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洗腦是一種能力

趁著假期,聽完了羅振宇和羅永浩的《長談》,同為創業者,很多問題感同身受,獲益良多。

整理閱讀筆記的時候,想起之前回答過關於羅永浩專欄的是否值得的問題,按裡面很多答案的看法,我這算是被洗腦了。

洗腦這個詞很有意思,在我看來這種情形並不容易達成。達成洗腦需要三個要素,一是有自己的觀點、二是觀點被改變,三是這種改變是被動而非主動。

如果一個問題,我們沒有自己的觀點的,那這是學習,不是洗腦。

如果一個問題,我們有自己的觀點,主動尋求證據支持自己的觀點,不是洗腦。

如果一個問題,我們有自己的觀點,但是沒有被改變,也不是洗腦。

從我接觸到的絕大多數人來看,大部分的人面對重要問題時是缺少自己獨立觀點的,剩下小部分人經過學習和刻意練習會培養出獨立思考能力,面對問題會有一套邏輯自洽(不一定他洽和續洽)的觀念用來評估和決策。

這時候就會碰到真正的難題,當他們擁有一套「可以解釋世間萬事萬物」的簡單模型後,在他們眼裡全世界都是釘子。可能偶爾還會在體系內自己修修補補,但是如果讓他們接受一個體系外的觀點已經千難萬難。

試著回憶一下,你有多久沒有坐下來聽聽和自己觀點不同人的分享?再試著想一想,說服父母不要相信公眾號的謠言有多難?

越是有主見的人越難接受新觀點。這並不是缺點,拿上海舉例,2016年平均工資為6378元,約有22.6%的職工工資超過1萬,約有5.7%的職工可以拿到2萬以上的工資。如果你的目標不高,那麼做到有主見已經超過了一半的競爭對手。如果你的目標是拿到1萬甚至2萬以上的收入,那麼,僅擁有一把可以「用來評估和決策的鎚子」遠遠不夠。

這時候我們常常做的是運用我們的理性和邏輯,收集更新更多的信息,重新審視優化我們的評估和決策模型。可惜,這種方法本身就不顯示,如果找到一個模型能夠解釋世界,這個模型就可以改名為「大統一理論」了。

當我們明白單一模型的局限性,我們就能理解菲茨吉拉德那句」能同時擁有兩種截然相反的觀念還能正常做事的人,才是有第一流智慧的人"。查理芒格甚至更進一步,提倡用學習所有重要學科(包括數學、物理學、生物學、工程學、心理學、經濟學等等)的重要理論,運用來自不同學科的思維模式來解決問題。

人的時間和精力有限,如何學習更多模型呢?我的答案是被洗腦。

正確的被洗腦方式:找到某領域內的專業人士,清空雜念,深入溝通,接納套路。

洗腦和學習的不同之處在於,學習學的是碎片化的知識點,而洗腦接受的是專業人士在沉澱打磨的核心套路。很多人自作聰明的把套路和模型拆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其實往往是斷章取義,剩下的只是互聯網+、認知升級、下半場這些是是而非,只能用來吹牛的概念。

之前在我的小密圈《職業加油站》談知識付費,我的觀點就是,"知識付費真正的核心是模型付費或套路付費,分享者提供的並不是獨創的知識,反而針對問題針對情境打磨優化過的知識運用方式。"如果你付費希望學到的是可以百度的到的知識點,可能會是緣木求魚。

運用這種學習方式,需要具備三種基礎認知:

  1. 不能學和不願學。對於一個握著「鎚子」的人,不僅不使用手邊最方便的工具,還要去尋找嘗試新工具這是極難的突破舒適區的過程。如果把這個過程理解成能力提升的過程,那麼就可以日拱一卒,逐步改善;如果把整個過程理解成意願,那麼只能在思維的圍牆中看著鎚子自我肯定。
  2. 師不必賢於弟子。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擇其善者而從之」。我們接納別人模型,並不是因為別人的模型更好或更有效,有些模型甚至不在一個維度,根本無法對比。我們通過接納不同的模型,擴展思維疆域,跨界融匯創新。
  3. 慢慢學不如不學。學習本質上是效率的競爭,套路學習最核心的意義是高效。如果在一個領域學習的太慢,比如每天背1個單詞,這種效率的學習其實等於自己騙自己。當我們要買一家公司的股票的時候,我們會選擇去這家企業工作5年,還是與行業專家深入交流呢?

想要被洗腦(通過套路學習),說到底就是一句話:「既有成人之智,不失赤子之心

讀完本文,你被洗腦了么?

——————————————評論反饋———————————————

  • 是不是標題黨

確實不是,這個標題是前段時間給家人反洗腦(納豆激酶和高電位治療儀)失敗後想到的。我不認為自己比家人聰明多少,擔心自己逐步變成這樣的思維方式。

  • 是不是抖機靈

當你不專業的時候其實沒辦法評估業內人的專業程度,這個時候與其順從本能去抗拒,不如試試去接納。空杯是自認有知,暫時放空;而我說的被洗腦是指,承認自己的無知,接受被人影響。試試看和汽車修理工聊一聊,看看究竟是主動空杯還是被動洗腦。

  • 是否適合所有人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這篇本來就是寫給自己的成長筆記,不一定適合所有人。

很多有一定水平的人傾向於用常識和邏輯去看待和解決所有問題。

知乎上的很多強答的問題是這種思維方式,民科也是這種思維方式。

甚至絕大多數上一代人都是這種思維方式,35歲以前總結一些人生經驗,剩下的歲月再無改變。

我不想成為這種人。

與其自我強化等到年長後被人洗腦,不如早一點選對人給自己洗腦,讓自己建立一些基本概念。


推薦閱讀:

Scalers:微商的現在,就是知識付費的未來
只有形成知識模式,知識服務才算入門。醫療、教育領域,知識模式比商業模式更重要
極光大數據:知識付費元年已過,上線兩年的「得到」表現如何?
新媒體變現的方式有哪些?

TAG:高效学习 | 知识付费 | 个人成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