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才是《武林風》「百姓擂台」真正的創始人?
做為下面將要講起的這起事件的發起者與組織者,我會公正、真實的還原十三年前的這段往事。我可以保證:下面文章里所提到相關武林人士與事例或者數據,都是真實的還原呈現!
引 子
其實,這篇文章的標題都讓我斟酌幾個來回,糾結半天.
標題確定後,又糾結該以什麼樣的方式敘述這段少為人知的往事?思來想去,還是覺得從這起事件的發起人:我, 開始講起:
我是個自幼特別喜歡武術的人,「武俠情結」根深蒂固的深植於我的內心。在「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還沒有開播前(以下簡稱:散打王)的1999年底,和戰友們一起看了一場名字叫做"中國功夫VS美國職業拳擊"的搏擊比賽, 這是我第一次看到商業娛樂性質的搏擊賽事,單看名字,都會讓人產生穿越到"霍元甲戰外國大力士"時期的感覺. 這在18年前,確實是一種很厲害的營銷方式. 甚至十年之後還有人利用這樣的「民族主義」來做賽事營銷。
當時,雖然看的自己很是激動, 但是心中還是有些失落,一種矛盾的心緒油然而生:之前從來沒有看到過這種形式的武術比賽,感覺很新奇的同時, 帶給我更深刻的感受是一種前所未有的儀式感;但是,又感覺裡面缺少一些東西,沒有體現出中國武術與中國傳統文化的特點。
由於我自己之前並沒有接受過任何武術培訓,只是在部隊接觸訓練過一些擒敵、搏擊技術,所以,當時思想上對中國武術的理解,起碼應該是踢打摔拿都具備的技術,如果戴上笨重的拳套,那麼鷹爪功和分筋錯骨手等擒拿技法如何發揮使用?雖然現在看來跟笑話一樣,但是,當時的念頭感覺真的很神聖!
在部隊訓練的擒敵技術,也是從八極拳等中國傳統武術里提煉出來的,雖然以現在的眼光看來,部隊訓練的那些技術遠代表不了中國武術,但是對於當時自己看待事物的標準來說,感覺這些技術應用到比賽當中去,應該會更直觀的展現中國武術的技擊效果,賽事也會更加具備觀賞性。
後來又經常觀看「散打王」的賽事,一直沒有看到我所期望的賽制出現。在這種求而不得的好奇心驅動下,自己的探索求知慾被激發了出來,某天在看過「散打王」的比賽後,請假外出偷偷跑到網吧,登錄到了「中國武術散打王爭霸賽」的官方網站「世紀武壇-華山論劍」,就我的一些個人看法,發了個帖子。大意就是:中國功夫講究踢打摔拿,為什麼散打王里沒有?論壇的一位資深武友回答了我的問題,他就是「古巴難民」。他說的大意是:沒想到還有這麼熱愛武術的網友,但是,其他國家已經有這種踢打摔拿的比賽了,叫綜合格鬥。美國有UFC,日本有PRIDE,而且,UFC在1993年就已經有了。
自己當時通過網路搜索,竟然沒有搜到有關UFC的比賽視頻,日本PRIDE的視頻,也是論壇武友發的網盤下載地址,基於當時的網速太慢,下一部超過一個G的電影都需要一天一夜,甚至更長的時間來完成,我最終還是沒有去下載觀看,因為請假時間快到了,還要趕緊返回部隊。只是簡單看了幾張武友分享的綜合格鬥照片,第一次看到了讓我感到驚奇的分指拳套,但是,與我理想中所期望的還是不一樣,感覺即便是分指拳套,還是不足以展示中國功夫的魅力。
可以說,我人格中的「俠義精神」,是由李連杰老師的影視作品塑造的,而通過糾結「中國功夫踢打摔拿」的這起事件,我心底又埋下了另外一顆種子,那就是去挖掘、探索中國武術的奧秘。截至到現在,我已經用了十八年的時間,使胸中的這顆種子,成長成了一棵堅挺的大樹。
我認為我這個人最大優點和缺點是相同的:只要自己感了興趣的東西,都會義無反顧的投身進去深挖和探索。有人因為我這個特質說我一根筋、愛鑽牛角尖,也有人說我有恆心、專註力強。其實,別人的評價我都是不太在意的,我只是想探尋出根源和問題所在,並去儘力的修繕問題,創造出一個更加完美的結果。我很長一段時間都認為,這樣的做事方式是很酷的,同時又可以增添自己的成就感。現在看來,自己對武術割捨不去的情懷,就是這種心態給培養起來的。我對武術的情感,已經由當時的好奇、求證、探索,變成了:現在中國武術成為了我生命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了我人生事業前進的動力與主要發展方向。
請允許我:向和我一樣具備同樣情懷的武林同好,致敬!
