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茶追求「極致」,永遠無法達到極致
這幾年,玩普洱茶的人越來越多,有關茶的各種謬論也層出不窮。受限於信息獲取渠道或認知水平,總有人會被「大師」、不法廠商的話術蠱惑,如墜五里雲霧。隨著時間推移,非但沒有長進,這茶是越喝越糊塗了。
都說便宜沒好貨,貴的就一定是好茶嗎?幾十萬元一公斤的「茶王樹」,價格顯然不是茶農制定的。數萬元一餅的拼配茶,也不可能是消費者哄抬起來的價格。茶價虛高,炒作是主因,畸形的消費觀造就了畸形的產品。
有人買茶「只買貴的」,給了投機者絕好的機會。所謂「貴」,往往貴在一張包裝紙上,一個不明所以的山頭上,一個來路可疑的「大師」名號上……無數貨真價實的良心茶,反而被湮沒在刺耳的喧囂之中。
玩茶追求「極致」,永遠無法達到極致。如同前些年風靡一時的發燒音響騙局,燒電子管、燒線材、煲音箱……跌入了燒錢無底洞。數十萬一套的HIFI音響,也沒見誰聽出一雙金耳朵來;將近十萬元一餅的**青,也沒見哪個喝了返老還童。
但凡一門生意上升到了玄學層面,就基本上與價值無關了。一餅新茶,有廠商夠膽標價1萬元,試問作為商品的「社會必要勞動」體現在哪裡?一餅老茶,有「大師」可以數十萬賣出,所謂「稀缺性」何在?僅從營養價值層面分析(作為食品本該如此),30年、50年的老茶一定優於10年、20年的中期茶嗎?恐怕未必。
或者有人將天價茶歸因於「大師」、「名家」所作。但別忘了,茶首先是農產品,是食品,非藝術品。樹不是你種的,鮮葉不是你採的,毛茶不是你初制的,你只管收來原料,找地方壓好、包裝好,就敢漫天開價賣給信眾,憑什麼?
茶「大師」過人之處,也不過一個「玄」字。一壺茶喝完,舉起汗涔涔的十指對大家晃晃:「瞧瞧,茶氣多足啊!」話說,您這愛出手汗的老毛病也不是一兩天了,沒想到在這裡派上了用場。
大道至簡,茶事至簡。何時能以平常心面對一盞茶湯,便是覺悟的開始。(文:老茶鬼 2017.3.16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收藏陳香型鐵觀音的玩法
※喝一杯茶,講一點理
※為什麼粗老的茶葉反而比較甘甜?
※喝到這種「鋸齒」的古樹茶,你就偷著樂吧!
※七夕最暖的禮物|7款頂尖袋泡茶測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