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為什麼窮人就不配生孩子
撰文 | 林海
轉載自網易新聞《冷麵》欄目
這個國家有很多人覺得窮人應該少生孩子,因為他們認為窮人養不好孩子。可是,你憑什麼認為窮人沒能力?你管得著窮人生幾個?你究竟有多想讓窮人滅絕,才不想讓窮人生孩子?
「窮人到底應不應該生孩子」,是中文互聯網上最經久不衰的話題之一。不管是貴州畢節4名留守兒童服農藥自殺,還是甘肅阿姑山村母親楊改蘭殺死4名親生孩子後自殺,在任何一個悲慘故事的背後,你都能看到人們對貧窮的不解和憤怒:既然窮,為什麼要生這麼多孩子?
即使一則新聞不那麼慘絕人寰,人們指責窮人的熱情也不會消減多少。四川遂寧一對農民夫妻20年生了11胎,有人就會感嘆「越生越窮,越窮越生」;社科院報告稱農村家庭畢業生失業率高達30.5%,有人就會振振有詞「窮人不要生那麼多孩子,就算犧牲其他孩子資源上了大學,也找不到工作」。
我們如今總結這些人的論調,無非以下幾種:一種是質疑窮人父母的動機,說窮人是「繁殖癌」;一種是質疑窮人父母的能力,「不能給孩子提供基本生活保障就別生了」;還有一種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孩子其實並不想生在你們家」……
感謝這些中國人嘗試選擇獨立思考,但很遺憾,他們說的全都是錯的。
逃離馬爾薩斯陷阱
我們首先要解答一個問題,為什麼人要生孩子?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經濟學家對生育的理解主要來自馬爾薩斯理論:當收入增加,生育率就會提高,而生育率提高會帶來人口過剩,人口過剩又會造成收入下降,最終帶來戰爭、饑荒和死亡。勞動力變得稀缺了,收入又再次增加,人類的命運就這樣循環往複。
工業革命前的英國,是馬爾薩斯理論最典型例證之一。工業革命前至少600年,英國人均收入水平上下波動,但就是不能持續增長。黑死病爆發後一百多年(1310-1450年),勞動力短缺,導致生活水平提高(收入水平提高),這帶來了人口恢復。隨著人口增長,科技進步卻跟不上,生活水平再次下降。
- ?黑死病曾數次肆虐歐洲 /Wikimedia
但是19世紀工業革命發生後,馬爾薩斯的理論就開始不管用了。得益於工業革命,包括英國在內,世界各地的人均收入開始突飛猛進,人口密度前所未有的稠密,而生育率卻有了大幅持續下降。中國是目前世界上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即使沒有計劃生育,中國的生育率也不會好到哪裡去。
- ?中國生育率已經是全世界最低之一 /視覺中國
20世紀60年代以來,美國經濟學家、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加里·貝克爾(Gary Becker)在這一領域做出了一系列開創性的貢獻。貝克爾提出並發展了「數量-質量」權衡理論,認為父母在孩子的「數量」和「質量」上面臨取捨。
起初,父母更在意孩子的數量,而不太在乎單個孩子的質量。隨著收入增加,父母自然會追求更高的生活標準,對孩子質量的需求也隨之增加,從而隱性地推高了孩子的價格。此外,當母親受教育程度更高,生孩子的機會成本也在上升,養孩子也是要時間的。此時父母就會選擇少生孩子,提高單個孩子的質量。
- ?2014年8月17日,北京,一位年輕母親正挑選奶粉 /視覺中國
也就是說,處在不同條件下的父母,有著不同的生育策略。在當今社會,一個中產階級母親知道孩子不會那麼容易死掉,就不會生那麼多;她知道生太多孩子會打斷自己的職業生涯,就不會生那麼多;她希望給孩子更好的教育,卻沒那麼多錢,她就不會生那麼多。這些策略對於工業革命前的古人是無法想像的,當然,對今天一些極貧困地區的人也是無法想像的。
中國窮人並不想多生
儘管「數量-質量」模型為我們展示了不同父母的生育策略,但它從來沒有暗示我們應該去打壓某一種生育策略,它從來沒有暗示窮人的生育選擇是不道德的、是不負責任的,應該予以取締。
不管是哪種策略,它們都是再正常不過的人類繁衍行為,都源自人類延續基因的生物學本能,沒有孰優孰劣之分。為什麼有些人就不能少生一點?你讓四川成都的千萬富翁與四川大涼山的窮人身份互換,那麼來自成都的那個富翁就會採用大涼山窮人的生育策略,因為那就是他能做出的最優選擇。你此時如果呼籲少生,無疑是將道德大棒強加於人類生存本能之上,這算哪門子道德呢?