一、武 林 風 起
未命名01_03武林風-風雲爭霸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d0383p1txm3.html
(《武林風》最初期的片頭)
無台標版的,目前整個互聯網只有「武術搏擊大產業」一家擁有
在「散打王」偃旗息鼓近一年的時間後,2004年元月,河南電視台大型武術娛樂節目《武林風》,乘風而起。可以說「武林風」的快速崛起,得益於前國家廣電總局局長出身的徐光春出任河南省委書記,徐光春老書記在河南任職期間,提出了「打造文化河南」的發展口號與目標,地處中國「心臟」的河南省,擁有中國最為厚重的文化積累,當時河南電視台已經有了一檔傳播本土豫劇文化的綜藝節目《梨園春》,為相應徐光春老書記的號召,做為少林與太極等傳統武術的發源地,擁有中國其他省份所不具備的絕對資源優勢,自然而然,傳播中華武術的綜藝節目《武林風》應時而生,與《梨園春》合力形成了河南電視台「一文一武、齊驅並駕」的發展局面。
如果說「中國功夫VS美國職業拳擊」開啟了娛樂武術搏擊賽事的先河,「散打王」構建了職業武術搏擊聯賽的雛形,那麼「武林風」經過一路摸索,則是為武術文化傳播推廣做出了前無古人的貢獻,為武術產業的興起、武術人口基數規模的擴大,起到了無可替代的推動作用,驅動了中國其他社會階層對武術搏擊的關注度,提升與更新了社會群眾對於武術認知理解能力。
《武林風》2004年時的節目形式:
一、「武術散打館校團體對抗賽」;
1.武術館校之間團體對抗賽,無個人賽;
2.採用無圍繩的散打擂台;
3.分65、70、75三個體重級別;
4.每場分兩局,每局三分鐘;
5.連續成功守擂三次,晉級年終總決賽。
6.當年參賽運動員,基本以省級二線隊運動員為主,王三偵、那順格日勒、
潘賢華、宋小路、張帥可等散打名將當年也曾參與。
7.2004年度的總冠軍為:河南少林塔溝武校,亞軍為:鄭州鐵北功夫王散打
俱樂部(現「順遠功夫王俱樂部」)。
8.王三偵代表參賽的「河南浩爽文武學校」因故退賽。
二、「傳統武術名家絕活展示」;
主要以一些小眾傳統武術以及功法的展示為主。
----------------------------------------------------------------------------------------------------------------------------------
「館校團體對抗賽」這樣的賽制,為當時各武術論壇的搏擊愛好者們所詬病,甚至嗤之以鼻。很多人表示,不會看這種二三流水平的比賽。那段時間我也受到了這種思想的引導,也經常做這種內容的搬運工,向論壇管理員反饋受眾反響。現在看來也理解當時《武林風》欄目組的無奈與不便,以現在的經驗與眼光來看待《武林風》2004年的賽制,覺得那是在極其有限的條件下,呈現出的最好的成果了。由於當時我經常在「武林風」的官方論壇發表些個人建議,也經常被欄目組採納,被論壇管理員給了個版主頭銜(後來成為管理員、總版主,都是後話了),當時的論壇管理員是「武林風」欄目組包裝組組長楊明明。
自從成了《武林風》官方論壇的版主後,我也更加拚命的做著義務線上推廣《武林風》品牌的事。那個時候,還沒有微博、貼吧、微信等社交工具,武術搏擊類賽事的關注群體規模,連現在的十分之一都沒有,鐵杆拳迷更是少的可憐。前期《武林風》論壇的每天同時平均在線用戶,只有十幾個人,後來被我做到了最高同時在線人數一千三百多人。這在當時的武術類論壇,已經算是頂級規模。那個年代,還有好幾個省份的有線電視收不到河南衛視。不要說視頻直播網站,就連普通的視頻共享網站也只是56、土豆等幾家。受當時推廣渠道的限制,所以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泡在各大武術類BBS、各大門戶網站社區發帖子製造話題,來幫助《武林風》提升知名度,可見當時我的的義務推廣之路有多麼艱辛。
通過自己無私奉獻的表現,也得到了欄目組幾位工作人員的認可,大概是2004年的10月份左右的時候,感覺和《武林風》欄目組的幾位工作人員在論壇都混的比較熟悉了,我對之前埋在心底的那顆種子瞥了一眼,猛然發現他已經長成苗子了!
二、百姓擂台
說到「百姓擂台」,可能現在很多人都會感覺有些陌生了,但是,如果提起中國最耀眼的幾顆武術搏擊明星,我相信很多中國人都會知道,「中華英雄」王洪祥、「武僧」一龍、「神腿」洪光等一大批武林風的搏擊高手,沒錯,他們都是由「百姓擂台」所發掘、塑造,並貢獻給《武林風》正賽的優質選手。「百姓擂台」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都可以當之無愧的被稱為《武林風》的「金礦」或者「造血基地」!
可以說「百姓擂台」的誕生,是天時地利人和完美的融合才造就的,我提了這個創意沒多久,吳立新就接替了前任,成為了《武林風》的大當家,新官上任三把火,我這個創意又被他所採納,再加上我之前的民間武術愛好者的資源融合,所有的一切,順理成章的造就了一個傳奇!
