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危機、青年迷茫、中產焦慮……真相究竟是怎樣
最近被各種各樣的「焦慮態」信息包圍著:
好多朋友都在討論著社會分層,階層固化,貧富分級。
說到最消極的就是:「以後窮人階層連被剝削的價值都沒有了」。
一個孩子正準備中考的朋友說:「兒子中考才發現有錢的家庭基本都放棄了高考。要麼直接出國,要麼讀重點中學的國際高中部,和國外大學接軌。難怪今年的學校國際高中部招生異常火爆。」
建築工人的孩子肯定讀不起昂貴的雙語學校,也交不起那些重點學校的擇校費。
當一些父母狼狽通宵的蹲在幼兒園門口排隊的時候。等待另一些孩子的則是潔凈的空氣,高質量的純外語教學,綠色有機的食物,非富即貴的同班同學……
現實有時候不得不逼著人口中爆粗「這生活真特么的bt!」
普通人要保持溫潤如玉,心如止水,確實挺難的。
我分答上一個朋友問了一個問題:
「老師,最近流行40歲職業危機,過了40歲,職業就開始走下坡路了,讓人們從40不惑,感到四十更惑,請問如何規劃自己職業生涯,保持競爭力,讓職業生涯長青?」
有兩百多人聽了這條問題,證明危機感確確實實的充斥在我們的周圍。
昨天看到一條喪心病狂的新聞:
北京單價低於12萬都不算學區房!
帝都郊區一套房子要5W/平方,作為一個爸爸要想讓老婆孩子住得舒適點沒個500W-600W根本拿不下來。
如果要讓孩子教育好點買個學區房(60平米內)至少800萬。
以年薪20W計算,不吃不喝30多年你說這能不焦慮么?
而萬惡的金錢也的確是最有效的緩解危機的「良藥」。
錢錢錢,還是錢。
談興趣愛好是很好,但當你一睜開眼就被貸款、支出壓得喘不過氣時,這種壓力才是將人心理拖垮的最大危機。
除了中年人的危機還有年輕人的迷茫:
「不知道興趣點在哪裡」
「我到底該考研還是工作」
「不知道自己應該做什麼」
「到底什麼工作才是更好的工作?」
階層確實在固化,除了那些非富即貴,含著金鑰匙出生的人。
社會90%還是需要靠自己努力的普通人,哪怕你是白領甚至金領。
但是,努力提升價值的人在上升,失去希望只會抱怨的人還會繼續下沉。
即使生活就像被XX,
我也要反守為攻選擇更好的姿勢
一、我要
如果不想成為生活的奴隸,要告訴自己「我要」,而不是「我只能」。
我要代表著正面迎敵,我只能說明你無力地抵抗,直到被PK完最後一滴血。
我要進步,我要升職
我要努力年薪20萬以上
我要讓孩子讀上更好的學校
我要和愛人住在自己創造的家
我要讓父母過上更舒適的生活
我要成為一個有趣的很厲害的人
不管你想堅持哪一點,都源於你的內心強大的意願。
很多時候先垮掉的不是我們的身體,而是我們的意志。
只有你的內心堅定而且目標明確,才可能在你遇到上司壓榨、同事排擠、房東催債、生病沒人照顧的時候還依然堅信未來是光明的。
二、選擇
經常聽一些人說,我沒有方向,不知道怎麼選擇。
出身沒得選,家庭沒得選,但是走的路都是要自己選的。
有個女孩曾經問我:我學歷低,沒有大學文憑,不知道找什麼樣的工作?
我給她說:如果走不了考學歷吃飯的路,我們還可以走靠手藝吃飯的路。只要有一技之長,起碼養活自己是沒有問題的,你得先看清現實。
今後的社會,只會分為三種類型的人:
第一種人,資源者。比如工薪階層,依靠出賣自己的資源生存,比如農民靠體力、工人靠技能,醫生靠醫術、作家靠寫作,還有老師和律師等等。
第二種人,配置者,也被成為中產階級。他們依靠配置資源掙錢,包括資源的投入-整合-運營-產出,以企業家為主,創業者也屬於此類。所以能理解為什麼那麼多的年輕人前赴後繼的想去創業,因為希望成為一個可以支配更多資源的人啊。
第三種人,資本家,食物鏈的最高環節。他們離資源最遠,但是所有資源卻統統歸他們掌控,躲在幕後玩操作遊戲。比如孫正義投資馬雲,阿里巴巴上市使他大獲成功。
王健林隨口而出「一個億的小目標」,因為他屬於頂層—資本家。
一個社會的資源名義上都是資源者的,實際上都是資本家的。看一個人能量多大,關鍵是他能配置多少資源。
一個人要獲得財富不外乎三條渠道:出售資源、配置資源、掌握資本。
看清自己的現狀,選擇自己最能把握的賺錢方式,沿著階梯一步一步的往上爬。
三、更好的方式
我們大多數還是普通人。
要麼通過讀書獲得更高、更稀罕的的技能價值;
要麼通過愛思考、會做人、大量實踐提高自己實踐能力。
選擇提升價值還是選擇平庸墮落,最終決定了一個普通的人會上升更高階層還是落入底層做墊腳石。
為什麼很多普通人想去創業?
