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讓你加班的事,都沒什麼重要 | 如何攻克「低質量忙碌」

如果不是對「忙」這件事有心理準備,你我壓根沒法在大城市待著。但也許你和我一樣,已經逐漸發現,忙有時候真的只是忙,和實際的產出並無直接關聯。

忙了一天沒有產出,自己和老闆都不會太高興。而自我挫敗和老闆黑臉的雙重打擊還不夠,回家路上翻手機,還要被公眾號文章嘲諷:瞧你每天忙成那樣,也沒個什麼出息啊?你瞧瞧人家XXXX...

怎麼大家就這麼熱愛互相傷害呢?讓彼此更糟糕地進入下一天的工作,能讓任何人獲利嗎?所以,本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敬業」與「友善」的督促,我做了今天這篇推送,希望能真正幫助你解決「低效率忙碌」這件事。

具體來說,我們首先將拆穿「多線程工作」這個謊言,接著識別「匆忙症」這一都市人心病,最後還會提供一個超好用效率工具:艾森豪威爾十字法則。

1、「多線程工作」讓我們陷入選擇困難,由此大大降低工作效率

也許是出於對偶像劇中腳下生風高級白領的盲目效仿,也許是因為的確手頭工作太多,長久以來一種名叫multi-tasking,即多線程工作的工作方式備受推崇:你看看人家Sabrina,一邊接客戶電話一邊給總部敲郵件,中途還把周五晚party的行頭選好了。

但實際上我們的大腦並沒有那麼能幹:一心多用往往只會降低效率,這幾乎已經是學屆的共識。美國密歇根大學的教授大衛·梅耶爾(David Meyer)藉助新型的功能性磁共振掃描(fMRI),從直觀數據中發現多線程工作容易導致「回應選擇瓶頸」(response selection bottleneck)的出現,也就是說我們把更多時間花在了「決定」接下來該做什麼。

在其1890年的經典著作《心理學原理》(The Principles of Psychology)中,美國最重要的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將「成熟人意識」與河流作類比:「成熟的意識總體上是輕鬆順滑的,事項的流動有如依靠重力作用一般自然而順暢。但在中途中出現的障礙物、凹坑或是浮木,將阻攔意識的水流併產生漩渦,造成事物發展方向的臨時改變」。超負荷的多線程工作,就是在為自己的意識流製造障礙物,造成的拐彎太多,總有找不回原路的那天。

當然了,多線程工作並非真正無法實現,只是它需要非常有針對性的訓練:當你可以不過腦子給總部回郵件時,你當然就可以做到一邊敲鍵盤一邊和客戶談笑風生。在此之前,專註眼前的一件事,幹完了再去做下一件,似乎是更明智的選擇。

2. 相較於沒眼力見兒的同事和老闆,「匆忙症」才是真正兇手

但在當代生活中,郵件、微信甚至電話什麼時候來,根本不是個體能控制的;老闆有時想一出是一出,讓我必須放下手頭的工作,我也很為難啊?這時候你跟我說「一件一件來」,根本沒有解決根本問題嘛。

對於咱沒眼力見兒的同事和老闆,我自然是無能為力的。但來認識下這個名叫「匆忙症」(hurry sickness)的東西,還是能讓你心裡舒坦點。

匆忙症不是人類的出廠設置,而是一種應激反應。當代城市的運轉速度,其實遠超出人類的負荷能力,每個個體被逼以百米衝刺的速度做事,有時候跑到脖子要斷了也沒法停下來;而「空閑時間」逐漸被剝奪,更加劇了我們的緊張感:鬼曉得今天10點是不是又有項目要改。

但應激反應的問題是,它雖然情有可原,但往往缺乏真憑實據,只需要刺激源。相較於戰後應激創傷這樣的複雜病症,「匆忙症」是可以通過自我調節治癒的。

比如,當你下一次在兵荒馬亂中收到郵件或微信時,給自己五秒鐘,靜下心來想一想是提出者真的說了「半小時後要結果」,還是自己的匆忙症發作,誤以為這件事需要馬上被處理?

同時,如果你希望能成為中國好同事、好老闆,在每個工作事項的末尾加上一個明確時間節點,會是一個不錯的選擇:「這件事我需要你的幫助/執行,希望能在XX點收到回復」。

3. 艾森豪威爾的十字法則:用「重要度」和「緊急度」搭建象限

如果覺得上面的建議操作性還不夠強,那接下來向你安利一個更加好用的東西:美國前總統德懷特·艾森豪威爾的十字法則,把事情按照重要度和緊急度劃分,並搭建象限幫助決策。

艾森豪威爾是上世紀50年代的白宮主人,之前是二戰盟軍在歐洲的最高指揮官,後來又出任了北約的最高司令,總之是一枚真偉人。十字法則是艾森豪威爾對現代社會做出的微小貢獻:艾森豪威爾將「緊急度」做橫軸,「重要度」做縱軸,畫出一個象限,將事情拆分為四類:緊急且重要的、緊急但不重要的、不緊急但重要的,不緊急也不重要的。具體應對方式如下:

緊急且重要:要事第一,立馬就做。

緊急但不重要:安排別人做。

不緊急但重要:為其另安排檔期,留出足夠時間操作。

不緊急也不重要:做它幹啥呢?

當然了,回到現實世界,我們大多數人面對「緊急但不重要」,是沒人可差遣的。這個時候學會拒絕或者求助就變得很關鍵了。如果是別人找上你的,你還可以選擇提供指導意見而非親力親為。

需要強調的是,「不緊急但重要」的工作,往往是能最終決定你我職業發展的事情,所以一定要確保為它騰出了儘可能多的空餘時間。比如我跟你們在這兒的掰扯,大部分依賴於每周三次的2小時固定閱讀(雖然其中一半時間貢獻給了社交網路分享)。

在《心理學原理》中,詹姆斯將相對於成熟人意識的年輕人意識描述為「注意力的高度可轉移化」(extreme mobility of the attention);不知道他是否預料到在將近120年之後,在平均教育程度最高的大都市裡,以「穩定注意力」為核心的成熟人意識已經越來越罕見,不成熟的年輕人意識卻成為常態。

但現狀不是必然,注意力的高度可轉移是一件需要被克服的事情。這個打敗它的過程,既有攻克「低效率忙碌」的實際意義,又意味著你我正向著成熟不斷邁進。

—END—

K計劃是一項情緒重塑計劃。

比起全人類,我們更關心你的情緒

更多詳情,歡迎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K計划行動組

推薦閱讀:

《安慰人速成指南》: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小天使?
如何看待小g娜直播紀念黃家駒轉接吳亦凡事件?

TAG:心理学 | 拖延现象 | 高效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