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想】靈魂在哪裡?

哪裡在痛?

當女朋友扇了我一耳光時,我會感到痛苦,這是肉體的痛苦還是心靈的痛苦?

如果僅僅是肉體的痛苦,那為何在臉已經不疼的時候,人還會繼續難過呢?

當女朋友宣布和我分手時,我會感到痛苦,這又是肉體的痛苦還是心靈的痛苦?

如果僅僅是肉體的痛苦,那這個痛苦是由特定模式的空氣振動(一句話)造成的嗎?

甚至,科學家們還發現,一些截肢之後的人,他們會報告自己那不存在的肢體感受到了疼痛,這種「幻肢痛」又是怎麼回事呢?

我們發現,痛苦似乎並不發生在肉體上,因為沒有肉體我們還會痛苦(幻肢痛)。痛苦也不一定需要有物理刺激,因為一句話就能讓我們感到痛苦。而當我們感受到痛苦時,應該是心靈受到了傷害。

心靈在哪裡?

古人似乎認為,心靈在胸腔里,在心臟里,因為「心靈」這個概念里有一個「心」字。但科學發展至今,我們已經知道,心臟並不會思考問題。

今天,一群科學家會指著我們的頭說,「心靈就在顱骨下那團由億萬神經元構成的腦組織里。」因為這團豆腐似的肉塊在感知、記憶、認知、情緒、人格、行為等等心理學家們的研究對象之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那脊髓呢?手臂里的神經呢?這些都和那團顱骨下的腦組織連在一起。科學家說,「這些相對不重要。」

那肌肉呢?眼球呢?腎臟呢?指甲呢?「這些也相對不重要。」

那筆記本呢?手機呢?計算器呢?電腦呢?衣服呢?「這些跟心靈就更無關了。」

是啊,衣服會思維嗎?計算器能感到開心或痛苦嗎?我的指甲能回憶起第一次約會時的場景嗎?這些由有機物或者無機物組成物件,怎麼可能是我們的心靈?

在搶佔心靈寓所的競爭之中,大腦已經許多哲學家以及科學家們視作奪冠的必然。

什麼是恐懼?杏仁核的激活。

什麼是「看見」?枕葉接收並正確處理了來自視覺神經的信息。

什麼是記憶?學者們還不是完全清楚,但知道海馬在記憶中扮演了類似電腦硬碟的角色。記住某個東西也無非是神經網路從一個狀態永久性地變成另一個狀態。

總之,所有我們認為是心靈的特徵或者功能,其實全都是腦的特徵或者功能。

顱骨外的心靈

小明和小紅都想去博物館,但他們事先都不知道博物館的具體位置。

小明提前查好博物館的位置,並把這個信息繪製成地圖,記錄在筆記本上。小紅也提前查好博物館的位置,並把這個信息記在腦袋裡。

出門後,小明打開筆記本,通過自己畫的地圖找到了博物館。小紅則努力從腦袋裡回憶起提前查好的信息,在心中想像出一幅地圖,然後也找到了博物館。

這時,小明的筆記本和小紅的記憶有什麼根本區別嗎?

沒有區別!這本筆記本扮演了記憶的功能,既然我們認為大腦中負責記憶的那部分屬於心靈的一部分。我們為何不認為這本筆記本也是我們心靈的一部分呢?

大家可能一下子還無法接受位於外部世界的筆記本相當於我們內部心靈的記憶。讓我們再設想一個更科幻的案例。

在一個未來世界,小明和小紅也都想去博物館,小明提前查好信息,並把這個信息儲存在位於大腦枕葉的智能晶元之中,小紅則與我們這種普通人一樣,把這個信息儲存在大腦里。他們出門後,一個努力從大腦中調取記憶,一個努力從晶元中調取記憶,這樣有什麼不同嗎?

或者,假設這個晶元並不位於顱骨內部,而是位於後腦勺的皮膚外面呢?甚至,這個晶元和大腦的信息交換是通過無線傳輸,晶元其實位於一個雙面玻璃的圓角矩形長方體(iPhone 4)中呢?

這些情況都沒有根本區別,無論是筆記本,還是腦內晶元,還是我們的智能手機。它們都是我們心靈完成其認知功能的一個組成部分。無論是計劃、計算、決策、思考複雜的問題,我面前的這台聯入互聯網的電腦都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心算23+45=68的過程,和我用手指頭按著計算器上按鈕的過程,甚至和我用語音指令輸入給我的電腦的過程,有什麼不同呢?

如果這些發生在皮膚內的過程與皮膚外的過程沒有根本區別,腦袋裡的認知操作和腦袋外的認知操作亦復如是,那我們有什麼理由堅持認為心靈的邊界止於顱骨或皮膚?

是啊,我們新買一個手機時,可能會經常擦拭它,比自己早上洗臉還認真。手機被不小心摔在地上時,我們還會大驚失色,就像自己摔了一跤似的。如果觸摸屏被摔壞了,我想心靈的痛苦程度絕不亞於自己的膝蓋被磕破。

心靈在哪裡?它或許居無定所。我關心我寫的文章,恰如我關心我自己。我會把自己打扮得乾淨整潔,就像我也會把文章寫得乾淨整潔。別人說這篇文章的壞話,恰如別人說我的壞話一般,都令我忍不住去反駁。這些位於我皮膚之外的文字也是我的思想,恰如這個思想在我左腦前額葉時的樣子。

如果我就是我的心靈,那我是更希望被拘禁在一團被顱骨保護起來的腦組織里,還是更願意與更大範圍的環境交互作用,自由地生活在整個世界之中呢?

推薦閱讀:Clark, A., & Chalmers, D. (1998). The extended mind.analysis, 7-19.

後記:這是多年前寫的舊文,重發時未作改動。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認真想

致力於普及批判性思維與通識教育


推薦閱讀:

模型思維(一)—— 擁有模型思考能力的好處
明確的知道自己是個廢物是種怎麼樣的體驗?
你的急於求成,暴露了你的低水平認知
民科和真正科研的深層次區別有哪些?

TAG:哲学 | 心灵 | 认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