就是因為他們想從第一類人努力攀爬到第二類人。
一旦從「資源者」升級到「配置者」,就意味著不用再出賣自己的技能,而是開始經營自己的思想和智慧,人身和經濟都能實現自由。
第3種人賺的錢比第2種人多,第2種人賺的錢比第1種人多。因此,第1種人在努力進化到第2種人,而第2種人在拚命進化到第3種人。
第2種人(中產)更加焦慮,他們戰戰兢兢,擔心一不小心,就會失去看起來原本體面的生活。
有人問我,有一個Idea寫BP(商業計劃書)能不能拿到融資?
人人都有夢,光有想法肯定是不行的,資本家有錢,但是人不傻。
如果能把想法展現出來,想法靠譜,你也靠譜。找有興趣的資本家來投資你去做。
你就有機會成為第2類人,從而支配一群人去實現你的夢想,同時也為大家實現夢想。
而很多人有能力,卻沒有成為第2、3種人。
比方說一個女孩廚藝很好,自己炒菜,妹妹做服務員,自己的老媽管收銀,僅此而已。
所以,如果問自己怎麼成為第2、3種人。就是一句話:「不要自己炒菜,雇一個廚師,把店面擴大,然後再做品牌連鎖加盟」,綠茶餐廳的女老闆就是這麼乾的。
如果能用資本去賺1塊錢,比用出售自己的體力賺100塊錢更符合金融思維。
雖然不一定人人都能成功,但是這是一種資本的思考方式。
有時候,我們的思路和眼界決定了我們能不能改變自己的生存方式,甚至階層。
綜合起來就是:我要選擇更好的方式生活。
最近有點失眠,因為天天想著如何把課程做好,還有後續的運營、還有推廣,還要想著怎麼賣課,還要組建團隊。
而家裡和孩子還需要我兼顧,因為老公的公司確實太忙了。
我被老公教育:「想什麼努力賺錢?你以前還不夠辛苦嗎?這不是你現階段應該操心的事情。為什麼不能選擇更從容的方式做事,懂得變通才是富人思維。」
我恍然大悟,然後笑著說:「對啊,如果不想著要馬上變現的問題,那就只專心做好產品服務就夠了,其他的水到渠成。應該多花精力多投資老公啊,老公賺錢也是我賺錢啊,嘿嘿……」
想著自己也曾遇人不淑,也曾辛苦奔波,甚至累到住院,我慶幸自己現在有個好老公。
家庭,其實是每個人資源重新配置的轉折點。
配置成功了,升級為女主人,
配置失敗了,降級為女僕人。
女人,如果選對了資源配置的對象。
把老公和家庭的資源也做到合理的分配,除了投資自己,也懂得投資老公,不管是感情還是精力。
只要他是值得的人,也是一種聰明的辦法。反之對於男人,也適用。
比如說,你單獨能掙1塊錢,老公單獨能掙2塊錢,但是你們倆分工合作後,你們家庭能掙到5塊錢。只要你能掌控風險,這個投資組合就是高回報的。
即使做不了社會中的上層「資本家」,起碼可以通過共同努力,擁有一個遮風避雨,充滿愛和溫暖的「上層家庭」。
真相解答:即使現實很BT,我們也要追求更舒服和幸福的生活姿勢。
為王?為仆?我們其實可以自己做主!
你覺得呢?
推薦閱讀:
※職場人的焦慮是因為自身不夠優秀嗎?
※焦慮,幫不上忙的過氣本能
※每天焦慮得要死,但打開這 4 個 App 就被治癒了 | 專題 · 禪意
※為什麼我們對社會身份的追求孜孜不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