我一直在感嘆「吳立新」這個名字起的好,擔當著「武林風除舊立新」的重任,雖然他並不是《武林風》的創始人,但是,他對《武林風》的貢獻,是其他人所無法企及的。之前很長一段時間,我還說他沒有把《武林風》真正的核心文化提煉出來,「百姓擂台」之後,除了明星選手,其他沒有一個固定的點,可以讓人一看到就能聯想到《武林風》,但是,可以現在看來,推陳出新才是他執掌《武林風》帥印期間最明顯的核心文化。
進入正題
從1999年底開始到2004年下半年,中間經歷的幾年,也算是豐富自身武術知識與多角度理解分析武術的幾年。尤其是不同角度對武術的觀察與感受,使自己的思維與眼界更加寬闊了些,現在看來是接了地氣,接了地氣,才能吸收土壤中的養分,所以,心底的種子,長成了苗子。
2004年10月-11月份的時候(時間久遠,準確時間已不記得),我在《武林風》官方論壇發了這樣一個建議貼,大概內容如下:
1.中國有上百家武校,每年數以萬計的畢業學員沒走專業路子,流入社會;
2.中國有上百種傳統拳術,以及宣稱會各種神功的大師們;
3.中國每年有幾十萬的退伍兵,他們中間有很多人都訓練過擒拿格鬥;
這是多麼龐大的一個武術愛好者群體?他們當中很多人都渴望上擂台檢驗下自己的格鬥水平,然而卻苦於沒有這樣的機會和平台,《武林風》具備搭建這個平台的能力,能不能給廣大業餘愛好者提供一方切磋武藝的擂台空間?
幸運的是,沒過多少天,我收到了欄目組包裝組組長楊明明的來電,並拋給我需要我去解決的問題:
1.之前欄目組邀請過很多武術名家來表演,他們卻拒絕打擂。傳統武術到底
能不能打?
2.我可不可以聯繫到願意上擂台的傳統武術練習者?可以聯繫到多少人?
3.欄目組全權委託我組織策劃一個前期研討會,我可不可以去負責完成?
4.如果促成了這個研討會,確定上這個節目,後續還有很多事需要我去策
劃還有協助完成,我對欄目組都有什麼要求?(待遇方面的)
5.欄目組經費比較緊張,不能給受邀人費用,但是欄目組可以負責他們的來
回交通費用,研討會期間,欄目組提供食宿。他們接受嗎?
6.以上幾個問題,如果都可以解決,近期就會定研討會召開的具體時間,因
為欄目組剛換領導,也想對《武林風》的節目形式做下變動。他通過後,
立馬通知我。
我的回答:
1.你們喊來的是表演武術的老頭們,我所請來的都是追求實戰的傳統拳師。
2.我不僅可以請到傳統拳師,還可以請來練習其他格鬥技的習練者。
當時國內知道巴西柔術和泰拳等外來格鬥技的人,真的可以用極個別來形容!
3.你們採納了我的創意,我一定會用全力以赴的去完成!
4.你們無論需要我去做什麼,我都會無條件的去做,做不到的我會創造條件
來完成。只要這個節目能上《武林風》,我對欄目組沒有任何要求!
5.只需解決我請來的各位武友的交通費用與食宿問題即可,因為,我們想為
武術的發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我的交通費用,我自己承擔!
很多人看了我的回答可能會覺得我在編造,否則,就是純傻子一個。我說過了都是客觀真實的還原呈現,就一定是真實的。傻子倒是挺符合的,我現在也覺得十幾年前的自己很愚蠢。
前段時間經常聽武術圈的網路紅人徐曉冬說他和《武林風》鬧掰,是因為「分贓不均」,這說明人家徐曉冬當初確實比我聰明很多的,因為,人家有經濟利益觀念,而我,則是一片空白,憑的是傻乎乎的情懷。
哦,還有,之前曉冬在辣評里說的那個「瘦瘦高高的導演」,其實就是我。
在與楊明明溝通過後,我就進入了一個迄今為止都沒再那麼累過的:連軸轉模式,除了電話聯繫各位武友,還在各大武術論壇廣撒英雄帖,當然,也得到了各位武術界朋友的熱烈響應與熱心支持!之前沒有對大家表示過謝意,今天藉此機會,向各位一併道聲:謝謝!
由於欄目組限定與會人數,最後我確定了三十餘位武術愛好者,來鄭州參加這個具有一定歷史意義的研討會,之所以說具有一定歷史意義,是因為「百姓擂台」確實改變了《武林風》的歷史發展進程。
下面要說說都是誰收到了我的邀請,有的因為名字已經記不清了,所以,就略過了,望海涵!
