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懂得節制才是成熟

如果你來唱一首懷念父親的歌曲,你會如何來唱?

大多數人可能會這麼構思:將自己對父親的情感在歌唱中充分表達出來,進而感動聽眾。

如果你來演一個因為自己過失把自己三個孩子燒死的戲,你會如何來演?

大多數人可能會這麼構思:一開始應該是呆住,然後是歇斯底里,追悔莫及,最後想殺了自己。

如果你來做一款移動支付APP,你會如何來設計?

大多數人可能會這麼構思:根據用戶使用場景,把各種功能以最直接的方式呈現出來,讓用戶觸手可及。

大多數人會採取的方式是好的方式嗎?

未必。

作為一個愛音樂的人,每年非常期待的去看《我是歌手》。

今年的《歌手》有些讓人失望。炒其他節目的剩飯,翻出回鍋肉來救急,錄好的節目硬要把人減掉好像沒有出現一樣。

好在老將依然能夠給你驚喜。在他們與年輕歌手形成鮮明反差的時候給我很多思考。3月11日的那期,張傑和李健分別前後演出就構成了這麼一幕。

張傑在唱《你就不要想起我》的時候,把自己唱到抽搐,眼淚直接滴落在舞台。自己過度的表演並沒有帶給觀眾感動(詳見下圖彈幕),甚至有些奇怪:有這麼痛苦嗎?結果排名倒數第二。

接下來出場的李健翻唱了一首許飛的《父親寫的散文詩》,自己淡定唱完,觀眾卻不淡定地哭了。

正如李健所說:「這麼濃郁的歌曲,更應該藏而不露,更應該含蓄,要懂得節制,不能做過分的誇張和渲染。」

這是一種很高級的表演,在平淡中讓你感動,但又不至讓你失控,恰到好處的眼眶濕潤,避免了尷尬。

如今我們看過太多會作秀的表演,哪怕是在工作中也經常見到。

一份平淡無奇的成績,卻被彙報者通過華麗的PPT和精彩的演講,讓領導拍手叫好。但過不了多久,就會被大家看穿真相。

浮華的東西停留不了太久,真誠樸實的東西才能給你感動,回歸到最純粹的情感交流。

但這並非大多數人能夠悟到,必須經歷很多,感受很多,才知道什麼是真實的東西,再來通過自己理智的控制,節制自己的表達,還原原本的模樣。

卡西·阿弗萊克,今年終於獲得第8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男主角。他從十年前因《神槍手之死》獲得最佳男配提名起,演技就一直被忽視,總是半紅不黑的。隱忍堅持十年,終於收穫廣泛的認可。

他的獲獎影片《海邊的曼徹斯特》,用極為平淡的敘事方式表現了一個男人悲痛的經歷。雖然平淡但卻把你緊緊抓住,一秒鐘都無法錯過。其中幾段給我印象非常深刻。

李在接到哥哥的死訊的電話,表情沒有太大變化,但是卻可以隱約看到身體的顫抖。觀眾在此刻其實並沒有聽到電話的內容,所以並不知道是哥哥去世,但是已經可以通過他的表演感覺到他的緊張。

站在太平間外準備再看一眼哥哥的橋段。這可能是所有演員最怕的情節了,想想都難演。但是李只是在哥哥旁邊趴了幾秒鐘,看不到他的表情但是能夠看到眼睛快速的眨動,極其微小的表演足以讓你感受他強忍的痛苦。

因為自己忘了蓋上壁爐防火板,自己買酒回來眼睜睜看著睡著三個孩子的屋子正在被大火燒著。他並沒有咆哮、歇斯底里、衝進火場,而是呆住,一直呆著。像大多數男人一樣,死扛,獨自一人承受痛苦與自責。

