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微一笑」成就體育新聞第一神貼,160萬人超27萬條評論背後的故事

時間:北京時間2011年3月15日,上午7:00

地點:華盛頓,Verizon中心

人物:易建聯

事件:華盛頓奇才主場89-116大比分負於俄克拉荷馬城雷霆。奇才隊員易建聯替補出場22分鐘,9投3中得到6分8籃板1封蓋。

▲ 這條賽後新聞目前已經吸引超過160萬人參與互動。

始發

比賽結束後,2011年3月15日上午9點47分,作者署名「咕噠」的賽後新聞《單手補扣+8板阿聯只是微微一笑 他已贏回主帥信任》出現在了新浪NBA網站頁面上。

部分文章內容如下:

第二節5分50秒,沃爾上籃不中,但阿聯在人群中抓下前場籃板,直接補扣得分,這一球打進後,阿聯也微微露出了自信的微笑。

這時,沃爾自然是全力衝刺反搶,但沒想到的是,當時已經深入籃下要位的易建聯也已經大步流星趕回了自己的半場,在右側底線附近與沃爾形成雙人包夾,封死了杜蘭特的行進角度,重新將球斷下,雖然這一球算作沃爾的搶斷,但如果沒有阿聯及時封死杜蘭特右切的角度,那麼也就談不上任何反搶了。

之所以能得到教練的信任,主要原因就是阿聯足夠拚命——2次前場籃板補籃,全場抓下4個前場籃板,送出1次封蓋,還有一次精彩的跨場反搶,易建聯在攻防兩端都體現了足夠的拼勁……相信只要阿聯能維持這樣的表現,同時再進一步提高進攻效率,那麼坐穩內線輪轉位置,並非遙不可及的夢想。

2010-11賽季,奇才最終戰績為23勝,59負。易建聯代表奇才出場63場,首發11場,場均17.7分鐘出場時間,5.6分。有趣的是,易建聯上場時間在3月15日(美國時間3月14日)的那場比賽後,迎來了大幅上漲。

▲ 3月15日的比賽後,易建聯的上場時間大幅增加。

復盤

直到2017年3月15日晚21點20分,這篇新聞後的評論區已經出現了274218條評論,總計有1609066人參與。許多球迷今天仍舊在這則「神貼」下留言,為這篇中國互聯網體育媒體中最火的新聞「續命」。

▲ 六年後,仍有不少球迷會回到當年的新聞下評論。

咕噠(新浪體育NBA頻道兼職寫手、「微微一笑」文章作者):

(文章是)比賽當天寫的,沒花很多時間,基本賽後都是10分鐘內交稿。當時應該是取了標題,但是具體是什麼已經記不得了。不過王鑫(編輯)修改了,我原標題里沒有「微微一笑」四個字。

王鑫(原新浪體育阿聯/奇才隊新聞編輯,現企鵝直播高級商務經理):

當時(2011年3月15日)82場比賽的賽季只剩十幾場就結束了,已經到了尾聲了。大家一直調侃調侃,之前阿聯是有一定的低谷,突然來了這麼一場所謂有「閃光點」的比賽,然後大家就徹底爆發了。那場比賽(奇才)輸了20分,輸那麼多仍然這樣說也是不容易。

這個新聞本身沒有什麼亮點,就是一場正常的失敗。

我們起這個標題的時候抓住了細節,「微微一笑」、「贏回信任」,的確是真實的。我們不是扭曲事實,大家會有畫面感和共鳴,如果特別虛假,大家也不會有共鳴。

我們那會兒新聞講究點擊量,網站是有考核的。只是貶低,就是沒人看,捧一捧,人氣還是有保障的。畢竟媒體還是要為國內球員發聲。這是我上級的要求,我們編輯們也是支持的。有時候的比賽,阿聯能上五分鐘就不錯了,必須出三篇特寫。有時候一分鐘沒上,也要寫三篇特寫。

我們當時挺阿聯的方法,就是要找他打得還可以的亮點。有時也會批評下其他人:你打得這麼差,阿聯上場不管怎麼樣肯定比你強啊。還有就是阿聯坐在場下焦急的神情,一腔熱血沒有用武之地。

那會兒關於新聞標題,其他門戶都是寫手自己起的,新浪的標題都是編輯自己起的。作者沒把新聞寫完,編輯已經把標題選好了。當時起標題得大量閱讀,關注流行詞,看什麼能用上,不會生搬硬套。我所有的寫手都不用自己起標題。他們自己起的標題我這邊一律都不通過,我覺得都起的不好。