這三十多位武術界朋友主要來自:河南、河北、北京、天津、安徽、山東、廣東等地;他們分別是:
河南:馬志忠(武術論壇大名鼎鼎的:小溫侯)、
張雄鷹(心意拳傳人)、
劉 博(鄭州精武會總經理)、
石曉武(軌跡拳傳人)及其學生、
當時我也邀請過李紫劍先生,遺憾的是他並沒有到場。
我本人與一位兄弟楊曉偉;
河北:倪德康(知名版主:NDK)及其好友(網名教授,某武校校長);
北京:徐曉冬與MMA戰隊「惡童軍團」成員:王宇、安培、高文革;
天津:宋氏形意拳的代表性傳人於純海與一位師弟及兩位徒弟;
安徽:李實(實戰切磋現場,寶貴視頻影像資料記錄者)
還有十來位朋友,不再一一介紹表述,只說事件的重點人物。
在我第二次接到楊明明的電話時,他告訴了我研討會的具體舉辦日期,在告知各位與會好友具體日期後, 我提前兩天來到了鄭州,為迎接與會人員的到來做準備,因為除了河南本土武友,其他省份來的武友大部分都是第一次見面。
到鄭州後,突然接到了徐曉冬的電話,他說既然是河南電視台委託你組織策劃的,能不能讓河南電視台或者《武林風》給我們發個邀請函?讓我們確定一下。我說你是第一個提這個要求的,別人都很信任我,一個電話大家就全都來了。不過為了保證研討會的順利進行,我還是讓l欄目組的工作人員給他發了一個傳真邀請函。但是,徐曉冬與「惡童軍團」的成員卻是最後一批到鄭州的。到現在我才明白了其中一些微妙的因素,有時候,架子還是需要擺一擺的。哈哈
我到鄭州的第二天上午,天津形意門於純海師傅一行到鄭州了,他們是坐長途大巴來的,坐到了鄭州城區西南的一個客運站,不熟悉路。我和一個朋友過去接站。說實話,第一次見到於純海師傅和他那位練「鐵臂功」的師弟,我心裡是充滿了質疑,看著都是乾巴巴的小老頭,煙不離手,握手時,我看到他們手上都被煙熏的發黃,我把他們一個徒弟拉一邊,再次確認了一遍:究竟能不能上擂打?要是不行的話,實戰切磋時,我就不安排兩位師傅上了,否則,會出問題! 於師傅的徒弟告訴我:你放心,如果不打我們還不來,就是本著實戰切磋來了。向大家展示下形意拳的水平。把兩位師叔打出問題來,和你與武林風無關!
後來發生的事也證明了,他的確所言不虛,以及什麼叫人不可貌相。
其他武友有的被鄭州的劉博等朋友接到了賓館,有的是自己來到了賓館,不再詳細敘述。
當天正是周六,也就是《武林風》的直播日,我統計了下人數,除了徐曉冬一行,其他人都已到齊。所以,在大家吃過晚飯後,我組織大家去了河南電視台1500㎡演播廳,觀看《武林風》的現場直播。在節目剛開始後,徐曉冬給我打來了電話,說他們已經下火車讓我安排車去接站。我說,節目已經開始直播,欄目組沒有一個空閑的人,這邊也沒有車。你自己打車過來吧。在他們到達河南電視台時,節目已經進行了一半,演播廳的入口已經被安保人員封閉,我又讓欄目組的工作人員把他給接了進來。
關於曉東的一些情節先略過,以後有機會了再一一道來。
我到鄭州的第三天上午,所有與會人員都已經到齊。欄目組也邀請了十餘家媒體的記者在會議室等待我們激情四射、火力全開的研討會議。
進入會議室後,第一次比較全面的見到了欄目組的工作人員,吳立新製片人與郭晨冬與王曉娜兩位主持人,他們都早早的來到了會議室等待我們,這讓我心裡很感動,說明了他們對這次研討會的重視程度。當時覺得吳立新氣場很強,晨冬也不像節目里表現的那麼頑皮,反而很穩重,小娜比電視里更加漂亮。還有其他在座的欄目組成員:競技組長周橋、包裝組長楊明明、導演組丁力、呂震等主要創作人員。
會議交給我主持,我先安排各位武友做自我介紹,當時印象印象最深的是高文革老兄(武術論壇大名鼎鼎的:無敵統帥),他說之前曾獲得過山東武警總隊的散打冠軍,比賽期間胳膊脫臼,被人稱為「獨臂將軍」,以及王宇,他說自己曾在上海警備區服役。因為同樣有從軍經歷,所以,內心自然增添了一份親近感。後來得知,這兩位都是體工隊運動員性質的參軍。
真正進入討論環節後,反而沒有出現我所擔心的針鋒相對的局面,比如現代搏擊與傳統武術之爭等問題。大家都站在自己的理解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見解,徐曉冬則一直在堅持的是:把這個擂台設計成MMA賽制的,我在做總結時說到:
第一,「百姓擂台」只是《武林風》的一個子欄目,不是正賽,欄目組也沒有搞MMA比賽的經驗,現在還在探索階段,所以不可能一上來就搞純MMA性質的比賽。
第二,MMA比賽絕大多數的中國人都不明白是怎麼回事,當雙方到底在地上糾纏時,觀眾看不懂,對於娛樂性武術欄目來講,與娛樂的初衷相背,很容易導致觀眾喪失繼續觀看下去的慾望。
