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分享功能,掛人真是越來越方便了

經常在時間線上看到一些「分享」的回答。

所謂分享,多數並不是什麼分享見聞。

而是分享這些分享者自以為的奇葩。

用知乎的術語來講,就是「掛」。

分享者自己是不是奇葩呢?

很難說。

分享功能並沒有什麼使用門檻,因此不能確保分享者的精神狀況。

並且直到目前為止,好像也沒有設定「關於分享的分享功能」。

也就是說,這個分享機制,由於廣泛地以撕逼形態表現出來,已經呈現出越來越顯著的「傾斜性撕逼」的態勢。

俗稱:拉偏架。

哪怕僅僅考慮這一點,也應該給被掛的回答者一個掛分享者的機會吧?

並沒有。

撕逼帶動流量的事情,比分享知識見解方便多了,回想最近一年多時間,能攪動知乎的,也多半是這一類腌臢事兒。

而這些玩意兒——恕我直言——很少有不令人噁心的。

掛人的受益群體是誰?

瞧熱鬧的、製造熱鬧的、以及知乎這個平台。

那麼誰在瞧熱鬧,誰在製造熱鬧,以及誰在鼓勵這個事情呢?

不言而喻。

越來越多食髓知味者,通過掛人的迴音牆,呼朋引類。

用知乎的術語,就是滋滋滋地「吸粉」。

製造並消費大V,已經不能滿足某些人(或機構)的胃口了。分享功能,實在是撕逼進化史的一大飛躍。

它不僅有效確保了撕逼的擴大化,並且改寫了撕逼的形態,重新定義了撕逼。

而在一個撕逼為王道的地界,想保持不撕逼,不得不說還真TM 有點難度。

於是在這種情況下,經常被調侃諷刺的公眾號,居然破天荒地呈現出比知乎環境好的狀況——

在微信公眾號領域,固然有咪蒙這樣專門致力於撕逼和輸出價值觀的,但是號與號之間互不影響啊。

你安生寫點兒東西,還真不用擔心某個同而不和、並且不確保一定無精神疾患的用戶,利於平台機制的便利把你掛起來,批判一番。

我也玩知乎,也有公眾號(即「凱鵝」,閱讀、影評方面),知乎上關注多一些,公眾號關注少一些。

在知乎上,極少介入撕逼,極少在陌生人評論區晃悠,甚至連贊和反對都很少點。

消極保守若此,仍舊不能避免髒水沾身。

所謂「愛看看,不看滾」這種東西,在知乎上是不存在的。

尤其是有了所謂的「分享」這種大掛之後。

真是什麼天龍人啊、萬粉大V群啊、以及任何抱團者的福音啊。

我是不相信什麼非蠢即壞的,頂多生意人多了而已。

不過這個分享功能,倒是的確改變了我的成見。

或許是為了方便不願意抱團者在知乎釋放戾氣,在公號輸出乾貨?


推薦閱讀:

名校女博士機場打掌摑工作人員?我看到的一定是個假博士~
其它發展中國家有沒有討厭國產的情況?
所以,應該怎麼做?

TAG:互联网舆论 | 社会现象 | 互联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