有礦石的賣礦石,有羊毛棉花的裝車,有小麥茶葉的裝船,只要能跟中國人搭上線,就可以換到人民幣。有時跟歐美日做生意,歐元美元日元不趁手,也就拿人民幣結賬。開始歐美日不感冒,但是慢慢發現有賬收比賴著不還強。於是就勉為其難的硬撐了。如此這般,循環往複以後,人民幣就正式國際化了。
也就是說,在不久的將來,人民幣極有可能將獲得與美元同等的地位。
人民幣走向全球,意味著中國這個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真正成為引領全球發展的偉大國家,受到全世界所有國家全方面的認可。
對於我等屁民來說,人民幣國際化會有很多便利之處的,比如海淘可以直接人民幣結算;出國旅遊直接拿點現金就好,到哪兒都隨便換,或者到其它國家都可以銀聯取當地貨幣;除了 A 股,也有了更多的海外投資渠道。第三、促進西部進一步開發,維持邊疆穩定
過去,喊了好多年口號的「西部大開發」,有沒有卵用?客觀的說,修了很多路,搞了很多基建,取得了一定成績,但總體而言,西部經濟還是缺乏活力,並沒有像預期中的那樣,被強勁的拉動。這也間接導致了,某些貧窮地區,極端主義的滋生。
超哥曾親身前往烏魯木齊、喀什等地考察過當地的巴扎,好東西很多,但很難賣到近在咫尺的中亞各國去,什麼原因呢?
從中國到中亞鄰國的邊境線上排著很長很長的車隊,很多都是要排上一周才輪得到自己,他們是幹什麼的呢?等著過鄰國的檢查。因為缺少互信互通,貨物在中國經過質檢後到了邊境,還要接受繁瑣的檢測程序。
可以想像,因為排隊一周,會耽誤多少貿易量。而如果是水果之類對保鮮要求比較高的貨物就因為等不了而無法出口。
「一帶一路」中的絲綢之路經濟帶,讓西部成為改革開放的最前沿,如果政策和標準達成一致,那麼就能極大的加速西部跟中亞各國間的進出口生意,無疑能促進西部經濟的發展。
這不僅解決中國經濟發展的東西發展不平衡問題,也能解決治安、政治等多方面問題。
第四、大國崛起的關鍵一步
1904年,地緣政治學的創始人麥金德爵士曾斷言,在陸權時代,掌控歐亞大陸的「心臟地帶」將成為大國崛起的關鍵。
「誰控制了東歐,就控制了『心臟地帶』;
誰控制了『心臟地帶』,就控制了世界島; 誰控制了世界島,就控制了世界。」而他定義的「心臟地帶」,正是絲綢之路覆蓋的廣袤的歐亞腹地。
提出「大陸腹地說」的哈爾福德-約翰-麥金德
「一帶一路」,或多或少地與這位英國地理學家提出的理論相符合。
絲綢之路的重建,最終將打造歐亞大陸上一條橫跨「心臟地帶」的超高速公路,把中國與歐洲、中東、中亞、東南亞有效地連接在一起。
在戰略層面上,處在中國影響下的歐亞大陸區域將成為中國預防美國制裁的一道屏障。對現在仍依賴海運的中國貿易來說,海路很容易被美國封鎖,而這條歐亞大陸交通網路,恰恰遠離美國海軍的控制範圍。
儘管現在中美關係表面上一切正常,但是為了遏制中國的崛起,老美一直在暗地裡搞小動作,隨著美國的日益衰弱,中國的日漸強盛,總有一天矛盾衝突會公開化。屆時,擁有強大海上軍事力量的美國,可以輕易的侵擾中國的海岸線,但卻不太可能打擊到中國在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的陸上生命線。
同時,作為歐亞大陸鐵路網的補充,海上絲綢之路會經過東南亞和印度洋的海域。泰國南部克拉地峽運河,建成後將拉近海上絲綢之路與柬埔寨、泰國及緬甸等對華友好國家的距離,同時還可削弱處於美國海軍控制的馬六甲海峽。
隨著「一帶一路」的推進,中國的和平崛起,已然勢不可擋。
拿破崙曾經說過:
「中國是東方沉睡的雄獅,當它醒來時,世界將為之震顫。」
拿破崙-波拿巴
1000多年前,適逢開元盛世,中國國力空前強盛,中華之威名遠揚天下,無出其右;
1000多年後,我們應該慶幸,能夠親眼見證,中國再臨,世界之巔。
推薦閱讀:
※你的「飛輪」在哪裡 - 中歐班列站在風口(上篇)
※一帶一路中國版全球化(9):泛亞鐵路(3)中線:馬來西亞丶新加坡│脫苦海
※一帶一路中國版全球化(12):中國在非洲建設的主要水電項目│脫苦海
TAG: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 | 丝绸之路 | 中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