第三,一場純正MMA賽事的標準時間在十分鐘以上,欄目組未必會給出這麼長的時間段。
第四,「百姓擂台」應該是包容性很強的擂台,主要還是為國內現有的武術愛好者群體服務,這也是我創意的初衷。全國的武術愛好者基本都缺乏地面擒拿攻擊技術的訓練,MMA賽制規則與中國「倒地即為敗」、「手下留情」等傳統武德思想產生衝突。
第五,即便成為MMA賽事,也只能成為你們目前一個小群體的賽事,提升了門檻,會讓其他武術愛好者喪失參與進來的興趣,「百姓擂台」將不是百姓的擂台。
第六,「百姓擂台」可以借鑒MMA賽事的規則,比如允許倒地攻擊,但是,倒地時間要有限制。後來節目組採納後,「百姓擂台」競賽規則規定:倒地後可繼續攻擊,15秒內沒有做出有效動作的,裁判喊停。
還有我對《武林風》的其他很多建議,以後有機會了再說。
我已經忘記了當時吃沒吃午飯,在討論結束後,楊明明和周橋對我說,吳導想看看愛好者們的實戰水平,能安排下不?我告知沒問題,於是大家再次來到了河南電視台1500㎡演播廳,前一晚上的擂台墊子還在演播廳中央放著。吳立新說燈不用都打開了,太費電。簡單開幾個可以滿足基本照明就行(這也是下面將要播放的視頻為什麼那麼灰暗的緣故)。
然後周橋和楊明明找我到,讓我把可以實戰的人配下對。只打一局,時長兩分鐘。不分輸贏,只看擂台競技效果。練散打的戴拳套,練傳統武術的可以赤手空拳。沒有禁忌,什麼招式都可以用。(這個看起來對傳統武術有利,其實懂的人都知道,戴拳套的KO率遠高於裸拳。)欄目組負責全程錄像,事後刻錄成光碟,送給每位參與者留做紀念。
於是我問了聲,都是誰願意上擂試試? 倪德康說讓我先來,我知道倪德康是練散打的,於是就去喊石曉武,因為石曉武與我講過,他之前拿過幾次全國散打邀請賽冠軍,雖然現在不專業練,但是,以散打技術對散打技術應該算是相對公平的。石曉武對我說,你讓我學生上去試試吧,他的這位弟子說是練的軌跡拳,但是小夥子勁頭很好,說行,我去和他打打。
(無視頻作證的,憑我當時的記憶還原)
1. 倪德康VS石曉武學生(散打VS軌跡拳)
這是一場實力相差太大的交流賽,沒想到倪德康三十來歲了,技術還能那麼迅速與標準流暢,他的移動躲閃速度真的很快,算是業餘散打愛好者裡面的好手了。整局下來石曉武的學生基本都處於被動的狀態。
2.劉洪VS劉博(形意拳VS心意拳)
這個算是當天最友好的一場切磋了,下面的視頻里會有,不再做評述。
未命名01_03武林風-風雲爭霸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d0383p1txm3.html
3.於純海VS倪德康(形意拳VS散打)
這兩位的切磋經過,雖然只有短短的幾十秒鐘,卻可以說是創造了一個歷史,這是國內第一個有視頻作證的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對抗的案例,同時也成就了傳統武術界一位知名的技擊家。事後倪德康對我說,想再和於純海切磋一下,我說算了,不要把結果看的太重要,今天所有的切磋都是不分輸贏的,敢上擂台都是好漢! 如果以純比武規則來看待,根據切磋的那30秒的表現來看,於純海毫無疑問的是獲勝的,如果按現代擂台競技規則打下去的話,一局最少兩分鐘,於純海的體力能不能跟得上去,這個很難說。 有
關傳統武術與現代搏擊術誰高誰低的問題,一直是個熱門話題。通過這個切磋,我明白了,傳統武術不是不能打,而是以什麼樣的方式去打,是什麼比武雙方之間實力差距的問題,和技術無關。還有,傳統武術的輸贏觀念和現代擂台搏擊的輸贏觀念是有差別的。下面節選倪德康(網名:NDK)事後在論壇總結時的一段話:
「這是我唯一一次和體重比我輕,又比我年長的人交手,於老師的進身很有特色,和我們常用的滑、跳步不同,走了蛇形,迅速的貼身而入,貼身糾纏中,其聽勁的感覺非常好……據和我同去且對形意比較熟悉的教授說,於老師的水平在形意門裡絕對算得上一流高手……」
上面三場切磋過後,吳立新問我,能不能安排民間高手和我們的專業散打運動員切磋一下試試? 這個是在我計劃之外的,弄的我也比較被動。我只能說,我去問問看吧。
我第一個找的是徐曉冬,當時的國內武術搏擊圈還沒有職業一說,只有體制內的專業運動員,與業餘愛好者。我們當時稱搏擊教練為半專業運動員,徐曉冬就屬於這一類。我第一個找他是因為他的年紀是二十多歲,之前又是散打專業出身,再加上他一直保持著訓練。我把意思對他表明後,他說不行,我的腿剛做過手術,不能打。我看著王宇和安培問了句,你們兩位呢?王宇說他的手受傷了,安培說了句:以什麼規則?散打規則,我們不打,人家是專業的,沒有可比性。打MMA我們可以試試。 我把這話轉告給了吳立新,結果吳立新沒有同意。徐曉冬告訴我,一會兒可以讓王宇和安培打場MMA表演賽。
