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一、死馬難當活馬醫
(大劉,死馬當作活馬醫我倒是聽說過,可你這個「死馬難當活馬醫」是什麼意思啊?)
這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又賣關子,快說正事兒!)
好吧!今天咱們要說的是子順先生的故事。
(子順先生是誰?)
子順先生是孔子的第六世孫,本名孔斌。生卒年月已不可考,唯一可信的是他曾經做過魏安釐王的國相。
說起來當年子順先生也是布衣之身。安釐王不知道從哪裡聽說子順先生賢能,就派人帶著黃金布帛去聘請人家了。
面對這一片敬賢之意,子順先生卻並沒有衝動,他說:如果魏王能夠相信並施行我的治國之道,那我即使只吃青菜喝水也可以效勞,不必要什麼黃金布帛,因為我的方法本來就是為了治理國家的。可是如果您只是為了讓我臣服,為了您自己倍兒有面子,而不是為了施行我的主張,那我和一個普通人沒有什麼區別,魏王難道還會缺少一個下人嗎?
話說到這個份上,已經十分清楚了。可是使者不幹,任務完不成怎麼回去交差呢?估計子順先生也是想近距離考察一下魏王,於是就跟著去了。
到了之後,魏王果然很給面子,不但親自迎出城外,而且馬上就任命子順為國相。人說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子順先生也覺得自己施展才華的機會來了,於是在魏國施行政治改革。
說起來子順先生的改革舉措並不複雜,只有兩條:「改嬖寵之官以事賢才,奪無任之祿以賜有功。」就是把那些雖然國君喜歡但是沒人么本事的人趕走,留出位子給有本事的;將那些冗員全部裁撤,省下來的工資發給功臣。其實說到底就是保證公平。
但是這個舉措就是推行不下去,為啥?得罪人啊!你想啊,那個親近大臣是吃素的?能在那麼高的位置上坐得住沒有能力還沒有人脈嗎?沒有人脈,還不會耍賴嗎?所以一時之間魏王耳朵里充滿了各種誹謗子順的話。
這時候,有人就找到了子順,對他說,先生啊,您剛來魏國,怎麼就有那麼多人攻擊您呢?您是不是真的有什麼問題啊?
子順說,普通人本來就不能一起討論開創問題啊!商鞅當年說:民不可與慮始,而可與樂成。無論是誰,開始執政時都一定會有誹謗,當初我的先祖孔子治魯還經歷了三個月的誹謗呢!沒啥,等新政見效人們自然也就不說什麼了。
正當子順焦頭爛額進行改革的時候,一件大事發生了,秦國圍攻邯鄲。這是長平之戰後趙國面臨生死存亡的關頭。之前秦趙交兵,齊魏都裝作看不見,現在不行了,那麼到底管不管呢?魏王召集大臣們商量這件事。
大多數人都說不用管,趙國敗了,我們可以趁機找便宜,趙國要是勝利了,我們就趁機打秦國報仇!子順說,別做夢了,秦國自從孝公任用商鞅變法以來就沒打過敗仗,現在又有千載難逢的良將白起,怎麼會敗?要知道,滅了趙國,下一個恐怕就輪到我們了。你們啊,就像那住在屋檐下的小燕子一家,只顧盡享天倫,連煙囪著火都覺得和自己無關,根本不知道大禍就要臨頭啊!
這樣一番話可謂入情入理,結果您一定想到了,對:沒人聽。
子順在魏國一共呆了九個月,《通鑒》里說「陳大計輒不用」,於是就稱病辭職了。
他一辭職,就有人對他說,聽人說,賢者在的地方,必然大治,您在魏國做國相才幾天,魏國還沒什麼變化,您怎麼就辭職了呢?
子順說,正因為沒變化,我才辭職啊!「死病無良醫」,現在秦國一心吞併天下,無論怎麼對待秦國,都是不行的,所以現在是救亡也來不及啦,還說什麼禮樂教化?
再說,當年伊尹曾做過夏朝的官,呂望(姜太公)曾做過商朝的官,但這兩個王朝最終無法救藥,難道是伊尹、呂望不願意救嗎?實在是因為大勢已不可挽回啊。
現在山東六國都已經疲憊不堪、萎靡不振了,韓、趙、魏三國爭相割地以求苟且偷安,二周也已經折腰歸順秦國,燕國、齊國、楚國也屈服了。由此預見,不出二十年,天下都將歸秦國所有了!
說這番話時,正是公元前259年,距離秦始皇一統天下還有三十幾年。雖然有些出入,但是子順對大勢是看的一清二楚的。
人說不為良相便為良醫,實在是這二者有太多相似之處。如同良相不願意看到國家日益糜爛一樣,又有哪個醫生願意眼睜睜看著自己的病人死去呢?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且行且珍惜!
推薦閱讀:
※自然與不自然
※90、父親偷羊,兒子揭發:這是種大義滅親、正直無私值得宣揚嗎
※47、槍杆子裡面出政權:天下無道的原因及對策
※44、無道之魯國:三桓將昭公逐出魯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