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讀原研哉的《請偷走海報!+3》

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繫作者。

作者:小山(來自豆瓣)

來源:讀原研哉的《請偷走海報!+3》

工作原因,我會讀些設計方面的書。今天讀完原研哉的《請偷走海報!+3》,對設計有了新的了解。

我個人很喜歡日本設計,主要原因是簡單、簡約、雅緻。很早前讀《日本的八個審美意識》,從書里發現許多我們古時候的藝術之美,裡面每個點,透露出的中國式美學,看得我渾身發顫。不得不說,兩個相愛相殺的國家,有太多無法解開的結。

遺憾的是,日本學到了中國的精髓,結合自然萬物的見解,再融合西方現代式美學,已有自己的美學體系。我們把老祖宗的東西丟光不說,西方藝術學得支零破碎,沒太多長進。

在《請偷走海報!+3》這本書里,原研哉以隨筆的方式,用五十多篇小短文,寫了他作為設計師的生活和工作。他是位偉大的設計師,沒有誰能質疑。

書中,原研哉談生活、藝術、工作,寫年輕求學,作為窮學生去巴黎旅行,走走看看,不停思考。他喜歡去酒窖,了解整個工藝,去造紙廠,看紙的生成過程,還喜歡去展覽,看不同風格的藝術。

他談對藝術的喜好,說以前不喜歡古典藝術,因為學習和工作所接觸的多是現代藝術,誰知去博物館看過後才明白,古典藝術不容小覷。懂包容、愛學習,真是不錯。

讀這本書,我明白一件事,設計師和文案有一點相同:生活和工作分不開。也就是東東槍說的「做什麼都不算浪費時間,都是在工作。」原研哉把這兩者結合地很好。

記得有一篇文章,他講去台北故宮博物館看展覽,起初帶著放大鏡,不斷地看那些飾紋,看得津津有味。第一次沒看過癮,第二天再去,為更深入了解中國文化,他偷聽講解,聽講解員給觀眾講。他發現每樣文物除本身價值外,更多是文物的故事。他這才明白,原來設計師的角度與觀眾角度不同,觀眾不管好不好看,只想知道故事好不好聽。許多人去博物館之所以看不懂,拋去專業角度外,或許正是文物價值沒有發現,故事正好能把它挖掘出來。

原研哉寫工作時,算是將我內心多年疑惑解開。我以前讀設計方面的書,會讀到設計師去談案子。怎麼談?我不清楚。原研哉寫得很清楚,比如大米的包裝設計,他會去調查,從品牌、產地、品種、歷史等方面,不斷挖掘,調查清楚,再去看其他品類,如白酒行業如何做,從而進行自我思考。一位好的設計師,必會常去接觸市場和人。

他也有許多古怪想法,常給自己和身邊的人出些摸不著頭腦的題目,有時候是通心粉設計,有時候隨意取些物品:火柴棍、鋼筆、鏡子等等,為它們辦展覽。無怪乎我去年看新聞,發現他聚集一群設計師,給狗做窩。真是愛倒騰的老頭子,感覺總閑不下來。

在這本書里,沒有原研哉寫《白》的哲學或專業詮釋,多是他如何生活和工作的描述。不得不說,好的設計師,多是思考和實踐並行,糟糕的設計師,玩兒命實踐,不用腦子,這和美工,本質上沒什麼區別。

設計的偉大,源於思考。設計師應該多思考,實踐是思考之後的產物,可惜我所遇到的設計,多是實踐大于思考或者不思考,本末倒置,有些糟心。

推薦閱讀:

TAG: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