張文璟(原新浪體育阿聯/奇才隊新聞編輯,現OnFire合伙人)

門戶網的產稿形式通常是在職編輯負責約稿和發稿,兼職通訊員負責寫稿,這是大背景。

就拿當時奇才組來講,具體分工是我約稿,咕噠寫稿,另一個搭檔(王鑫)發稿(起標題)。阿聯在出場時間極少的情況下還要維持一個欄目的稿量,對我們每個人都是難題。比如我,僅僅幾分鐘的比賽就要摳出大量細節,漏一個鏡頭都不行,有時候還沒鏡頭。

「微微一笑」就是在這種大環境下出現的。但實際上這類稿子太多了,包括後來周會上領導要總結這篇為何get到網友的點,我們也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印象里這篇寫得並沒有多誇張,誇張的是一篇叫做《阿聯撥開隊友掌推大Z 動作不大怎能保護隊友》的,現在還能搜得到,基本上把一個看得不太清楚的動作寫成武俠小說了。

總之這就是門戶網唯KPI考核的一種做法吧。等到2011年奇才無緣季後賽後,工作重心就慢慢轉變了。至今仍記得搭檔在季後賽大呼過癮的形容:「這才是做比賽,以前那個都是做偵探啊!」

發酵

新聞剛發布的時候,還沒有人意識到它能夠「一貼封神」。「新浪NBA」的微博賬號在比賽當天甚至都沒有發布這條新聞的網頁鏈接。直到「事發」後第7天,3月22日,「微微一笑」才正式出現在「新浪NBA」的微博中。

▲ 2011年3月22日,「新浪NBA」的微博才第一次出現此次事件相關的"微微一笑「。

咕噠:

沒有意識到這會火,因為這篇稿子寫的很一般,在我的所有稿子里也只是很平常的一篇,我也沒有花很多心思去寫。

後來,當時的NBA頻道負責人黃碩告訴我,這個稿子的回帖量已經超過了2006世界盃決賽。

王鑫:

如果我沒記錯,當天整個新浪網站的所有新聞,不止是體育新聞,這個新聞的回復量、瀏覽量是第三名。而且一直到當年7月份,這個新聞還是當天新聞熱度排行榜的前幾位。不過,我們沒有把這個帖子當回事,因為那會整個平台的屬性,不斷在生產新的新聞,這個帖子只是當了個談資,而不是當個新聞事件來對待,仍然在不斷生產新的內容來往前滾動。

最直接的反映就是之後很長時間內大家都很喜歡用「微微一笑」的標題,這個也笑,那個也笑。

11年的時候我還見過易建聯,當時想問他知不知道這事兒,但是擔心他看到這個新聞會不開心,所以沒問。

高永(原新浪體育國內足球負責人,現今日頭條體育運營總監):

真正從身邊的同事都開始議論微微一笑,微微一笑成為一個口頭語。當一件事已經成為一個談資,成為大家的一種表述方式,網路熱詞的時候,發現已經成為了一個神貼。

詹笙(原新浪體育微博欄目負責人,現新浪體育內容總監):

稿子發出來時已能預判會成為當天爆點之一,首先丞相(該文作者)吹易帝模式已經形成了一定的熱度,其次標題本身極具話題效果,當然沒想能一直火到6年後。

沒因為什麼特定事件意識到神貼地位,只是每當易建聯焦點新聞出現時,該帖總會被翻炒,日積月累的效果。

尋跡

任何事物的存在和發展都離不開特定的歷史條件,天時、地利、人和,各種因素缺一不可。

王鑫:

那會兒NBA在中國的受眾特別多,追科比、姚明,發展非常火熱。易建聯雖然那個賽季(2010-11賽季)不行,但是在奇才可以算是是他真正告別NBA的一個賽季。我們想為一個球員發聲,讓阿聯的形象立體化,結果起到了反效果,讓阿聯成為了一個諧星。單純從網站流量點擊來看,結果是我想要的。這是工作的需要,沒辦法,不過對球員也沒造成太大的傷害。

這種情況只可能發生在易建聯身上。他的名氣夠大,關注度有了,但是表現不佳,媒體必須從另一個角度來解釋他為什麼不佳,還不能欺騙,只能用噱頭。

當時阿聯的新聞是新浪NBA里閱讀量第二高的,排在前面的是姚明,很多時候和科比的湖人都是不相上下。球迷看了阿聯賽場的表現之後,會很好奇新浪會用什麼手段來誇他。比賽結束一兩分鐘之內,(新聞)必須第一時間發出來,大家就在那兒等著,看今天怎麼樣,然後互相交流。

