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投資的下一個新零售「標的」?

投資消費零售,必看↑「商業觀察家」

文/商業觀察家

獲取更多原創文章可微信搜索公眾號商業觀察家

阿里巴巴CEO張勇稱,對新零售的投資有三個標準:能帶來更多的用戶、能提供更好的服務體驗、擁有全新的技術。

這對有意與阿里巴巴合作的線下零售商,有沒有特別的參考意義?

01

為什麼不是家樂福大潤發?

其實沒有。

每家線下零售商幾乎都可以為阿里巴巴帶來新的用戶,主力客群集中於80後、90後的電商,通過投資線下零售商都有機會接觸到更多50後、60後和70後用戶。

每家線下零售商也都能提供電商所不具備的服務體驗。人與人面對面交流與商品服務等。但要說特別的服務,現階段市場環境下,好像也沒有太多特別的東西。

中國線下零售商,幾乎都不具備前沿的技術能力,這是弱項。

所以,我們得換個角度思考。

為什麼現階段與阿里巴巴達成戰略合作的是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而不是家樂福,或者大潤發。

兩者的區別是什麼?

最大的區別是市場覆蓋面。三江購物、百聯集團是區域領先的零售商(寧波、上海),擁有區域市場內的覆蓋密度,以及多層級門店渠道入口。他們根植的區域市場恰恰也是阿里巴巴近期持續發力的華東市場。

而家樂福、高鑫零售則是全國性布局的零售商,他們主要經營分布全國的大賣場業態,在社區入口的小業態布局是不足的。

區域密集覆蓋意味著,區域市場用戶的全覆蓋,以及為實現這種覆蓋和區域市場的領先優勢,所必須搭建的區域倉配體系。

張勇早前也曾對線上線下新零售推進有過解答。

「上海南京路每年有兩億人遊客,阿里移動經濟體上的手機客戶端,每天也有兩億人在訪問。覆蓋如此多人群,要形成一種全新的融合體驗,對線下整個商業設施,不僅進行改造,必須還要有一個改造的密度,這個時候才能形成一種無空間的線上線下一體化體驗。我想我們兩者(線上線下)互相互補的,而且是最終我們要形成一張大網,才能形成消費者線上線下的互動情況。」

顯然,阿里巴巴「試驗」新零售,需要「密度」。阿里巴巴將要做的,某種程度上看,是要「引領」中國人的生活方式。

02

區域試驗?

一些市場人士告訴《商業觀察家》,京東投資永輝超市之前,阿里巴巴也曾與永輝超市進行過相關洽談,但最終無果。

這說明了什麼?

一方面表明,阿里巴巴對投資全國性布局的大賣場零售商也是有「興趣」的。

另一方面似乎說明,這個「興趣」還不那麼「急迫」。

從市場角度看,大賣場近期,及過去幾年拓展領域,主要集中在3線城市等以下市場。

但線上線下重構改造卻試驗於一二線市場,主要是一線城市。

因為一線城市擁有足夠多的購買力,更為深度的互聯網生活方式,更多的年輕單身人口分布、更完善的線上線下基礎設施,更具對新鮮事物、最新潮流的好奇心,以及更開放的心態等等。

所以,既然是「試驗」階段,在試驗時,就布局全國,考慮到中國多層級的經濟差異,可能就太過「超前」了。

《商業觀察家》認為,對於新事物的推進,如果全面布局,可能多點開花,也可能「腹背受敵」。因此,當「樣板」機遇顯現後,就將有可能迎來阿里巴巴的全國布局。

03

哪些品類可能先破局

至於新零售率先「試驗」的品類領域。《商業觀察家》堅持過往觀點,如果是從線上線下重構、融合角度看,更具操作性的是商超領域。

主要有以下四個原因。

  • 一、百貨、商超、電器三大塊零售市場中,百貨、電器的線上線下市場格局趨於固化,空白市場有限。在成本端無重大革新下,說服資金投入,很難。如果投入,可能更多基於防禦性目的。

  • 二、商超是高頻消費領域,有戰略意義。但每單毛利潤低,對配送時效要求高。因此,線上難做,所以,線上需要線下,雙方有融合基礎。

  • 三、中國百貨零售業,依然主要是聯營「二房東」模式,不控貨。百貨零售業也很難在短期內大幅提升控貨比例。而不控貨就很難重置商業元素,線上線下深度融合的基礎就少了一塊。從市場表現看,過去幾年,線下百貨業似乎也沒能威脅到線上。

  • 四、電器行業標準化程度高,線上線下業務模式「雷同」,都是基於「B2C」方式中央倉發貨,大家電等產品重量、體積大,門店發不了貨。另外,電器產品雖毛利率低,但客單價高,一單毛利潤能覆蓋B2C配送成本。因此,如果線下業態只是一個體驗功能,在標準化的品類經營中,深度融合意義有多大,是有疑問的。

推薦閱讀:

觀點 | 究竟何為新零售?其有何特點?
新零售全解析(一):盒馬鮮生

TAG:阿里巴巴集团 | 新零售 | 连锁超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