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扔掉背誦口訣,重拾生物化學的正確學習方法

前言

估計部分關注我的知友已經知道,最近在我某回答的評論區中,跟人開撕背誦生物化學的記憶口訣是否有用以及是否正確的事情。雖然我對絕大多數無理指責都是持如下圖的態度,但在「背口訣這種學習方法竟被部分高級知識分子封為經典」的大背景下,本司機覺得,至少在我的專業領域,應該站出來撥亂反正。於是便有了這篇文。

但在介紹正確的學習姿勢前,請允許我噴幾句,為何大部分口訣記憶法是沒有意義的。

1、事實上,有些知識點是可以用口訣來記憶的。比如,炎症的癥狀可以用「紅腫熱痛」四個字來概括。我們可以看到,這其中的每一個字,都包含著實際的生理與病理意義。又比如,昆蟲綱的形態特點可以用「332」來概括,即頭胸腹3部,足3對,翅2對(雙翅目除外)。這其中的每一個數字,都是對形態特點的量化與概括,具有實際的理論意義。

2、然而有許多記憶口訣,卻是利用諧音,強行將知識點拼湊成一句毫無學科意義的話。比如,必需氨基酸的其中一個記憶口訣是「甲攜來一本亮色書」。我們可以很快發現,這句口訣,和上述的「紅腫熱痛」及「332」相比,根本沒有實際的意義,既體現不了氨基酸結構特點,也沒能解釋為何是必需。

3、許多口訣忽略了知識點的重心。比如我在網上找到的大多數關於三羧酸循環的記憶口訣,把重點放在了每一步的羧酸名稱,而完全忽視了關鍵的氧化反應提取化學能的本質,這無疑把如此經典生化通路的生理意義給拐偏了。

4、口訣背多了,也是混淆記憶。我博士階段在醫學院度過,對這種學習方法再了解不過。尤其是病理、生理、藥理這些學科,我接觸到的許多師弟師妹為了應付考試,自創了許多記憶口訣,列印出來反覆背誦。然而背著背著就會出現這樣的問題:這句口訣到底對應的是什麼知識點?也就是,重心完全跑偏。口訣是記住了,但是口訣到底是什麼意思,對應什麼病症或什麼現象,反倒給忘得一乾二淨。

我曾經也背誦過一些記憶口訣,但用不了多久就發現了問題所在:頂多記住了「是什麼」,卻完全不懂「為什麼」。從那之後我就明白,歪門邪道不可行,學習不光要知其然還得知所以然,而這跟我未來將從事什麼職業無關。

這篇文章主要介紹生物化學的學習方法,希望對各位讀者有幫助。

一、生物化學的世界觀

絕大多數的生化教學,都會分成兩大塊:即介紹代謝物質結構的「靜態」生化,以及講解物質能量代謝途徑的「動態」生化。然而在正式進入這兩個版塊之前,我覺得應該首先重視生物化學中的一些基本原理。而一旦掌握了這些基本原理,在面對具體知識點時,便是一通百通。

1、生化的物理基礎

首先,要從熱動力學的角度理解生化的世界。生物分子無時無刻在運動著,分子A和B的結合併非像膠水一樣黏死在一起,而是在結合與解離的動態平衡之中。只要有合適的酶與條件,多數生化反應可以雙向進行,達到動態平衡。但由於有自由能障,許多反應會傾向於自發往某個方向進行。然而生物體並非封閉的體系,要時刻記住有外來物質與能量的輸入,同時也在向外界輸出物質與能量。

外界的能源要為生物體所用,需要轉換成化學能。其中,電子的流動便是通用的能源形式轉換途徑。而電子的流動,又是和化學反應耦合在一起的。

2、生化的化學基礎

生物分子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並集中體現在分子的結構和功能官能團上。簡單的化學組分,通過形成高級結構,發揮特定的生物功能。

生化反應是由酶催化的。凡提到生化反應,務必考察底物、產物、酶及輔助分子、反應條件(溫度、pH、離子強度)這四大基本要素。再深入一些,還需考察反應的動力學,如酶與底物的親和力等參數。根據類型,可將生化反應分為氧化還原反應、基團轉移反應、水解反應、裂解反應、異構反應和連接反應六大類。

