瞎看 | 讀了 1703 | 進入情境的模擬實驗

法古創新·敬人人敬

??????n??? ?? ????

????n???? ?? ?? ????

Imitating and Innovating

作者 呂敬人

出版社 出版城文化財團/2017-03

去參加敬人紙語舉辦的「書·築展」續展的開幕式,臨走時呂老師贈我一本。

呂敬人老師2016年10月在韓國坡州書城舉辦了書籍設計藝術展,回顧了40多年的職業生涯,展示了300多部近千冊的書籍作品,並且還邀請了他的10位弟子參展。

這本書既是展覽內容的匯總,也是呂老師作品的集中展現,他的成長與給他收穫的人,都在其中。

早先,馬仕睿受呂老師之託做這本書的設計,誠惶誠恐,費盡心機。我當時還不以為意,覺得他應該有充足的時間。但現在才知道這本書用了十幾種紙,要有精密的安排……印有韓中英三國文字,幾千張圖。我一邊看書一邊感嘆這工作量著實不小,是細緻活兒也是體力活兒;與此同時,也發現我小時候看的好多覺得「特別漂亮」的書,是出自呂敬人老師之手。

感到書里的書越美,想到書籍可能真的離我們的日常會越來越遠,就會越遺憾。之前採訪呂老師,他說,人們對書籍的需求會越來越細分,有一些將被電子讀物取代,有一些要設計成適合特定情境的書,有一些將變成精品書或者定製書走向小眾。書會變成設計品和寶貝。這也許就是它最後的歸宿吧……

圖片來源:敬人紙語 微信公眾號

44號孩子

Child 44

作者 湯姆·羅伯·史密斯/Tom Rob Smith

譯者 楊鳳妍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0-06

故事講的是蘇聯斯大林執政末期,一個特務機關的中層被派去抓捕被懷疑是間諜的獸醫,在這個過程中他得知發生了一起兇殺案——孩子在鐵軌邊離奇死去。但為了儘快抓間諜,他把兇案大事化了。抓捕獸醫的過程異常艱辛,回來後,他還不得不面對自己的妻子有可能也是間諜的指控。最後夫妻二人被貶至邊遠地區,在那裡,又有孩子在火車站附近死去。他終於發現自己面對的是一個的連環殺手,並且開始在妻子的幫助下認真地尋找兇犯。

這部小說讓我想起《復仇女神》,沒有沾邊兒的親身經歷、甚至與所描述的環境相隔甚遠的人通過資料寫小說。這並不稀奇,畢竟穿越小說也很多了,誰又曾活在過幾千年前呢。如果這種寫法不對,那《玫瑰的名字》可能也不對。但是,寫《44號孩子》和《復仇女神》的人感覺不一樣,他們通過許多別的資料企圖描述一種高度真實化的景象和社會狀態,但又暴露出極易察覺的的虛情假意……前者,一個美國人描寫前蘇聯緊張社會中的間諜與謀殺;後者,一個法國人描寫一位德國軍官在二戰中的境遇。

跨越時間、語言、文化,他們既提供了一種新鮮的感覺和視角,又讓我覺得毛骨悚然。因為他們並未真正生活在這種社會文化的影響之下,他們所寫的故事像社會新聞聯播,缺少那種真正身臨其中的人會漠然承受的冷淡,越是強調細節想要說明那些情境,那種莫名驚詫的不真實感就越強……可悲的矛盾。不真實會逐漸蔓延,讓人懷疑其建立的各種因果是否有說服力。故事主人公的同理心似乎出了問題,他們太像那些穿越到過去的人物,在積極地為眼前的「殘酷」尋找說明。這可能就是萊維小說中讓人覺得不一樣的地方,因為那是他的親身經歷,反而他想製造的正是一種有節制的距離感。

我喜歡小時候看的前蘇聯電影里那種人的狀態,他們稱呼對方很長的名字,語言中有著豐富的閃光點和意外的聰明與狡詐。他們當然生活在一種強大的無所不在的體制內,既有畏懼、與其相輔相成的謹慎又有習以為常的「善加」利用。

《44號孩子》為了塑造孤狼般的英雄個人,當然是讓整個社會更顯得緊繃,人際關係更加複雜,可是,就像很多影視劇常犯的錯誤,一開始如此困難的事,後面需要的時候卻又可以迎刃而解,主人公光環附體,輕而易舉得到所有人的保護與庇佑,最初連最小的秘密都藏不住,最後卻有成百上千人不計後果地幫助他。或許並非不可能,但似乎和他描寫的社會基礎相悖。

獵豹

Panserhjert

作者 尤·奈斯博/JonNesb?