當時寫阿聯的新聞非常痛苦,不然另一個編輯不會把起標題的活兒全部交給我。都是我們編輯站在幕後,把寫手或者作者推到前台,所以之後伴隨著整個門戶網站的衰弱,在新浪的新聞裡面,寫手還是那些寫手,但是好編輯的離開,導致整個新聞的亮點也失去。

那時候人們主要關注的埠也還是PC端。現在NBA不像之前那麼火了,年輕人的關注點不僅僅是NBA,還有綜藝、網遊等諸多選擇了。

張文璟:

帖子持續發熱並沒有特定契機,因為之前網友就是帶著看熱鬧的態度來看阿聯的新聞,每次都是說先看評論,評論比新聞本身精彩。

陸洋(原新浪網副總編輯、體育內容總監,現搜達足球合伙人):

這種神帖的出現,某種意義上都可以解讀為一種「集體無意識」的現象,有時會是爆髮式的,有時會是積累式的。「微微一笑」形成長達數年的網路現象,對於作者和編輯都是一次無心插柳的意外「驚喜」,在蔓延和爆發期,網友更多以一種行為藝術式的心理,心照不宣地享受參與這個「神跡」並且成為其中一部分的過程。未來什麼時候還會形成這種神貼肯定是無法預估的,也是無法策劃的,不一定又在哪個不經意的時候,被一位從業者不小心引爆。

黃碩(原新浪體育NBA頻道負責人,現OnFire創始人):

帖子評論推動主要是貼吧和QQ空間,那時微博還沒那麼火。

互聯網第一代新聞文化孕育出來的群體性狂歡,用戶對標題黨的一場集體反諷,與其說是神貼,更像是墓碑。過去6年,用戶去「微微一笑」留言板祭拜,就像是和一個愚蠢的自己告別,在這個時代里,「微微一笑」成了自己被時代洪流裹挾的文化符號。

高永:

微微一笑誕生的時間節點,微博正在改變新聞傳播的趨勢,這讓病毒式傳播成為一種可能。劉翔退賽,沈飛的評論創造了新浪體育在新聞評論上的巔峰,那麼微微一笑則是在微博崛起之後,體育傳播的經典案例之一。

劉曉(原網易體育中國籃球頻道負責人,現懶熊體育網站總監):

當時對於比賽戰報,最關鍵的就是球星效應,這一點上對於門戶編輯來說基本是必須是要放下節操迎合用戶的。像我們那個時候做CBA,基本上每輪固定必然安排特寫的人,除了王治郅、易建聯之外,還有就是陳江華。所以非常理解當時對新浪對易建聯的操作,越是有爭議的明星,越是有爭議的稿件,就越有點擊,這是編輯KPI的直接保證,甚至很多人的工作成就感也來自於此。

其實這幾年,雖然時代發展得極快,傳播途徑從門戶新聞變成了更短更碎片化的微博、微信、短視頻等等,但受眾喜歡的東西還是沒變。特別是今日頭條的興起,更是特別直接地反應了當下這個時代用戶對於閱讀選擇的特點——我看東西更多是為了解悶,而不是拓展知識,所以會更多選擇我願意看到的東西,以及可以刺激到我盡情抒發觀點的東西。這篇「神貼」的出現,其實也是用戶這種「解悶」以及「吐槽」需求,在6年前的一次爆發性體現。

詹笙:

微博扮演了重要的二次傳播作用,不僅是每次翻炒的廣度和速度,特有的評論體系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你評論過的微博,每當別人有新的回復,都會有提示,導致回訪率倍增。

整個新聞環境都在變化,基於主新聞衍生出來的,更適合社交傳播的關鍵詞往往會形成更大的爆點,比如2012年歐洲杯的「思考人生」,以及娛樂圈的「周一見」等。

重演?

赫拉克利特說,人不能兩次踏進同一條河流。同樣的「神跡」,能夠被再造嗎?

