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理財?99%的人都錯了!
上周三,3.15,老南在知乎做了一次Live,談談中產如何製作自己的理財方案。在講座開始前,不少參與者紛紛留言詢問,比較典型的如這一類:
有房貸,保險配置已經足夠,沒有購房資格了,存款***萬,年收入,除去開支,約***萬,討厭風險,又想收益達12%左右,那麼,如何配置?
4線城市,3套房,貸款***萬,手上現金***萬,兩娃,一個8歲,一個1歲,家庭年收入***萬,怎麼做資產配置?
夫妻公務員,存款***萬,兩套房無貸款,一個孩子三線城市,目前有定投基金一年投了***萬多還在持續。問怎麼合理配置資產,如何理財抵抗通貨膨脹。
嚇的老南趕緊回復:
從個人隱私考慮,大家提問匯總,請勿包含「收入、存款」等隱私信息,畢竟僅僅兩三句話的描述,是無法,也不可能提供細緻,且有針對性的理財建議的。
一方面,值得欣喜的是,大家都有了資產需要配置的理念,但另一方面,對理財的認知還僅僅停留在買幾個產品配置下,甚至認為提供幾個簡單的財務數據,即可做出一個靠譜的配置方案。
那到底什麼是理財?在這場Live中,老南也反覆強調,絕大多數老百姓,對於理財的認知,是有偏差的。
從專業的角度說,大家經常把「資產管理」(asset management),也就是實現增值保值,理解為就是理財了。
而實際上「資產管理」僅僅是理財的一個分支。嚴格意義上的理財,叫「財富管理」(wealth management),即「科學地規劃現在及未來的資源,並綜合利用各種社會資源,在正確的時間,以正確的方式和心態,做好每一個家庭財務決定」。注意,關鍵詞,是「家庭財務決定」。
而這就意味著,家庭的理財規劃,無論是投資、保險、養老、教育、房產,所有的一切,不是斷裂開的,而是像一顆顆珍珠一樣,串起來的。換句話說,是牽一髮動全身的。一個調整,可能會帶來一系列的變化,這也是家庭理財之所以複雜的關鍵所在。
舉個例子,比如買房,這個決定涉及到:
購房目的:剛需、改善、投資
首付比例:房產增值很大的因素來自於銀行低成本按揭貸款的槓桿,在自己可承受的範圍內,讓首付最小化
還款方式:等額本金或等額本息
家庭現金流是否足夠:每月還款壓力可否承擔
家庭還款能力壓力測試:如職業出現變動影響收入,還款影響如何
未來是否提前還款:未來有其他房產購買,新增貸款前考慮
貸款餘額是否有充足保險覆蓋:是否有覆蓋還款期的保險,對沖重大疾病或過世的風險
購房後家庭投資組合如何調整:金融投資收益如何長期超越房貸利率
我們會發現,買房真需要考慮很多方面,不僅僅是房貸、投資,甚至涉及到保險的覆蓋,畢竟現在大量中產背負百萬級的房貸,一場重病,或意外身故,造成巨大的現金流缺口,都會讓高負債家庭瞬間財務崩潰。
今天這篇廢話 老南想說
所以,再看看這張圖,想想到底什麼是理財。僅僅是買個產品?還是通盤周全考慮下的,家庭財務決定?
本文獻給昨天諮詢我的某位即將買豪宅的博士
請關注老南的微信公眾號「石榴理財師」(shiliulicaishi)
推薦閱讀:
※有錢沒錢命中注定?——沐丞的第一本理財書《理財要趁早》上市
TAG:理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