徐曉冬這邊沒戲,我想到了和倪德康一起來的那位武校校長,一米八多的身高,也是三十多歲的能打之年,鑒於倪德康的精彩表現,我感覺這位武校校長的水平應該會更高,到他跟前我把意思表達以後,誰知他連連擺手。說我就是和老倪一塊兒來玩兒的。你找其他高手吧。說實在的,我當時感覺很失望。 我當時認為最有實力與專業運動員對抗的人,基本都拒絕了我。其實,我當時也是留有私心,因為河南本土的馬志忠,是我的一位好大哥!比武切磋意味著很多不可預測性,我不想讓他受傷,到時無法和嫂子交代。所以,馬哥對我說幾次他去試試,都被我拒絕了。
於是我再次來到於純海師傅跟前,問他能不能再次上擂和專業運動員切磋下,於師傅告訴我,我這剛打完,讓我歇息會兒,你再看看其他人有沒有願意的,實在沒有的話,我再上去!話都說到這兒了,我只能滿滿的都是敬意。
我再次看到了石曉武,直接就拉著他手說,現在到該你表現的時候了。他連忙拿開我的手說:別別,兄弟。我是來觀摩學習的。你找別人吧。我說我都找一圈了,現在只有你的經歷夠的上去和專業運動員對抗。他說,可別這麼說,你去找張雄鷹老師,他功夫好!說著用手朝張雄鷹老師坐著的方向指了一下。
之前對張雄鷹老師不了解,只知道是劉博的師父,是聽說研討會有實戰切磋後,專門過來的。得到石曉武的提示後,我抱著試試看的心態,來到張雄鷹老師跟前,把情況和他說了一下,我以為他也會找什麼理由給拒絕或者推脫,沒想到,他二話沒說,立馬站了起來,把風衣脫掉交給了我,說:可以,沒問題。其實,此事過後,我內心對張雄鷹老師充滿了愧疚。
4.張雄鷹VS王飛(心意拳VS散打專業運動員)
那個散打運動員,是山東省散打隊的專業運動員,名字叫王飛。當時好像是十八九歲的樣子,是《武林風》早期培養的明星運動員之一。
切磋前,《武林風》競技組長周橋再次重申了一次切磋規則,開始後,只見張雄鷹老師,做了一個下蹲狀起式很低的拳架,是一個典型的心意拳動作,但是我不了解心意拳,所以也不知道這個拳架的名稱是什麼,兩人對峙的間隔有兩三米的距離,突然間,只見張雄鷹老師一下竄到了王飛跟前,真的是竄過去的,可見張雄鷹的下盤功夫多麼了得。竄到王飛跟前時,王飛甚至都來不及躲閃,面部與咽喉部,被張雄鷹用手連續攻擊好幾下,這個攻擊絕對不是發力的攻擊。否則,王飛肯定要痛苦不堪的被擊倒。從啟動到攻擊完成,整個時間也就是三四秒的樣子,所以,也來不及看清到底攻擊了幾下。然後裁判就趕緊過來喊停。張雄鷹以為結束了,就一個後撤步,退到了一邊。面向我們這些旁觀者抱拳行禮。然而,剛剛愣過神的王飛,明顯是惱羞成怒,這種惱怒除了是感覺對方攻擊他的散打禁擊部位外,或許更多的是,他一個專業運動員被面對民間愛好者的攻擊,竟然無所適從!他趁張雄鷹側身對著他,一個高鞭腿就踢向了張雄鷹的頭部,張頭部一閃,但還是被腳蹭了頭部一下。隨即他望了一眼裁判,意思是怎麼結束了還打?而裁判根本沒有理會,王飛趁機又一記下劈腿砸到張雄鷹身上,但是都沒有讓張雄鷹絲毫位移,看到裁判我就趕緊衝過去喊停,同時有幾個武友都過去攔王飛,這時候不善言辭的張雄鷹老師對我說了句:不是勝負已分了嗎?怎麼還打?知道他這麼用力襲擊我的話,我剛才就不會對他手下留情了。我趕緊讓他把衣服披上,讓他去下面休息。(這就是吳立新後來對媒體說的什麼:某拳派掌門人被他請來的散打運動員幾下給打趴的全過程。)
於純海師傅與張雄鷹老師代表傳統武術與散打的切磋交流,同時也是傳統文化與現代思想的直接碰撞。對勝負的理解觀念不同,訓練的技術不同,技術應用的目的也不同!
在此再多說一句:
沒有拳術的高低之分,只有習練者本身水平的強弱之別。
王飛惡意侵犯張雄鷹的事件,讓我和身邊幾位武友都感覺很不爽,這時候,吳立新又喊了一嗓子,還有沒有想和我們專業隊員切磋的了?他的這句話,突然讓我想到了李小龍主演的《精武門》里那個翻譯趾高氣揚的德性。突然感覺自己的一腔熱血都被《武林風》給利用了,頓感索然無味。我正想說沒有了時,旁邊有人喊了一聲,我來試試。我扭頭一看,正是馬志忠老兄。旁邊有好多武友齊聲叫好,說好的友好切磋,已經有些變味了。馬志忠站出來接受專業散打運動員挑戰的那一刻,讓人感覺已經升級成了專業與業餘之間的較量,弱勢勇於挑戰強勢的亮劍精神。我當時除了替他捏把汗,更多的是內心對他的敬意!