王鑫:

現在這樣的新聞不可能產生了。一批人的離開,帶走了一種報道方式。

傳播方式變了,大家不再看門戶了,不再看長文章了,都是看Gif和搞笑短視頻,更加碎片化了。現在都是自媒體加新聞App這樣的組合。過去是統一全部,無論是個性報道,還是翻譯稿件,都是堆在PC端。

現在的新聞越做越平淡了,當然從一個角度來看以前球員特寫的報道方式也落伍了,大家現在要直播有直播,要看什麼資訊有什麼資訊,但是另一方面這種報道的趣味性也少了。

還有整個受眾群體變化。從05-15這十年,NBA受眾群體大環境特別好。那一批球迷就是NBA一代,從小看喬丹,後來看艾佛森、科比、麥迪、姚明,大家是看NBA長大的。無論是從業者還是球迷,素養是夠的。

後來不一樣了,90後的年輕人看網遊、動漫、二次元,NBA只是他們愛好當中的一種,從業者和球迷的生產方式和訴求產生了變化。我們當時流行的視頻是艾佛森、麥迪的精彩集錦,但是現在是娛樂搞笑為主,奧尼爾的五大囧、模仿帝的視頻。

NBA的神秘性在降低,越來越多人來看了。以前什麼江湖傳說、各種奇聞異事,到現在都很透明了。現在說句實話,很多NBA球迷誰會在新聞下面討論,頂多討論誰的球鞋怎麼樣。

張文璟:

類似神貼倒沒那麼容易出現,阿聯當時的反差太大了,個人表現根本沒到值得大量出稿的程度。現在雖然也各種驚悚,但像詹姆斯、庫里這種級別的球星至少是值得做的。

目前相對好的一個改變,是視頻帶寬上來了,大家了解比賽不一定要通過稿子,我記得最早做阿聯的時候連直播都看不到。

咕噠:

這麼大點擊量的神貼,我估計不會再出現了,因為微信微博等等碎片化閱讀已經分散了流量。如果萬一出現了神貼,只會出現在兩個地方,一個是壟斷級的寡頭旗下,另一個則是貼吧。

目前體育新聞的環境變了,已經從門戶時代進入了「自媒體+寡頭」時代,一方面自媒體可以提供一些靈活的資訊,但另一方面,寡頭的出現壟斷了核心資源,自媒體和其他媒體的生存會變得比較依賴偏門,而球迷將處於養豬時代,等豬養肥了,就該寡頭收割了。

高永:

媒體和KOL製造神貼的時代已經結束了,移動互聯網,尤其是社交產品,話語權從媒體向公眾轉移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網路熱詞的出現頻率越來越頻繁,與此同時熱詞的生命周期也越來越短。互聯網傳播不斷的利用公眾的智慧製造類似的熱詞與神貼,這種話語權不在完全壟斷於媒體和媒體人手中。

微微一笑誕生在桌面時代,微博興盛的初期。2011年、12年實際上是移動時代來臨的一個起點。與那個時代相比,體育新聞無論從創作方式,媒介形態,傳播渠道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

體育領域,具體來說,首先創作的方式越來越多元化,可選擇的工具也更加豐富。其次,視頻化已經越來越成為信息傳播的趨勢,如扎克伯格所預言的。從直播到短視頻,用戶將得到最直觀,最便捷,也更接近事實真相的信息體驗。

最後,我們可以看到從微博和公眾號定義了粉絲推薦,頭條定義了興趣分發,創作者的門檻在下沉,越來越多的人可以參與到體育資訊傳播,這改變了從體育這個概念被定義以來,體育領域信息傳播的歷史。

今天

2017年3月15日12點32分,王鑫發了一條朋友圈:六年前的今天。配圖是那個「神貼」的新聞頁面。頁面底端,最新的評論還在不斷出現。但是,六年前的新聞已然在慢慢變為歷史,或許有一天新的評論會最終歸零。

王鑫:

我覺得無所謂,只有那個年代的人才知道那件事。你問後來的人「微微一笑」為什麼那麼火,如果不是在那個年代、不是在那個環境下,如果不了解那個前因後果的話,也就不會產生這種共鳴了。

聲明:本文為懶熊體育原創,轉載請註明來自:懶熊體育—在這裡讀懂體育產業


推薦閱讀:

垂直戰略拿下電影之後,微博還會拿下哪些行業?
探索未知的可能性,新浪新聞客戶端的下一站
你為什麼從新浪離職?
微博粉絲數據被後台篡改 渣浪類似的行徑還有很多吧?真的沒有解決的辦法嗎?
在新浪用標配的 2G 內存開發機編程是種怎樣的體驗?

TAG:新浪 | NBA | 易建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