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一緩,給孩子自我修復的機會

可能某些家長不知道,孩子有自我修復能力。有時父母看到孩子的一些糟糕的外在表現並為此感到擔憂能理解,不過,我建議在著手干涉之前緩一緩,讓孩子自己先去適應。

孩子有自我修復的能力,無非是高低不同,年齡小的能力水平比較低,方式方法也簡單,隨著年齡增加能力也在增強。關鍵是,你得給孩子自己處理的機會,連一點兒機會都不給的話,年齡再大還是個巨嬰。

觀點源於個人成長經歷,我父母是放手型家長,除了給意見外不干涉,結果我經常碰壁,那個慘啊~好處在後面,曾經犯過的傻如今都成了人生經驗。然而我從中學到的,不是要將這些經驗原封不動再傳給孩子,而是要讓他學著自己處理。

他學樂器,我也遇到那個6歲學鋼琴的小女孩家長的情況,老師批評得很厲害,我的辦法是放過情緒專解決問題。批評手型不對,本周抓手型,批評節奏不對,本周抓節奏,每一次被批評時有情緒,都交給孩子自己去消化,我只幫助他理解老師的指導意圖。有時候老師批得實在狠,孩子躲進屋裡關上門不肯出來,我就坐下來和老師聊聊。

上周就遇到一回。我對老師講:你可能會覺得這孩子的狀態怎麼時好時壞,那是因為我家的教育理念是不強迫,靠自覺。他一陣子來興趣了練得多,一陣子又練得少,我們都不干涉,最多問下今天練不練。他年齡小自制力不夠,所以狀態時好時壞。逼他反而簡單,不逼才是困難的。為什麼選擇困難?因為我希望他是發自內心的喜愛而不是被迫去做。

老師表示認同,也講了自己小時候學樂器的經歷,就在我倆談話當中,我家孩子已悄悄地從屋裡走出來在一旁聽著。如果當時太關注他的情緒,孩子會感到非常尷尬,逃進屋內正是不想被看到,他需要一個私密的環境靜靜。

對情緒,保持一種默默地密切關注,但對觸發情緒的根本問題必須立即著手解決。道理很簡單,孩子解決不了的是練習要求與自身水平之間的差距,需要家長配合老師完成,而不是推給孩子,逼他們增加練習,以長度和強度來彌補,那樣只會引起更多的厭惡和害怕。孩子能夠解決的情緒,則應當交給他們自己去處理,這種能力要從小培養。

正如我寫的這個答案:

六歲半的女兒昨晚被鋼琴老師發了巨彪,這樣的娃怎麼引導? - 長敗娘的回答 - 知乎

著手孩子解決不了的,放下孩子能處理的,太關注情緒,孩子反而要花更多精力去掩飾。比起怎麼培養興趣和怎麼才能堅持下去,也要看到自我修復機制的價值。@都市彼得潘

推薦閱讀:

如果建一個幼兒園相關的網站,最基本的需求點應該包含哪些?
學教育學的如何向幼兒教育發展?
學齡前孩子學習,父母該遵守的注意力法則

TAG:家庭教育 | 幼儿教育 | 兴趣培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