馬志忠身高173,體重90公斤。吳立新一問體重,說你體重太大了,得給你換一個級別大點兒的。於是他安排了一位體重在75-80公斤級的專業運動員,我告訴周橋這次雙方必須先協商好規則,不能再像剛才那樣。然後周橋問馬志忠都練過什麼,馬回答說柔道和拳擊。周又問新上擂的運動員,說拳擊和摔跤你選一個,那位運動員說那就切磋摔法吧。
5.馬志忠VS某專業運動員(柔道VS摔跤)
雙方一搭手,相互試探了幾下,我一扭頭的功夫,只聽擂台上咚的一聲響,又聽見有人大叫一聲。看見站著的是馬志忠,倒下的是那位運動員。那位年輕的運動員肩關節被馬志忠摔成了脫臼。雖然雙方體重有十幾公斤的差距,但是可以看的出,馬志忠的實力還是很強的。他的表現也引起了現場武友的歡呼與吶喊。
通過馬志忠大哥這次與專業運動員的切磋,以及「百姓擂台」挖掘的王洪祥、一龍、洪光等人的表現,讓我感覺到,其實專業與業餘之間的差距並不是太遙遠,有時或許只是一張紙的差距。
後來《武林風》欄目組多次邀請馬志忠來參加百姓擂台,但都被他婉言謝絕了,我認為他就屬於那種不計名利,大隱於市的高手。一般的專業運動員真的不是他的對手。
在沒有人表示還想切磋後,大夥三三兩兩議論紛紛的從演播廳走了出去,我突然想起了徐曉冬說的,安排王宇與安培打的那場MMA表演賽。立馬喊住了大家,於是欄目組的人弄了幾個擂台墊子放在了1500㎡演播廳的入口處,王宇、安培二人都脫去了上衣,露出了白嫩強健的肌肉,惹的《武林風》幾個女導演嗷嗷叫。二人在地面做了幾個柔術動作後,草草收場。
然後吳立新代表武林風對我進行了一番讚揚與誇獎,說這次研討會的成功大大超過他們的期望與預料等等,然後宣布會議圓滿結束,讓我回家等通知。走之前,再幫他們安排好受邀人員的返程事宜。
在外地武友基本都送走後,欄目組某位工作人員,帶著我來到另兩位女工作人員面前,只見一位女工作人員手裡攥著兩沓子百元新鈔。帶我過來的那位工作人員問我:這是活動結餘的錢,你看這錢咱們怎麼分? 我當時都咽了一口唾沫,要知道我當時的月薪才七百塊。但是言不由衷的說了句:分什麼分,我說不要一分錢,就是不要一分錢,只要你們把這個節目做起來,我就知足了!
他說,這怎麼能行?第一,「百姓擂台」是你的創意策劃,第二,研討會是你組織的,第三,這幾天招待武友都是你自己完成的,基本都沒用欄目組的人。所以說,你是功勞最大的人,這個錢應該你來分。可是,被我我再一次的拒絕了,有個女工作人員對我豎起個大拇指說,你真是我們的熱心觀眾,真是個好人!說,你們哥倆在這兒聊會兒,我們就先走了。
帶我來的工作人員對拿錢的女工作人員說,給劉恆拿兩百塊錢的路費,不能路費都讓你墊。這下我才算扭捏的接住。
他也說你先回家,等我電話,這個節目已經確定要做了,開始後很多東西還需要你來幫著整。寒暄幾句後,我們就分開了,幾個鄭州本地的武友來找我了,問我你是不是也簽約了?我說簽什麼約?他們說,北京來的人好像都和武林風簽約了。
聽到這兒,又回憶琢磨了一下剛才那女的對我說的話。哦!原來我在他們眼裡真成傻X了啊!
今年看徐曉冬的辣評,我才知道,原來我走後,《武林風》的人又把徐曉冬當貴賓招待一番,頓感能裝會裝的人才有面子,才值錢!
