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設計「發現頁」時,我們想讓用戶逛什麼?

發現頁是內容類產品必不可少的一個重要頁面,是用戶探索更多內容的重要途徑,同時承載了眾多產品需求,Banner 、搜索、功能入口、精選、推薦、排行、除了這些常見的發現頁元素,似乎什麼都可以往裡塞,如何權衡這些複雜的功能,最終引導用戶發現內容——更好的逛內容呢?

用戶心理

可以說,進入發現頁的用戶,除了想進入某一個功能入口外,其餘都是沒有明確瀏覽目標的。

當用戶無目的瀏覽內容時,我們需要滿足用戶的從眾、好奇、推崇權威、求新、求異等心理。

體現在產品設計方面,即:

  • 從眾:提供相關好友的推薦、大多數人的推薦(排行);

  • 好奇:提供當下熱門;
  • 推崇權威:提供編輯推薦;

  • 求新:提供最新內容;

  • 求異:提供用戶未曾接觸過的內容。

內容結構常見類型

對內容的梳理,常見的有以下兩種類型:

類目聚合型

這種類型經常在垂直電商、視頻網站或在線音樂網站看到,根據不同的主題維度模塊化聚合展示,這給了運營極大的空間,通過整理不同的維度引導用戶探索內容,常見的維度例如:熱門精選、編輯推薦、或某種運營總結的主題合集。

這樣的展示方式可以曝光出每個維度模塊的部分內容,對於有明確維度目標的用戶能更好的瀏覽感興趣的主題維度。

類目聚合型發現頁適合定製數量適中的維度內容,而不是數量龐雜的定製模塊,我們不期待用戶能在這樣一個頁面中翻完全部模塊,而是希望在這個一級頁儘快地找到感興趣的模塊並進入詳細瀏覽。

一些 App 也會將分類當做聚合模塊去運營,用戶查看某一具體分類是抱著明確目的的,當他想找某一個分類時,卻被我們安排在了發現頁非常靠後的位置,這就遠不如提供一個能一眼看明的分類匯總頁,或者分類 Tab 切換方便了。

實例:騰訊視頻中,首頁提供了豐富維度的類目聚合模塊,從 NBA 到 動漫,每個維度,首頁都露出了精心編輯過的內容,若對某些內容感興趣,點擊模塊標題則進入一個單獨分類頁。同時,考慮到一些用戶一進入發現頁就是想看「喜劇」或「新聞」,提供一個分類的聚合頁可以使這部分有明確維度瀏覽目標的用戶快速找到想看的內容。

類目聚合型本身的缺點是:

  • 基於內容維度的聚合,模塊新增的內容多是該分類下新增內容,或編輯新增了推薦內容、排行榜上榜了內容,與用戶自身喜好無關,缺少了個性化的推薦。

  • 正因無自身無關,用戶對模塊內容的變化感知並不明顯。

  • 如果你的分類或維度像電商或新聞網站那樣多,顯然這樣的類目聚合的模塊列表是無法滿足這麼多的維度數量的。 同時,嚴格的分類區分讓用戶只專註自己喜歡的維度,缺少對新內容的探索。

為避免這樣的情況,運營這樣的模塊時,更應該考慮可以覆蓋到所以內容的維度,如「熱門」、「編輯推薦」,這樣不局限在一個細分領域,可以起到「發現」新內容的作用,盡量避免將一個分類變為運營模塊:

實例:FANCY 的發現頁,類目聚合模塊多是「熱門產品」、「本周最好」、「精選商店」、「正在促銷」這類維度,而不會將商品分類作為運營模塊。

內容混排型

內容混排型將各個類型的內容混排在一起,不做區分、聚合展示。這要求 App 需要有較豐富的社交關係以便個性化推薦,做到千人千面,如 Instagram 和新浪微博。

因為與自身喜好相關,強相關的內容源源不斷地更新替換,用戶容易感知內容變化。

用戶不需要辨別哪塊是熱門內容,哪塊是編輯推薦,哪塊是「某分類」,只需隨意滾動——「逛」就好了,總之都是與自己相關的。

缺點則是:

  • 內容混雜在在一起,不利於有維度瀏覽目標的用戶瀏覽。

  • 對演算法要求較高,如果瀏覽連續幾個是用戶不感興趣的,就有可能不繼續瀏覽下面的內容。

  • 不太適用於沒有社交關係的產品,如果僅依靠註冊時讓用戶選擇感興趣的分類,可能並不夠精確到可以使用這種混排類型。

—————————————————————————————————————————

當然現在的產品遠不止以上基礎的兩種內容梳理類型,根據不同的需求和內容複雜程度,會混合這兩種類型中適合的部分,例如大眾點評、網易嚴選在頁面前半部分提供類目聚合型,在後半部分提供根據社交關係生成的內容混排「猜你喜歡」來滿足用戶更豐富的瀏覽需求。

每個產品設計者對內容都有自己的獨特看法,和運營傾向,如何引導用戶更好的「逛」內容,如何設計內容發現頁,希望以上總結的幾種常見發現頁設計模式,可以讓大家從中探索出適合自己產品的方向。

推薦閱讀:

設計 | 移動端下拉表單的最佳替代方案

TAG:产品设计 | 内容运营 | 交互设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