- ?2015年8月6日,成都。上不起芭蕾舞課,就不配被生下來么 /視覺中國
況且,正如上文所說,中國生育率已經是一跌再跌。《中國統計年鑒2016》公布的抽樣數據顯示,2015年總和生育率僅為1.05,遠遠低於2.1的更替水平,更是低於我們常常嘲笑的後繼無人的日本。即使是不那麼富裕的中國農村地區,生育率低於更替水平已經是不爭的事實。
《中國社會科學》2014年發表的《中國人口生育意願變遷》顯示,1980年代以來,農村人口理想子女數確實一直顯著多於城市人口,但近30年來,農村人口理想子女數顯著下降,從1980年代的2.18人下降到2000年後的1.82人。
中國人(無論城鄉)普遍不願意多生兒育女,只希望生育一個或兩個孩子。考慮到生育意願總比實際生育率要大很多,實際情況要更嚴峻。因此那些指責農村人「像養豬一樣生孩子」的說法,從一開始就是錯的。因為農村父母生一大窩孩子的時代早就遠去了。
- ?2014年5月15日,山東濰坊。農村也有大量失獨父母 /視覺中國
此外,加里·貝克爾教授的「數量-質量」權衡模型是有限定條件的,它假設父母對待孩子會一視同仁、家庭受到預算約束以及信貸市場存在失靈,但真實世界要複雜得多。2009年,耶魯大學華裔經濟學家錢楠筠(Nancy Qian)利用中國家庭健康營養調查(CHNS)數據在中國農村地區發現,如果一個家庭生下第二孩,會使得第一個孩子的入學率提高16%。
再比如,2012年一項對孟加拉國的研究發現,家庭生下第三個及以後的孩子,孩子受教育水平也不會下降。原因可能是,家庭之所以會選擇多生,恰恰是因為父母收入或者能力提高了,不再受到預算約束。這些實證研究都表明,孩子數量增加了,孩子質量未必會下降,有些時候還會上升。
- ?2015年9月5日,山西長治。寒門兄妹不忍看父母絕食相逼,答應返回大學 /視覺中國
換句話說,那些反對窮人多生孩子的觀點根本站不住腳。一是中國窮人並沒有多生,二是就算窮人多生,孩子質量也未必會下降,窮人沒有人們想像的那麼一無是處(在這裡,我們粗略地將農村人等同於窮人)。
少一點虛偽,多一點真誠
不可否認,中國一些極貧困地區確實仍然存在「以數量換質量」的生育策略,於是一些城裡人就認為,這種窮人生下來的孩子吃不飽穿不暖,這種窮人作為父母是不合格的,他們不應該繼續生孩子,不該任其蠶食其他孩子的有限資源。聽起來是不是很有道理?
可是,誰來判斷父母合格不合格呢?我們手裡沒有中國的數據,我們以美國的調查為例。2015年,皮尤調查中心對家庭年收入3萬美元、3萬-7.5萬美元、7.5萬美元以上的美國家庭進行了調查,他們發現,無論是窮人還是富人,大多數父母都認為他們當父母當的不錯(其中將近50%的父母覺得自己做的「相當不錯」)。
每對父母,無論賤貴,都試圖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養育孩子,並且覺得自己並沒有虧待孩子。也就是說,每對父母考慮到自己的能力,都採取了相應的生育策略,採取了不同的養育標準。四川大涼山的一對父母生了三個孩子,並盡量讓每個孩子每個月吃上一頓肉,上海的一個富人家庭生了一個孩子,並試圖讓孩子每周都能吃上進口牛肉。誰才是合格的?
- ?2014年1月8日,四川涼山。孩子生活艱苦,但不意味著他們不該被生下來 /視覺中國
如果有人非要對此指手畫腳,比如家庭年收入5萬美元的美國父母站出來說,年收入2萬美元的父母不配生孩子、養孩子,那麼同樣地,年收入10萬美元的美國父母也可以認為5萬美元的家庭生活簡直是豬狗不如。
你不能保證,你不是其他人眼裡的窮人;你也不能保證,你的生育選擇就是「好的」,別人的選擇就是鼠目寸光;你更不能保證,你給你孩子提供的生活,能讓所有人滿意。如果有人還是呼籲窮人別生、少生孩子,那他們應該大方一點承認,自己就是看不慣窮人,希望窮人滅絕。
還有人會說,「你有沒有想過孩子其實不想生在窮人家」,這種自我感覺良好的說法同樣毫無意義。你可以說孩子不想生在窮人家,別人也可以說孩子不想生在你家,這是沒法證明或者證偽的。老是動不動就切換孩子視角的人,其實應該直接承認,他們代入的角色其實就是自己。
點擊閱讀公眾號原文:真不知道,為什麼窮人就不配生孩子
搜索微信公眾號 浪潮工作室(微信號:WelleStudio163),查看更多。
同時歡迎關注浪潮工作室機構號@網易浪潮工作室
參考文獻:
劉洋, 四川一對農民夫妻20年生11胎 稱"存錢不如存人", 南方都市報, 2015.
侯佳偉, 黃四林, 辛自強 等, 中國人口生育意願變遷1980-2011, 中國社會科學, 2014.
Gregory Clark, Human Capital, Fertility, And The Industrial Revolution, Journal of the European Economic Association, 2005.
Oded Galor, David N. Weil, Population, Technology, and Growth: From Malthusian Stagnation to the Demographic Transition and beyond, 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 2000.
Gary Becker, An Economic Analysis of Fertility, Demographic and Economic Change in Developed Countries,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0.
Gary Becker, A Treatise on the Family,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1.
Nancy Qian, Quantity-Quality And The One Child Policy: The Only-Child Disadvantage In School Enrollment In Rural China,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2009.
Pew Research Center, Parenting in America, 2015.
推薦閱讀:
※是否窮人真的不能進入上層社會?
※有多少錢,才是富人?答案出乎意料
※窮人沒錢為什麼還生這麼多孩子?
※那些「窮人們」結束工作後都去了哪兒?
※為什麼窮人一定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