正常情況下,生化反應都是受到嚴密調控的。它既可以是底物和產物濃度層面的反饋調控,也可以是酶濃度、定位、結構、活性層面的調控。

3、生化的細胞基礎

細胞為生化反應提供了適宜的場所,並降低了僅靠分子熱運動隨機碰撞產生反應的偶然性,使得反應高效進行。簡單而言,細胞骨架為生物分子提供了附著點與運動軌跡,細胞器可利用內膜系統將生物分子定位、分區、集中,細胞內和細胞間的環境為生化反應提供了適宜的緩衝條件。同時,細胞膜系統也在不斷地運動,包括移動、融合與分裂,從而推動生物化學分子的運動。

4、生化的遺傳基礎

所有生化反應都有相應的遺傳基礎。基因組中攜帶著酶的信息,它既參與決定酶的高級結構,也決定了酶是否表達。遺傳物質,為生化反應體系在物種內的縱向傳遞,及代謝途徑的進化,提供了最根本的物質基礎。反過來,代謝物質也參與了遺傳物質的合成與修飾,以及遺傳信息的表達。

5、生化的進化基礎

遺傳、變異、適應,是進化的三大要素。其中,對適應的正確理解十分重要。

第一,適應並不等同於極端速率的反應,在環境選擇的壓力下,最適的速率才能生存,最終得以縱向遺傳。第二,高等並不等同於擁有最多最全的代謝途徑。比如,相比起單細胞生物,高等生物可以輕鬆獲得更豐富的食物,並從中攝取生物分子。而從頭合成部分生物分子,需要付出較高的物質和能量代價,因此相比起來,高等生物可能反而缺失某些代謝途徑,從而將物質和能量用於支持其他代謝途徑。

劃重點:在正式進入具體的生化知識版塊之前,要首先理順以上提到的生化世界觀,並在這個大框架里理解更加細緻的內容。

二、靜態生化——以氨基酸為例

之所以拿氨基酸為例來講解,是因為這一塊應該算得上是最「凌亂」也是最複雜的內容:密碼子、三字母縮寫、單字母縮寫、R基團分組、必需非必需……對於沒有掌握好學習方法的人來說,確實很容易直接懵逼,也容易走上強行背誦口訣的歪路。

我們先來認識氨基酸的基本結構:C中心,一氨基,一羧基,一個氫,再加一個R基。其中R基有許多種,而其他結構不變。因此,從R基入手去理解氨基酸的結構與功能,便是最好的途徑。

分類法,是一種歸納總結客觀規律的方法。如上圖,許多教科書已經代勞——非極性脂肪族、芳香族、極性不帶電族、正電族和負電族。如果我們只是強行記住每一組內的氨基酸的名字,其實並沒有什麼實際作用。我們應該去思考,到底是什麼樣的化學結構決定了這樣的化學特徵,具有這種特徵的氨基酸,又具有什麼樣的生物學功能。

舉個例子:非極性脂肪族氨基酸,為什麼會叫這個名字呢?道理當然要從去化學基礎去思考(這就是為什麼要先去理順生化世界觀)。非極性的分子,電荷分布均勻。排除單質化學鍵這種可能性(因為氨基酸不是單質),符合這樣特徵的化學結構,在氨基酸基本構成元素C、H、O、N、S中可以存在的並不多。最具代表性的是甲基、乙基這種一串或成環的-CH(n)結構。

只要學會這種方法,以後判斷氨基酸性質的時候,就不會是像背口訣一樣,先回憶某個叫什麼名稱的氨基酸是否對應某個口訣,而是看著結構就知道是什麼性質。而口訣之中,是根本沒有攜帶任何結構上的信息的。

再進一步,我們還應結合功能來加深我們的認識。同樣還是以非極性脂肪族氨基酸為例,這一族到底有什麼基本功能呢?這時候我們又應該回歸化學基礎去思考。非極性,意味著疏水。在細胞之中,有許多疏水結構,比如膜中的脂質。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膜蛋白的跨膜部分,總是由大量非極性氨基酸來構成的。

類似的結合結構與功能來加深記憶的例子還能舉好多。比如我們可以發現,僅有酪氨酸、絲氨酸和蘇氨酸的R基帶有羥基(讀到這裡請自覺翻看前面的圖,以及-COOH醇羥基不算)。這種電荷分布不均勻的基團,往往可以發生活躍反應,比如磷酸化反應。這也就是為什麼,蛋白的磷酸化位點,基本都是Tyr、Ser和Thr。又比如,半胱氨酸的R基攜帶非常獨特的-SH基團。只要有機化學還沒有忘光,那就可以立刻明白,這是一個活躍的氧化還原反應基團。這也是為什麼,有一種叫谷胱甘肽的生理抗氧化劑,需要由半胱氨酸來參與合成。再來個芳香族的氨基酸例子。由於苯環具有吸收紫外的功能,因此我們的黑色素便是由酪氨酸開始來合成,如此才能保護其他細胞不受紫外的傷害。