演這種情節,你當然可以大哭大叫,但是那是意料之中的情況,顯得平常。相反用節制的表演方式,更能體現出一個男人被壓抑的內心痛苦,更能讓觀眾感到心痛。

這種心痛是無法通過肢體動作的外在表達所能獲得。節制外在表達,才能讓關注更加關注演員的精神表達,才能獲得更高層次的情感共鳴

豆瓣上有這麼一段短評:「對痛苦的表達,就當這麼樸素節制。送一句小津的話給那些說Casey面癱的人:高興就又跑又跳,悲傷就又哭又喊,那是上野動物園的猴子乾的事。」

回到做產品上,傳統的產品我們做的時候是節制的。因為實體產品成本高,返工難,設計人員被迫節制。

但到了互聯網產品、軟體產品等虛擬產品的時候,產品經理就不淡定了。實現太容易,修改太容易,就什麼都想要。

像這樣的產品,我們都見了很多,每次打開總需要停留幾秒鐘,想想自己要的是什麼。

當你質問產品經理為什麼要擺放這麼多功能的時候,他會告訴,我們在將選擇權交給用戶,讓他們以最便捷的方式選擇自己想要的功能。同時提供所有他能夠想到的功能供他選擇。

這樣做真的是對的嗎?

我曾多次與人PK過「是否應該把選擇權交給用戶?」

我的答案始終是:產品經理把選擇權都交給用戶,是一種不作為的行為,是對用戶的不負責任。有節制的交付選擇權才是我們應該做的。

這一點微信算是做的比較好的了,增加無數功能之後,從未改變主界面,新增的功能都恰到好處的出現在它該出現的時候。

但微信也有敗筆——「錢包」。這個錢包並非是真的錢包,而是很多產品都有的「其他」,也就是垃圾堆。沒有地方放的功能都會放在其他裡面

放棄為用戶提供最佳的產品選擇,是一種懶惰的行為,所以這也是人們最常採取的行為方式。然後還說:「我在為用戶提供儘可能多的選擇來滿足他們個性化的需求」,藉此找到支持自己行為的理由。

節制是對自己思考惰性的克服。不假思索的堆砌就是這種惰性的最直接體現。

貪婪也是節制要處理的對象

TII外包開發業務合作夥伴,曾給我講述他們的悲催經歷。

一個知名企業出來創業的高管,要做一款金融產品,規划了一個完美的產品藍圖,找到他們進行開發實現。

每當開發團隊與高管討論是否可以砍掉一些不重要的功能,或者推遲開發,就會被高管懟回去:「又不是不給錢,你們做就好了!」

善意建議卻被當做偷懶。果然沒多久,這個項目就失敗了。

面對貪婪不自知,還聽不進勸。可悲的局面每天都在上演。

對自己的想法節制,是我們創業的人最需要具備的基本素質。如不具備,必定失敗,我肯定的說。

無論表演還是工作,我們都可以通過周圍人的點撥,讓我們慢慢悟到節制的含義。但是對於自己節制就沒那麼容易了。

年輕的時候,有時間有精力去肆意放縱。還好這些都可以當做探索世界的途徑。

但很多人到了年老依然沒有學會節制。把自己習慣了的生活方式當做正確的生活方式,找到各種證據來支持自己的選擇。

於我而言,不知道是不是從小養成的喜歡找到根源解決問題的怪癖,這些年每一樁難事都讓我去反思,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到底是哪裡出了問題,我自己做錯了什麼。

每當我將問題歸結於我,而不是外界,總能找到讓自己去改變的地方

而每一次改變要想紮根,只有通過節制自己的習慣、情緒、思想來獲得

某一天再次遇到同樣的情況時,自己可以應對,不再犯錯,就會發現自己成熟了。

這就是節制帶給我的成熟。這種感覺很好。

作者簡介:艾永亮,互聯網+產品創新思考者與實踐者,《騰訊之道》作者,《極速產品研發》方法創立者;TII互聯網+諮詢董事長,步步高、美的、深交所、華為、順豐等企業互聯網+轉型導師,前騰訊首席敏捷管理教練。

版權聲明:轉載請保留作者和公眾號信息

互聯網+時代

充滿了時代交接點上的混亂與迷茫

太多的觀點、方法、案例

可惜沒什麼是對的,包括我所說的

我不想成為你的負累

共鳴可以分享,不必關注

艾老思

微信號:ALS111222333


推薦閱讀:

年底了,我們為什麼要開這麼多會
我為什麼如此反對「讀經班」
清醒思考的藝術:中醫有用無用

TAG:思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