譯者 林立仁

出版社 湖南文藝出版社/博集天卷/2016-11

這是我看過的奈斯博小說中最長的一部,情節來說還是好看的。奈斯博特別善於將多重故事攪在一起,他特別會描述一種「可怕的人就在你身邊」的境況,在謎題揭曉之前,會誤導人幾次猜錯罪犯,或者他給罪犯賦予一種特別的複雜性和矛盾性。你可能只為了殺一個人,又亂殺幾個來混淆視聽,也有可能你並不知道自己想殺誰,卻故意引導潛在的殺人魔去連殺數人。與此同時,破案的主角,身披光環,經過雪崩、爆炸的洗禮,一直下巴脫臼半醉半醒,一會兒被媒體說成英雄,一會兒是所有瀆職的替罪羊。自我的消沉與轉變、家庭的傷害與安慰、職場的明爭與暗鬥,都同離奇的罪案並行。

但這一本似乎比以前要拖沓,至少比《雪人》拖沓。而他寫的女性角色性情也有很大問題,莫名其妙地總是毫無緣由地迷戀渣男——作者給的解釋幾乎只有她們內心的「不安全感」及渣男的「帥」。

奈斯博的小說與奧斯陸和某幾個挪威城市的基本地圖有些關聯,他時不時會附上一張,表示警察局、監獄、銀行等地的位置關係。那些城市都很小。在《獵豹》里,他還描寫了挪威的「滑雪小屋」——主要用於給滑雪者過夜。因為之前我做的建築專輯中出過這種設計案例,感覺很親切。其中,國家觀光協會的小屋,加入協會的會員可以拿到打開小屋的萬能鑰匙,小屋裡會有食物、木柴、床等物品,繳納一定的費用但全靠自覺。

《獵豹》里描述的案件就與一棟雪山中的小屋有著密切的關係。

生態都市主義

Ecological Urbanism

編者 莫森·莫斯塔法維/MohsenMostafavi,n加雷斯·多爾蒂/GarethDoherty

譯者 俞孔堅

出版社 江蘇科學技術出版社/2014-05

書很厚,卻像一個開亂了的會議,似乎所有在這個問題上可以說一句的人都被裹到這本書里,可又如此像缺乏線索的亂燉,味道過於複雜。當信息豐富到一定地步,幾乎沒辦法說它不好,因為總能在裡面篩出有價值的東西,可考慮到淘換出這點兒價值如海底撈針,性價比又相當不高。可惜,規模致勝也是一條路徑,人們沒辦法迴避大規模存在的東西。

上一次看這本書是在2015年的上海城市空間藝術季上,這本書的每一頁被打成A0(?)大小,再以活頁的形式弔掛起來供人翻閱,頁面太多了……而當看到真書的時候,卻和那時在現場的感覺一模一樣。

成為作家

Becoming a Writer

作者 多蘿西婭·布蘭德/DorotheaBrande

譯者 刁克利

出版社 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1-01

寫給想寫又不知道怎麼開始的人。解釋了很多問題,比如作家是什麼人,到底有什麼特質。那些話並未給我留下什麼印象,雖然我覺得她說得挺對。

我喜歡她說有關按時寫作的部分,一個是要早上起來寫,一個是要給自己規定時間,並在規定時間到來時排除萬難也要寫——「即使要從你朋友的身上爬過,你也要去寫。」類似這種語氣堅定、不容置疑的話,總是讓我這種懦弱的人非常開心。

中層領導力

The 360 Degree Leader

作者 約翰·C·麥克斯維爾/JohnC·Maxwell

譯者 施軼

出版社 江蘇文藝出版社/2015-05

大概從前年開始覺得捉襟見肘,我自己的性格和處理工作問題的需求之間有著不可逾越的鴻溝,我也沒辦法很好地和人取得溝通——有時候彼此都清楚對方的情況或者理解某種心情,但解決具體問題上還是雙輸。

所以,假設這也是一種知識,那麼是不是加以學習可以獲得一些模式化的解決方案?因為我知道我自己是創造不出機巧的解法了。

這本書其實寫得不錯,但又讓我覺得心煩意亂。就像一個極為有耐心又有見識的人在不斷地給出各種建議,告訴你別人因為這些建議得到了什麼改善,可你只感到實施中的差異和難度,並且恐慌。

……想到《44號孩子》《獵豹》里的人似乎又都處在這種處理不好各種關係的境地里,也算是種安慰嗎?

-----------------

以前在Tumblr上關注的一個日本人,每次讀完一本書就會把封面放上去,下面寫「讀了」 。

瞎看 | 讀了 1702 | 莫名其妙的體驗

瞎寫 | 關於寫作的9個問題:寫什麼,如何寫下去

推薦閱讀:

《行路難》第十一章 夢境破裂
英雄志中,盧雲是怎樣一個人?
白話文運動的危機

TAG:小说 | 阅读 | 读书笔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