再來提人體的必需和非必需氨基酸。如果理順了生化的進化基礎,那便能明白,所謂的必需和非必需,只是一個環境選擇、進化適應的結果。儘管所有的氨基酸都有可能通過從頭合成的方式獲得,但這要付出相應的代價。比如,長鏈和支鏈氨基酸,在人體中是從食物獲取,而非從頭合成。(看圖看圖看圖!)因為長鏈和支鏈合成起來,費勁耗能。符合這個條件的有纈氨酸、亮氨酸、異亮氨酸、甲硫氨酸、蘇氨酸、賴氨酸。而要讓人體從頭合成苯環,也是頭疼。因此,芳香族中的苯丙氨酸和色氨酸,也最好是靠食物獲取,省得自己合成起來麻煩。

但稍等一下,長鏈支鏈與苯環,不還有其他氨基酸符合這個條件嗎?比如精氨酸和酪氨酸,一個長鏈一個苯環,這怎麼解釋?其實答案很簡單,精氨酸可以從谷氨酸加乙醯基和氨基獲得,而這乙醯化和氨基轉移反應,進行起來可簡單得多。而酪氨酸,不覺得和苯丙氨酸很像嗎?無非就是後者的苯環多加一個羥基。

但是,不要覺得必需和非必需是一刀切的概念。在特定的生理或病理情況下,某些非必需氨基酸就變成必需的了,稱為條件性必需氨基酸。而這一類氨基酸,往往在合成上有一個特點,即步驟多,和/或消耗ATP與還原力。

進化總是傾向於,用最少的代價做最多的事情。人是高等生物,因此可以輕鬆獲得更多的食物。對於一些難合成的、需要付出較高代價的氨基酸,還是直接從食物獲取來得簡單愉快。但是,假設所有的氨基酸都通過食物攝取,而不在細胞內建立一套合成機制,那又不行。因為只要在食物來源上稍微受限,便會有致死性的後果。

三、動態生化——以三羧酸循環為例

「乙醯草醯成檸檬,異檸檬又成α酮,琥醯琥酸延胡索,蘋果落在草叢中」。這是我在網上找到的記憶三羧酸循環的最簡短的口訣(還有好多短篇故事版)。配著下面這幅三羧酸循環反應圖,肯定會有人覺得「驚為天人」,「簡直棒呆了」,然後興緻勃勃地背誦起來。

如果你是這樣做的——恭喜你,有關三羧酸循環的知識點,你完全學歪了!

提問:三羧酸循環的主要生理意義是什麼?答案:1、提取化學能用於氧化磷酸化產能;2、生成合成其他生物分子(如氨基酸)的原料;3、生成信號調控分子(本科階段可無視第3點)。

我們先來關注第1點:提取化學能。在第一節世界觀的物理基礎那裡就提到,外界輸入的能源需要轉化為化學能,才能為生物所用。其中,推動電子流便是最根本的策略。要有電子流,首先得有電子。能夠產電子的生化反應,最重要的一類便是氧化還原反應(世界觀的化學基礎)。因此,TCAncycle中最為關鍵的,便是其中的氧化脫羧和脫氫步驟。從上圖我們不難數出,氧化脫羧有Isocitrate → α-Ketoglutarate,α-Ketoglutarate → Succinyl-CoA兩步,脫氫有Succinate → Fumarate,Malate →nOxaloacetate兩步。而這四步反應,是不是恰好都生成了還原力NADH或FADH2?而其他的反應,從意義1的角度而言,是不是都只是在為這些反應做鋪墊?

