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培訓班出身的設計師難道自帶「原罪」?

本文閱讀時間大約為2-3分鐘,2分鐘你讀不了吃虧,2分鐘你讀不了上當

最近看到有人在討論這個Linkedin熱門帖子

關於一個設計招聘官對GA學生遭受不公正待遇的評論。

基本上就是說,一些初級設計師往往由於自己是培訓班出身,被公司的面試官刻意忽略,這位Tom覺得這事兒不公平,因為他見過很多非常優秀的GA出身的設計師

(GA = General Assembly,是一個美帝比較有名的程序員/設計師培訓機構,提供很多幾千刀,9-12周的課程,培訓完了有GA頒發的學位證)

這個話題在很多群裡面也經常出現,包括看到某同業在群里大聲疾呼「科班出身的差生到處都是,GA出身的大都訓練有素」這樣的論調。

所以培訓班出身對於一個設計師來說是「原罪」么?

是,也不是

首先說不是,這個邏輯很簡單也很政治正確。憑啥瞧不起人,設計師憑的是技術和經驗,很多非科班出身自學成才的設計師照樣變成了業界大牛。

況且很多去GA的人大都是有著一些相關行業經驗的資深人士,比如我的某前同事,在去GA之前就已經是一名很厲害的平面設計師,去GA只是單純想從平面轉行到交互界面設計。

GA的老師一般也是在職的設計師,行業經驗豐富,某種程度上他們所能給予學生的經驗分享甚至比一些學校里的教授要實用的多。

這不禁讓我想起之前讀研究生的時候上用戶調研課。這節課分了兩個班,一個班由一位著名的教授授課,另外一個班則是由一名兼職教學,主業為某知名設計公司首席研究員的美女負責。我當時為了能多學一點東西兩個班都上了,發現雖然知名教授范兒很足,但是美女調研員的乾貨量更足,而且明顯比較與時俱進。

最後,去GA的學生有一點共性,那就是對於加入這行(設計&工程)的熱情和渴望,不管這個熱情和渴望是因為喜歡,錢還是其他原因。一般人白天上完班想著晚上還得上課,上上興趣班兒就算了,還是正經的學習,光是這份遭累的毅力也是不容易。

所以說GA能不能出人才?答案是肯定的。

但是,我來說說為啥培訓班出身的確有那麼點「原罪」

像文章開頭那位同業說的「GA的訓練有素,科班的不一定行,憑啥看不起?」

這個牽扯到一個等價交換的問題。(是不是想到鋼之鍊金術士?lol)

GA再怎麼說,也就只是一個幾千塊錢的培訓班兒。

為了轉行,有人選擇再讀個碩士,花辣么多錢辭掉工作用1-2年時間,作為轉行的過程。而你?沒有辭掉工作,花的錢也不多,時間也不長,憑什麼要求人家一視同仁?這個代價和決心說實話差的蠻大的。

第二,GA這個組織也真的不能和一些不錯的大學比。

你要說所有野雞大學都比GA好,那肯定是胡說八道。但是一般HR在比較的時候也會自己進行篩選。

之前有次,公司活動請了GA的創始人小哥來演講。小哥原本是BCG出身做諮詢的,自己也轉行無數次。基本上根據小哥的話,GA成立的宗旨,不是說要把你在短時間內訓練成行業達人,那個不可能,而是說建立一個平台把有轉行需求的迷茫期的人們聚集起來,讓他們覺得有伴兒不孤獨。

GA的核心價值策略,與其說是個培訓機構,更像是個交友平台。

而且由於時間的壓縮和資源的缺乏,GA帶著學生做的項目基本上也算是淺嘗輒止不太深入,畢竟9-12周,每周1-2節課,時間真的不夠,能交幾個志同道合的朋友不錯了,說不定還能找個志趣相投的鋁盆友藍盆友呢~

最後,說到老師。

GA的在職老師和大學裡面任教的老師最大的區別,很多時候在於其教學的系統性。

GA有大量的在職設計師作為老師,其中不乏非常優秀的大牛。但是多數人的知識局限在自己的工作中,沒有一個宏觀的系統性的對知識的認知。

我的另一個前同事,之前也在GA任教,在和她共事的時間裡我能夠察覺到她是本能型選手,自己幹活很厲害但是基本上沒有一個清晰的知識架構。這樣的一個本能型設計師也是GA的優秀教師代表,還隔三差五被請回去講話,只能說明GA可能並沒有明確區分「好設計師」和「好設計教育者」的區別。當然,據說有些國人開的培訓班有什麼在BAT校招進去兩個月就出來開班自稱資深設計師的。。。

所以嘞?

培訓班出身的轉行設計師,被HR自動降等,其實蠻正常的。

如果你之前也是設計師,工程師,參加了GA拓展了技能,我相信正常的HR不會直接pass掉你的簡歷。

如果你是天才,參加了GA之後自己做了一個特彆強大的作品集,那你不會在意這個問題。

如果你之前和數字設計沒啥關係,作品集一般般,但是希望參加了GA就收到和科班生一樣的待遇,那你真的想多了。


推薦閱讀:

TAG:交互设计 | 用户体验设计 | 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