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英雄,論英雄,誰可以成英雄?
我在小的時候聽過很多有關英雄的故事,他們總是會在國家出現危難之時,挺身而出,為國效力,這樣的人具備著如下特點:
敢為人之所不敢為,敢當人之所不敢當;
挽狂瀾於既倒,扶大夏於將傾。
那時的我認為英雄是天生的,是時代賦予了他垂名千古的使命。就像超人,天生什麼都不怕,正義、勇敢、還長得帥……
相比自己,長相平平,才智不出眾,是一個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人,我也曾構想過未來的生活:大學畢業後,找份穩定的工作,娶個賢惠的妻子,父母安康,就這麼安安穩穩過一生好了。
直到我讀了一個故事後,我才明白了英雄是如何鑄就的,也是從那時起,我的信念發生了改變。
大明正統十四年七月十七日,明朝一代奸臣「王振」帶軍出征,所部將士二十萬有餘,國內文臣武將盡數出動,目標直指境外入侵者——蒙古部「也先」。
八月十五日,也先與明軍在土木堡交戰,因王振愚蠢指揮,二十萬大軍毀於一旦。這便是明朝歷史中的著名事變——「土木堡事變」。
事變後國內一片慘象:軍隊慘敗、皇帝被俘、京城空虛、人心惶惶、投降逃跑。
此時在京城的大臣們紛紛商議準備逃到南方,此刻的情節一如北宋靖康元年(1126)十月,盤踞北方的金兵對北宋發動進攻,太原、真定失守。宋欽宗投降。
一年不到,北宋滅亡。
相比北宋危機,大明更為危險,皇帝都被抓了,然而大明沒有淪落到和北宋一樣的下場,因為和當年的北宋相比,此時的大明多了一個人,多了一聲怒吼:
「建議南遷之人,該殺!」
發言者,兵部侍郎于謙。
身陷敵營成為人質的皇帝,也先精銳的士兵,城中驚慌失措的百姓,不堪一擊士氣低落的明軍,還有一票只顧著自己的逃跑派煽風點火,這一切的一切提醒著他:這是一團亂麻,一盤死棋。
而面對這篇死棋,于謙邁了出來——國家興亡,我來擔當。
在於謙的怒吼下,一些主站派站出來支持于謙的決定,隨後在於謙的帶領下,明王朝開始全國動員備戰也先。
同年十月十一日,也先率軍抵達京城,兵臨城下,北京保衛戰就此打響。
六日的堅守,京城在於謙的帶領下守住了也先的攻擊,也先在損失過半後率軍撤離。
北京保衛戰是中國歷史上一次十分重要的戰役,如果此戰失敗,大明王朝的國運將被改變。
從一盤散沙、行將崩潰到眾志成城、堅如磐石,從滿天陰雲、兵臨城下到雲開霧散、破敵千里,大明帝國終於轉危為安,北京保衛戰創造了一個力挽狂瀾的奇蹟。
而這個奇蹟的締造人正是于謙,當之無愧的英雄——于謙。
于謙並非天生的英雄。
從幼年的志向到青年的科舉,再經過十餘年的外放生涯,直到被召回京城,擔任兵部侍郎,他並非一帆風順,他曾平步青雲,也曾被人排擠,身陷牢獄,幾乎性命不保。但無論是成功還是失敗,這一切都一直在磨練著他。
當幾乎所有的人都對現狀絕望的時候,他挺身而出,擔當重任,挽救國家危亡。
無論局勢如何複雜困難,前景如何黑暗,他始終沒有放棄過希望,始終堅持著他的努力和抗爭。這場戰爭是一個關於英雄的故事,是一個在絕境下始終堅持信念的英雄之路。
這個世界上不存在著天生的英雄,每一個人都有著自己的弱點和畏懼。
在入選百科全書名人錄中,有25%的人在10歲前失去一位家長;有34.5%的人在15歲前失去一位家長。
44位美國總統中,有12位——包括華盛頓和奧巴馬——在很小的時候就失去了父親。
我們選擇不了出身、選擇不了環境也選擇不了性格局限,每一個人都是平凡的人,然而總有一些人要超越自己的階層出身、超越自己的周圍環境、超越自己的性格局限,拒絕按照任何設定好的程序行事,不能被他人所預測,能給世界帶來驚喜。
這樣的人,便是英雄。
那麼,誰可以成為英雄?每一個人都有成為英雄的可能。
一個小鎮警察,武功不高,但是勇斗歹徒,英雄!
一個弱隊教練,通過訓練帶領隊伍奪得勝利,英雄! 一個單親母校,生活艱難,但是靠著自己的努力找到了幸福,英雄!一個人,出身在一個平凡的家庭,過著平凡的生活,他是一個平凡的人。
然而世事難料,生活總會有困難,有困難就會有障礙。他會開始畏懼,畏懼所有阻擋在他眼前的障礙。
畏懼並不是消極的,事實上,它是一個人改變的開始。
懂得畏懼的可怕,還能超越它、征服它的人,就是英雄。
這就是我所認為真正的英雄——畏懼並戰勝畏懼的人。
關鍵只在於那畏懼的一刻,你是選擇戰勝他,還是躲避他。
人生的分界線就在這裡,跨過這一步就是英雄,退回這一步就是懦夫!
==============================
更多精彩文章請移步公眾號:生有涯而知無涯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