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路依然在狂奔,多少仙林人的青春卻已下車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出行。
老仙林人的出行,繞不開70路。作為第一條開進仙林的公交路線,70路曾經是「進城唯一指定公交」。亞東新城區的站台前,等待上車的隊伍長得看不到頭。
那些年,拉開仙林版圖的,不是雙向十車道的仙林大道,而是70路沿途所經之路。
丹鳳街,仙林。70路往返兩點之間,送走了一屆又一屆的學生以及老仙林人。學生們畢業離開,但70路一直都在。
70路的前身是亞東線,從鼓樓的大鐘亭開往大塘村,全長16公里。2000年,亞東線更名為70路,路線也做了一些調整,變成從丹鳳街開往仙林。
作為第一條開進仙林的公交路線,70路見證著沿線的變遷。當年的仙林,完全一個城郊結合部的模樣。70路車輪碾過的路,大都是水泥路。老司機的記憶里,有些路段窄得不能再窄,70路經過的道路兩旁,有許多不起眼的小平房。夜班車從市區開回仙林,經過312國道附近,往往荒涼得看不見人影。
「阿有下,么得下走咯。」歸心似箭的司機自問自答,一腳油門下去,把快退休的老巴士,開成了F1。
如今的文苑路,早就不是仙林的中心。越蓋越多的公寓,橫向縱向的路串聯了四通八達的路網,讓這裡變成了熱門的聚居板塊。但是,老仙林人是懵的:地鐵二號線的仙林中心站,根本不是我們心中的仙林中心!仙林的中心當年是文苑路!
70路猶如老仙林人記憶的閥門。看到一輛70路從眼前駛過,頓覺時光倒回,那個熟悉的城郊結合部模樣的仙林,又回來了。
除了親切感,若干年後,你再看到70路,是不是也心有餘悸?
因為擠,新穿的小白鞋剛上車就被踩黑。因為擠,每趟進城就像是一次人生的歷練。至今,70路最大的懸念是:你永遠不知道一輛公交車最大的載客量是多少。
已經塞得滿滿當當的,還能再往裡挪挪。明明已經只能單腳站立了,下一秒還能擠上兩個人。你以為車已經擠到炸裂了,然而當遭遇到一輛拋錨的70路時,兩輛車的人竟然可以神奇地塞進一輛車。
那些人擠人的日子,也是70路最炙手可熱的年代。整個仙林的公交車,論擁擠的程度,大概只有開學或者放假前,往返火車站的97路,能跟它有得一拼。
老仙林人「仙林一日觀光游」的正確打開方式,必須是從丹鳳街上車,坐70路。
早上10點多,丹鳳街刷卡上車的,很少見到年輕的學生面孔。個位數的乘客,讓當年養成的特殊搶座位技能,派不上用場了。
當年,為了能在70路上佔個座位,機智的乘客選擇在雞鳴寺上車,先坐車到丹鳳街,然後再刷一次公交卡,回仙林。多刷一次卡,性價比永遠超過要辛苦站一個小時。
戀愛的學生情侶少了。手機黨和昏睡黨,是如今70路上最常見的。70路全線的老公交被更換後,乘坐的舒適性得到提升,顛簸少了,人變得容易瞌睡。
丟東西卻不見少。這些年,70路公交上撿到的東西可謂是五花八門。衣服、帽子、筆記本電腦、雞、蔬菜、蛋糕、雨傘,甚至行李箱……仙林中心總站,一隻黃色的行李箱被主人遺忘在公交上,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公交司機們撿到乘客們忘在車上的東西,只能先囤著,等待火急火燎的尋物電話。曾經,有一個年輕的乘客隔了一個多星期,到仙林中心總站取走了遺忘的蛋糕。
從2000年到2017年,70路的一頭是丹鳳街。另一頭,從亞東新城區站又向前延伸了文樞東路、學津路、杉湖西路、仙林中心站。
經常變來變去的,是70路的中間路段。玄武大道每次修路,70路的路線就得跟著改。因為70路的路線連起了南師仙林與板倉街的南師紫金校區,於是有了「南師校車」之說。曾經,70路不經過板倉街了,紫金校區的學子們恐慌了好一陣子。
車到仙林大學城,仙鶴山莊、詠梅山莊、聽泉山莊,老仙林人耳熟能詳。對應「山莊」二字的,是當年800塊一平的感人價格。仙林學子們,每當想起當年甩賣橫幅,甚至有種假如歲月可以倒流,當年一定拿著學費去買套房。
比房價可親的,是仙林大媽。離開仙林後,再也沒有人會關切地問你:要不要住宿了。
陽光充足的午後,仙林大媽一手舉著日租房的小牌子,一手刷著手機。不知道仙林大媽是否知道,她們早已是仙林的第一網紅。
2010年5月,地鐵二號線通到仙林。2012年7月,那些沒有空調的70路成為歷史。D1、50路、310路、165路、107路、130路、166路、177路、188路,仙林新城的公交番號多到你腦容量不夠用了。仙林人的出行,悄然被改變。你很難再遇到半路拋錨的70路,也很難見到一車人下車推著公交車往前的神奇景象了。
所有的人都跟著時間的車輪被動奔跑,那些70路上的青春過往,已經無法被帶回。
原創文章,歡迎轉發,謝絕轉載
推薦閱讀:
※南京這屆80後女人不行?
※南京這家XXXXXL號菜場,才能配得上我的噸胃!
※南京的冬天很冷,能抵抗的只有我們戀愛的溫度
※淮海路的逛與吃
TAG:南京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