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簡單性」與「複雜性」

判定簡單性與複雜性都和認識主體的地位密切相關。認識層次,認識方法不同,是簡單性還是複雜性是不盡相同的。而簡單性和複雜性,是對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劃分領域。

nn

古代,無論東西方哲學家,都習慣與將世界的本質歸於簡單性。例如古希臘哲學家——泰勒斯就認為:「外物源於水」。他將世界的本源歸於水,所有事物都是由水變化而來的。同樣是古希臘的哲學家,也是馬克思稱為「辯證法創始人」的赫拉克利特則認為:「萬物源於火」。都是將世界歸於簡單性。同樣,古代道家也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也是把世界歸於簡單性——「道」。

nn

到了近代,近代的哲學家,科學家們也並沒有脫離這種簡單性。牛頓曾經說過:「自然界喜歡簡單化而不愛用什麼多餘的原因以誇耀自己」。還有非常有名的奧卡姆,他提出了認識邏輯論證的簡單性原理,也就是著名的奧卡姆剃刀。他的名言:「如無必要,勿增實體」也是體現出這種簡單性的認識。

nn

所以,我們可以給簡單性下一個定義:「在體系所包換的彼此獨立的假設或者公理最少」。也即是,利用儘可能少的公理,通過邏輯演繹,解釋/解決儘可能多的現實問題。這種簡單性是,人對物質構成,物質運動,科學方法的多方面的簡單性。

nn

而到了現代。這種簡單性的認識發生了根本上的變革。《一般系統論》的創始者——貝塔朗菲曾經這麼說:「我們被迫在一切知識領域中運用『整體』和『系統』概念來處理複雜性問題。」我們從簡單性領域「被迫」邁入了複雜性的領域。馬赫這麼評論簡單性:「科學理論的簡單性是以犧牲自然現象的完整性而獲得的」。這同貝塔朗菲所說的是相同的。

nn

那麼是什麼讓我們從簡單性到複雜性呢?為什麼古代乃至近代簡單性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果呢?我們唯物主義認為人的認識來源於對物質世界的實踐,而最基本的實踐就是物質的生產活動。

nn

古代農業社會的生產方式是十分簡單的。勞動者通過簡單的勞動工具進行簡單的勞動生產。同時對世界的認識方法非常原始,眼睛看,耳朵聽,手觸摸等。而到了近代,最大的變化是蒸汽機的發明運用,人類邁入了工業社會,開始了工業化生產。其中不同與農業社會的是動力從簡單工具到了動力機械工具。相對於古代農業社會,複雜性是大大增長了,但未真正觸到複雜性領域。到了現代,自動化和計算機科學的發展,也就是信息革命,複雜性呈現出指數級增長,讓人們「被迫」直面複雜性問題。

我們可以從生產,生活,科研三個方面來看這種簡單性到複雜性的轉變。1)自動化和計算機帶來的物質生產方式和系統組織性的複雜性。2)資訊理論和信息技術等發展帶來社會生活方式的複雜性。3)認識手段的改進帶來科學研究對象的探究的複雜性。

那麼究竟什麼是複雜性?唯物主義承認人對世界的可認識性。我們將其二元論可以得出下圖:

n n n n n n n n 如圖,我們先看自然系統,隨著認識層次的不斷加深,我們可以認識到自然系統本身就是複雜性的,我們將其稱為自然複雜性,也是本體論。同時這種本體的複雜性反映到我們認識而形成的形式系統中,也就是主體對其認識的複雜性——形式複雜性,是認識論的複雜性。

觀察認識的過程,可以用分為三個類型:客觀本體——系統的複雜性,認識描述——問題的複雜性,實踐解決——問題解決的複雜性。其中客觀本體又是不斷運動,相互聯繫,有目的性的,所以可以分為系統狀態的複雜性,系統結構的複雜性,系統功能等複雜性。

以上種種的複雜因素,我們現如今還無法嚴謹地對複雜性下一個定義。這不同於簡單性。但是不代表我們無法認識複雜性,我們歸納了複雜性的數條特徵,符合特徵就可以認為其是複雜性的。

大英詞典對複雜性的特徵歸納為:多聯通性,非集中控制性,不穩定性,湧現性,分化,多樣性,凈化能力。此外,清華大學教授科技與社會研究所所長——魏宏森老師對複雜性特徵歸納是;「因素眾多,涉及面廣;聯繫緊密,隨機性強;非線性,非加和性;因果關係的反直覺性」。

如何理解魏宏森老師的這四條特徵?這個首先就是本體的複雜性,多種要素間強弱關係相互聯繫,形成各種複雜性的結構,同時在不同的目的性下根據環境反饋機制形成不同的功能。在運動中不斷發展中又有分叉,表現出突變的隨機性。同時系統是非線性的,是要素和要素間關係和,非要素機械和。要素和關係缺一不可,要素相互聯繫形成關係,關係脫離要素不成立,而缺少聯繫不構成整體,也就無法形成系統。

最後一個「因果關係的反直覺性」可能不好理解。我們通常的直覺,也就是人長期認識下形成的不假思索的固有觀念,是對現象觀察歸納出對規律。而系統根據目的不同要素自發組織,形成反饋機制,同時擁有在運動中的隨機性,表現為系統內的隨機漲落。這和一直以來的「直覺」中的機械決定論是完全不同的,所以是「反直覺」。機械論說的是因對應果,果對應因,到最後果就是因,因就是果,這和系統的目的性反饋調節是完全不同的。這裡接著解釋就要很深入了,沒有前置知識無法很好的理解,具體請參見魏宏森老師的《系統論——系統科學哲學》第三章中的目的性原理。

到這,已經基本講完了。讀者們可以看到,我這裡多次提到「系統」。面對日漸複雜的世界,作為研究複雜性的方法論——「系統論」將成為時代主流,全面對近代機械論決定論思維進行取代。


推薦閱讀:

你不知道的人生必備三個技能
怎樣做到喬布斯一樣引爆全場的演講?

TAG:复杂性 | 系统论 | 方法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