尤其我們還能聯繫熱動力學的知識來加強我們的記憶和理解。在世界觀那裡又說了,多數生化反應是雙向並達到動態平衡的。然而這四步反應氧化反應,有的步驟存在極負的Gibbs自由能差(△G為負值)。比如脫羧反應中,Isocitrate → α-Ketoglutarate為-20.9 kJ/mol,α-Ketoglutarate → Succinyl-CoA為-33.5 kJ/mol。這說明了,這些關鍵反應,都是傾向於正向進行產生還原力,而非逆向進行消耗還原力。

然而,脫氫反應則不同。如Succinate → Fumarate的△G = 0。這又是為什麼呢?其實道理很簡單,要結合生理意義2「生成合成其他生物分子的原料」來理解。TCA cycle不是一個封閉的反應圈,有許多旁路可以輸入,也有許多旁路可以輸出。其中最重要的輸出點,是α-Ketoglutarate和 Succinyl-CoA這兩個關口(如下圖所示)。

因此不難理解,在α-Ketoglutarate之前的氧化步驟,通過極負的△G,以推動反應正向進行。而Succinyl-CoA之後的反應,即使是脫氫,其△G都是比較小的,不會給反應的逆向進行帶來障礙。甚至於在最後的Malate → Oxaloacetate的脫氫步驟,△G = 29.7 kJ/mol(注意符號是正的)。在細胞需要能量時,檸檬酸合酶會迅速將Oxaloacetate消耗掉變成Citrate(這裡又是一個△G = -32.2 kJ/mol極利於正向進行的反應),使得Malate → Oxaloacetate的逆向進行缺乏原料,從而推動反應正向進行。而當ATP:ADP,acetyl-CoA:CoA,以及NADH:NAD數值變大,即細胞能源充足甚至過剩時,檸檬酸合酶的活性就會被抑制,使得Oxaloacetate堆積,阻止反應正向進行,從而減緩TCA cycle。

至於生理意義3「生成信號調控分子」,則要聯繫世界觀的遺傳基礎來學習。然而限於篇幅,不展開敘述。而即使是生物學本科課堂,暫時也沒有傳授及學習這部分知識點的必要性。

在生化世界觀大框架里學習這些具體知識,是不是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如果我們只是強行記住了口訣,是不是只是記住了每一步的羧酸的名字,而完全忽略了其中最為關鍵的「氧化推動電子流」,「生成分子原料」的關鍵知識點?n

總結

生物化學是生物學中最基礎也是最關鍵的學科,任何一個生命過程,都有相應的生化基礎。正因為如此,學習生化,更加要掌握正確的姿勢。

有人說,生物學是理科中的文科。我個人認為,這句話簡直體現了生物學教育的悲哀。別的不多說,光生化一門,就有許多奇奇怪怪毫無意義甚至意義跑偏的記憶口訣,卻不從基本原理去教學去理解,無怪乎在某些人眼中淪為「背多分」學科。

有人說,我不是專門搞生物的,為何要學得這麼系統?是的,對於非專業人士,確實不需要刨根問底學生化,比如根本不需要去考慮反應的△G,也不需要去考慮代謝的旁路,而只需大概知道有這麼些物質,在身體裡面有某種反應即可。但若去學黃藥師的夫人馮蘅一般,硬背整本《九陰真經》又不知其所以然,又有什麼意義?真有人覺得背熟這些口訣,就能用於非專業環境的實際生活,比如防止被騙嗎?非也,不懂的就是不懂,該被騙的還是會被騙。

又有人說,反正就是應付考試。於此我只能說,出類似於「按順序默寫TCA cycle每個羧酸名字」考題的老師……

當然話說回來,要像上述這麼細緻去理解各個生化知識點的話,無論是對老師的備課,還是學生的學習,都是極大的挑戰。但是,教學並不止於傳授知識,還應重傳授學習的方法。我認為這是區分優秀教師和一般教師的標準之一。而學生的學習也不應止於書本字句的記憶,還應重理解。將板書或PPT重抄一遍,用各色熒光筆塗滿書本,只是看起來很用功,但做的是無用功。

同時,不同階段也有不同的學習深度,比如這裡第三次提到TCA cycle意義3無需在本科課堂學習就是一例。科學探索是無止境的,尤其在生物學領域,每天都會出現新的知識,我們一輩子都學不完。然而,掌握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才能有助於我們在有限的生命內,盡量多地將無盡的知識化為自己的智慧。如果一個人的學習是背誦,還只會背口訣,那麼將來一定會被人工智慧所替代。

而至於有人說我「居高臨下」「拳打幼兒園小朋友」的,呵,不妨檢查一下是不是自己太low了。[滑稽]

推薦閱讀:

原核生物核糖體兩個亞基分別為30s和50s,合在一起是70s,那10s哪去了?
色弱對於專業選擇和後續學習的影響到底有多大?
順反子跟基因的區別?
畢達哥拉斯的禁忌與背後的生物學故事
為什麼深海魚類的不飽和脂肪酸更豐富?

TAG:生物化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