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ASLA獲獎作品看:景觀設計「3D分析效果圖」製圖策略

本期專欄,康石石將圍繞普遍最受關注的效果圖,從頭至尾展示一份ASLA獲獎作品中3D分析效果圖的繪製流程,並以為例講解3D效果分析圖的繪製方法以及如何在設計中予以應用

3D分析效果圖在景觀設計作品集當中,可以同時展現地表以上景觀效果以及地表以下結構構成分析,通常運用鳥瞰透視視角,將平面和剖面的圖紙結合,實現三維化、模擬化,是對設計方案基本信息展示的延展和深化。

3D分析效果圖通常以成組的形式,表現不同介質相交的場地狀況(例如水體與陸地相交,山體與河谷相交等)中較為複雜和立體的地形和設計改造情況的分析和展示,也能夠通過組合和變化展示設計方案中動態的設計方案特點,直觀傳達設計意向和概念。

在景觀設計項目的一般流程中,當設計方案得以確定,且已經有成型的設計圖對方案基本情況予以展示的基礎上,同學們便可以運用此種方法進行展現。

在2016年ASLA學生獲獎作品中,Panithan Kasinphila的項目應用到了相同的技術來表現水體與岸邊在不同時間節點中所展現的效果。作品主題是恢復和保育季節性雨林,整個動態的過程可以分成兩個層面,一個是不同時間場地修復的程度,另一個層面是不同季節下水面與森林的關係。動態的過程通過3D的分析形式,得到了很好的展示,讓人更加容易理解不同時間下的景觀效果。

下面康石石為大家講解如何繪製3D分析效果圖

1. 基本圖面框架:用Sketchup建立與需要展示的方案平面部分相對應的3D體塊作為圖面透視框架,如果有透視的基本能力的話,也可以直接用ps/ai的鋼筆工具畫出立體體塊,並將需要建立3D圖面的平面與體塊透視角度對齊,使平面圖產生初步的立體透視效果。

2. 素材收集:收集在圖面當中需要用到的Photoshop素材,注意植物素材可以盡量圍繞方案的功能特點進行收集,可以不全部使用單一的元素;通過對圖面的剪裁和拼貼來達到濕地的效果。

3. 平面素材編輯:通過對平面素材的「變形——扭曲」將水面素材調整為角度符合所選視角的形式。由於前面的水面離視角更近,所以可以調整水面顏色加入新的圖層,以增加圖面的近身感。

4. 功能性素材編輯:通過拼貼的方式,將一些零散的植物素材組合成濕地植物組團的效果,在植物素材組團圖層基礎上建立蒙版,利用橡皮工具擦除不需要的部分,形成漸變的邊緣效果,便於植物組團圖層與濕地水面素材底圖的結合。運用相同的手法,將其他植物和圖片素材拼貼成濕地中的小島,並調整不同素材的透明度,形成遠近的空間層次關係。

5. 剖面構成編輯:添加水體的剖面部分素材,通過降低水體素材的飽和度,並且降低水體素材的明度,用較深的水面素材來表示水體的剖面,展示方案立體構成中水體的體積和輪廓。

6. 加入土層:由於3D分析圖的重點在於展示不同界面相交處的變化,所以可以加入土壤層,展現濕地水面與島嶼之間的關係。利用橡皮擦,簡單邊界線,形成比較自然的漸變效果。

7. 加入場景細節:加入鳥類,橋和人物來渲染濕地的氛圍,也能夠從側面顯示出不同濕地的功能和邊界。注意橋的影子,會增加整體圖面的立體感。

8. 動態展示:濕地作為一個變動的系統,不同水面高度所形成的景觀效果有所不同,接下來需要通過更改水面的厚度,形成不同使其水的高度,並按照設計的概念修改。需要注意的是,在不同時期不同場景下,人物和動物以及橋樑等裝置也需要跟著水面的變化有所變化,使圖面更加整體。

以上,是3D分析效果圖的繪製方法,同學們還可以通過更多的案例對其有更全面、深入的理解。

以上,希望在大家創作景觀作品集的過程中有所幫助。當然效果圖在作品集中僅僅只是一個組成部分,它非常重要,但設計的概念,項目設計的切入視角,項目的設計邏輯,調研的深度、廣度都影響著作品集的質量,決定著同學們的作品集是否會被國外頂級院校的考官相中。如果有更深入、個性化的問題可以私信提問。

———————————————————分割線———————————————————

康石石現已推出個人微信公眾號——康石石(kang-shishi)

除每周二、周五發布專欄文章外,康石石公眾號將每日推送1-3篇文章,針對同學們提出的問題進行詳盡解答,敬請關注

訂閱方式:微信搜索 康石石 即可


推薦閱讀:

RISD和SVA插畫專業,你連課程設置都不知道 如何選擇?
搞活動|名校大師中國行,創造之上如約來臨!

TAG:景观设计 | 建筑设计 | 作品集portfoli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