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木桶過重,兩個人抬不動 | 醉鵝葡萄酒辭典
醉鵝葡萄酒辭典
每個行業都有一大堆專業名詞、形容詞等各種辭彙,對於外行來說,「這都是些什麼鳥語」。比如十年來一直在百度,從未搞清楚的「越位」,或者最近常被造句,但依然黑人問號的「ssr」,比如黑人問號又是個啥。
我曾經聽一位高人說,任何一個行業開始脫離群眾,都是因為形容詞用得太多了。所以鵝娘辭典要做的就是幫大家深刻理解不同的形容詞或名詞背後影射的意思到底是什麼,通過融會貫通的方法幫助大家走進葡萄酒的世界。
橡木桶
我怕死嗎?我不怕。只要我不死,誰死我都不怕。n ——著名導演:木桶過重?艾倫n
在嚴謹的葡萄酒團隊(如我隊)看來,木桶過重(Woody)是個貶義詞。過,就是太多了,過猶不及就是說這個道理。
橡木桶只是一個容器嗎?
橡木桶,是用來裝葡萄酒的,但絕不僅僅是個容器。存放在橡木桶里的葡萄酒將通過緩慢而微弱的滲透交換過程,吸取來自木桶的單寧、香氣,比起沒進過桶的酒來說,在酒體和香氣上有很大區別。
與此同時,橡木桶能幫助葡萄酒穩定酒體結構及顏色,令葡萄酒在裝瓶後陳年能力(俗稱「瓶陳」)變得更強。
橡木桶主要有三個講究:產地、品質、新舊。
產地上,法國桶比歐洲其他地區桶、美國桶更優質,價格也更貴。由於血統的不一樣,帶進酒里的風格也不一樣。通常,法國桶的風格細膩優雅,而美國桶則熱情奔放。
品質上,除了產地導致的天然差異,製作工藝也是一個關鍵影響因素。拗桶手藝啦,風乾方式啦,烘烤技術啦,令同產區同材質的木桶之間也形成內部鄙視鏈。
新舊上,用於釀葡萄酒的話,新桶永遠比舊桶稀罕(差不多貴3倍吧!),若非很好的酒,不可能去使用新桶。用了,一定會在介紹欄嘚瑟一句:「本酒使用了全新的法國橡木桶」。
橡木會為葡萄酒帶來什麼風味?
橡木桶為葡萄酒帶來木本植物和烘烤氣息,作為對果味的補充。在木桶中陳年後的葡萄酒往往瓶陳能力也更好,所以也算是個助攻陳年的選手。
不是所有的酒都適合進桶。
一些芳香型葡萄品種本身的香氣已經非常複雜了,個性十足,自成一派。這時候如果再用桶,反而會破壞原來的風味。這些品種是不宜過桶的,當然,在某些特定產區或某種特別的釀造方法,偶爾也有例外。
比如法國盧瓦爾河谷產區的名家Didier Dagueneau 的釀的長相思會選用四家桶廠的木桶來做熟成。
▲用了不如不用
而有的品種則無桶不行:無桶路人甲,過桶一枝花。木桶帶來的風味完美互補葡萄本身的風格,形成完整而圓滿的香氣結構。
比如法國勃艮第伯恩丘出產的霞多麗,過桶之後圓潤飽滿,帶有黃油,楊桃,烤榛果的香氣。而不過桶的霞多麗清瘦高挑,帶有新鮮活潑的檸檬 柑橘類水果香氣。
▲無桶世界末日
是否過桶的一般準則是:
紅的容易過的多些
白的容易過的少些
很香很香不用過
很便宜很便宜過不起
以果味為賣點可以不過
我們只是從概率上來說,不是要一概而論,說所有酒的情況都是這樣。
需知道,不過桶並不是說酒不好,而是根據酒的特點來正確使用。要是一味迷信橡木桶的好處,什麼酒都過一過,說不定畫虎不成,反而毀了一瓶好酒。很多人在品酒的時候都會辨認「木桶味」,不過,在更加專業的葡萄酒世界,你可能會用到一些具體的香氣辭彙,如:
煙熏,煙草,烤麵包,丁香,可可,香草,黃油,奶油…
使用「木桶過重」這個文雅的辭彙
很多事物都是講究一個恰到好處的,木桶過重,就失去了本色滋味,變得假惺惺,變得不討喜。作為談吐有修養的人士,一句雲淡風輕的「嗨,這個木桶過重了吧」,遠比皺著眉頭挖苦諷刺來得文雅。
歡迎到公眾號「企鵝和貓」第一時間看我們的內容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