之後的情況就是:「百姓擂台」成了《武林風》的子欄目,徐曉冬成了「百姓擂台」的前三期場上裁判,並且選手都是他指定安排的。現在的我明白了,為什麼《武林風》與徐曉冬簽約,而沒與我簽約的主要原因:第一,他具備場上執裁資格與經驗。第二,我的那些創意都告訴《武林風》了,所以沒有價值了。
「百姓擂台」正式推出後,《武林風》的收視率也開始了節節攀升,打電話報名參賽的民間選手越來越多。
在 2005年的年初,我從老家來到鄭州後,還是以一個實習生的身份進入了《武林風》欄目組,繼續「不思悔改」的為《武林風》做著奉獻,這期間為《武林風》策划了「百姓擂台」的擴大版,也就是《武林風》的子賽事「風雲爭霸」。並先後為《百姓擂台》介紹過一百多位參賽的民間武術愛好者。並親自發掘出了洪光、閆文凱、蘇普特拉姆等搏擊高手。
但是,直到有一天,我想混個台聘,被告知不可能時,才對武林風徹底死了心。認識到原來我父母從小給我灌輸的「聽領導話,跟領導好好乾,領導就不會虧待你」,都是忽悠我的。
未命名01_03武林風-風雲爭霸_騰訊視頻 https://v.qq.com/x/page/d0383p1txm3.html
《風雲爭霸》片頭
無台標版的,目前整個互聯網只有「武術搏擊大產業」一家擁有
很多人看了之後,可能會問我,為什麼現在說這些東西?那麼我告訴你,是因為我受不了其他好幾個人都說《武林風》的「百姓擂台」是他們創造的,他們這種睜眼說瞎話的行為太不道德了,我得還大家一個真相,給我自己一個遲到的交代。我要讓大家都知道:
「百姓擂台」是我一手締造出來的親生孩子,只是自己無力養大,而無償送給了《武林風》欄目組,即便幾年前「百姓擂台」被《武林風》給做壞而丟棄後,他們也並沒有表現出什麼傷感,只有我難受了好長一段時間。
「百姓擂台」成就了「中華英雄」王洪祥、「武僧一龍等一大批武術人的輝煌人生,而他的創造者卻被人所遺忘,這是多麼令人蛋疼的人生領悟。
大家看清了,徐曉冬只是當初我邀請過去的與會人員之一,他可不是「百姓擂台」的創始人,包括現在東南衛視的《百姓英雄》,也是在繼續利用著我十三年前的那個創意概念的價值,其製片人李濤是武林風早期的特技隊隊長。我為武林風貢獻這個創意時,李濤還沒有去《武林風》。所以,他更不是什麼「百姓擂台」的創始人。甚至《崑崙決》的B級、C級賽事,不也是對「百姓擂台」概念的利用嗎?
可能會有人關心我現在的職業是什麼?其實,我這十幾年來做的事,基本都沒有離開武術的周邊,到如今也可以說是經歷了武術帶給我的各種起起落落與風風雨雨,但是,更多的是對武術文化更深層次的理解、感悟和積累。
現在我又正式回到了這個地方,物是人非,武林已不像十幾年前那樣的星星之火一般,當下已起了燎原之勢。現在很多賽事的製作人,和我年紀都相仿,但是我卻喜歡稱他們為「後來人」,有人說我,你這麼形容別人,不是顯得你老了嗎?我回答說:老道的經驗加上我三十幾歲的年紀,不正是最完美的創業者狀態嗎?
老的比新的具備更多的經驗,老的比新的具備更加全面的思考能力,老的能夠準確的看到問題所在,並能迅速的提供出解決問題的方案來。一句話:你不懂什麼叫姜還是老的辣嗎?
還有人問我,你現在重新殺入這個圈子,會為這個人滿為患、競爭已經殺紅眼的江湖帶來什麼積極的改變?我回答說:第一,我沒有把現在所有的賽事視作競爭對手,第二,我計劃打造個價值超越UFC的武術大IP。
他又問我,你哪來的自信?我說,十幾年前,我創意的「百姓擂台」,不備《武林風》的所有人看好,但是,事實證明,正是我的這個創意,使《武林風》的發展步入了快車道!十幾年過去了,還有人在利用我當年的創意概念,說明我的創意是超前的,「一直被模仿,從未被超越」!而現在我又做出了比「百姓擂台」更牛B的創意案。這就是我敢說超越UFC的自信所在!
對我來說,目前我只是在等待一個情投意合的合作夥伴而已,自己的親生孩子,再也不能送給別人去養了。別人只能去利用我的孩子,而不會像我一樣抱著把孩子塑造成一個巨才的心態去對待!
今天是315國際消費者維權日,打假是我們每個公民的義務,所以向大家正本清源的公布下:十三年前我主導的一起改變《武林風》命運的事件,為「百姓擂台」創始人之爭畫個句號。
由於不想引起更多的爭論,所以,很多小花邊與證據我都給保留了,沒有表述出來。如果有冒牌貨不服,繼續抬杠子了,我一定會把冒牌貨的褲衩子扒下來,曬給大家看。
以後有時間了,我會再講下為《武林風》做的另外一個重大貢獻。
本文是分三次寫成的,有一萬三千餘字,每次寫時的感覺都不一樣,所以,您可能會感覺文風有變化,如果確實為您帶來了這種感覺,那麼我對您誠摯的說聲:抱歉!
aHR0cDovL3dlaXhpbi5xcS5jb20vci9Nam9HSGliRXNYdk9yV0o5OTI4Zw== (二維碼自動識別)
推薦閱讀:
※如何看待最近的「空手道高手」被國內高手ko?
※滄州太極大師大戰散打,太極拳應痛定思痛,刮骨療毒!
※如何看待李景亮的名氣和收入都不如一龍?
※徐曉冬被打了,大家怎麼看?
※如何看待武林風一龍惜敗於播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