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日記】穿越時空遇見你 — 歐洲音樂之旅(3)

作者:Piaopiao&Pianofanie

前一篇:【旅行日記】穿越時空遇見你 - 歐洲音樂之旅(2)

上一次講到我們準備前往萊比錫和魏瑪,這兩個地方分別是巴赫李斯特長期生活過的地方。

D10:

今天到達萊比錫,這座與巴赫息息相關的城市。巴赫在萊比錫生活了二十餘年,現在萊比錫每年都會舉辦巴赫音樂節來紀念這位偉大的作曲家。在萊比錫有兩座與巴赫相關的教堂:聖尼古拉教堂和聖托馬斯教堂。

我們先去了聖尼古拉教堂。據說《馬太受難曲》就是在這裡首演。其實巴赫在世時只有少數作品在德國出版,因此並未得到世人太多的關注,直到巴赫逝世近80年後門德爾松在柏林指揮演奏《馬太受難曲》,才逐漸興起了世人對巴赫的研究熱潮。

教堂的正面非常樸素,沒有過多的裝飾。

教堂內部色調清新淡雅,入口處有一尊巴赫雕像。

椰樹狀的柱子頂部很有特色,背後有巨大的管風琴。

城市的另一邊是聖托馬斯教堂,巴赫在這裡供職20餘年,直至生命的最後時光。

教堂庭院的巴赫銅像

另一個角度

教堂側門

教堂正門

走進教堂,恰好遇見管風琴師在練習,想像時光穿越,坐在管風琴前演奏自己作品的巴赫。

教堂主祭壇前面是巴赫的棺蓋,二戰後巴赫的石棺從聖約翰教堂遷移至此。

聖托馬斯教堂旁邊就是巴赫博物館,有很多巴赫的手稿、樂器、物品。

巴赫家族的族譜,我們平時談論一般指的是約翰·塞巴斯蒂安·巴赫,他還有很多兄弟和孩子。

巴赫的手稿

巴赫使用過的管風琴

還有很多弦的樂器

聖托馬斯教堂的記載

可以帶上耳機坐在沙發上聽一聽巴赫的音樂。

可愛的四重奏:

可愛的小巴赫:

從巴赫博物館出來不遠處還有非常現代的教堂建築。

旁邊就是布商大廈音樂廳,晚上我們要在這裡聽音樂會。

再走一段就可以看到門德爾松故居。門德爾松可以說是一個全才,在作曲、指揮、甚至繪畫領域都有很深的造詣。他從21歲起研究和整理巴赫的作品,使沉睡已久的作品得以復生,如今我們能夠接觸到這麼多巴赫的音樂,門德爾松功不可沒。

接著來到樂器博物館,裡面有16到19世紀的很多樂器,特別是能看到從羽管鍵琴、古鋼琴到現代鋼琴的發展歷程。裡面有一架古鋼琴可供彈奏,去試了一下,和現代鋼琴差距很大,沒有音色及強弱變化,鍵盤只有五個八度左右,琴鍵比較窄容易錯音,得益於現代鋼琴的發展,我們能夠演奏出更加豐富的音樂。

這個琴可以拆開,方便攜帶。

豎琴形狀的

這個琴的裝飾風格很奇特,並且有六個踏板。

這台琴的形狀很像船。

還有n根弦的提琴,演奏起來一定很難吧。

鋼琴機械裝置的進化,由最早的撥弦,變化為擊弦,而且通過不斷改進結構,使得琴鍵反應更加靈敏。

這樣的鍵盤如何找中央C呢?

打孔音樂盒

自動鋼琴演奏裝置,由鏈條驅動,譜上出現圓孔時帶動琴槌,發出聲音,後面能看到鋼琴內的琴弦和琴槌,也可以通過演奏直接記錄帶孔樂譜,這就是最早的「留聲機」了。

裡面還有一個古鋼琴音樂廳

參觀完樂器博物館後來到舒曼故居。1840年到1844年舒曼和克拉拉在這裡度過了四年美好時光。

這裡介紹了他們的家族。

舒曼曾經用過的鋼琴。

舒曼手稿

吃了晚飯後我們又再次來到布商大廈音樂廳,聽這次旅行的第一場音樂會,由萊比錫布商大廈管弦樂團(萊比錫格萬豪斯管弦樂團)演奏,這裡曾經是作為地方布匹交易的場所,布商大廈因此得名。這個樂團曾經由門德爾松擔任指揮長達12年,經歷了200多年的發展,如今已經排名世界前十。

今天的曲目是麥克爾蒂皮特的清唱劇《A child of our time》(我們時代的孩子)。清唱劇講述二戰前夕一個法國猶太男孩開槍殺死了一個德國外交官從而引發更多悲劇的故事。我們之前也只是大概了解這樣一個梗概,但隨著音樂的進行,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憂慮、憤怒、驚愕和悲傷……音樂能夠超越語言和文化的局限,引領人們去感受本真的情感。

音樂會海報

等待中

音樂會正式開始

音樂會結束後拍了一張正面,可以看出音樂廳的結構也是「山谷梯田式」。

D11:

今天前往魏瑪,這裡離萊比錫不遠,可以當天往返,首先拜訪的是李斯特故居,他在這裡居住了十七年。

李斯特使用過的鋼琴,背後還有貝多芬的畫像,李斯特是貝多芬學生(車爾尼)的學生。

對比舊照片,這裡的擺設幾乎保持原樣。

李斯特用過的立式鋼琴

李斯特用過的鐘

一個樂器贈送證明。

管理員會給每人發一個耳機,插在對應的地方可以聽李斯特各時期的音樂,有些作品還有不同演奏家版本,比如阿格里奇演奏的匈狂第6首。

在魏瑪街頭偶然發現一家音樂書店,裡面還有一個地下室,走進去別有洞天。架子上堆滿各式樂譜,有許多珍貴的舊版本和手稿影印版,真是旅行中的驚喜。

大量的樂譜。

在裡面看了很久,買到不少喜歡的樂譜和CD,其中有貝多芬奏鳴曲Op.110的手稿影印版。

還有這張CD,封面非常可愛,拉威爾的作品《鵝媽媽》,由柏林愛樂樂團演奏,西蒙拉特指揮。

走到魏瑪市中心,是歌德和席勒的銅像。

席勒的故居,貝多芬《第九交響曲》中第四樂章的合唱就是以席勒的詩作《歡樂頌》為歌詞。

魏瑪的包豪斯大學是世界現代設計的發源地,市中心的包豪斯博物館展出了這所著名設計學校師生大約500幅的作品。

晚上回到萊比錫在聖托馬斯教堂聽一場教堂音樂會,演出的是聖托馬斯教堂童聲合唱團,曲目中有許多巴赫的作品。兩百多年前巴赫就在這裡寫下這些曲子並指揮這個合唱團,兩百年後我們坐在這裡聽這些音樂。天籟般的童聲回蕩在高高的教堂中庭內,莊嚴而神聖。合唱中時而有需要聽眾共同演唱的部分,自己並不會德語,但依然不妨礙跟著旋律哼唱,這一刻音樂本身就成為語言。

D12:

今天準備前往薩爾茨堡,出發時在萊比錫中央車站看到火車模型,非常精緻,投幣就可以開動。

經慕尼黑轉車,這是慕尼黑市政廳,雄偉大氣。

在慕尼黑別具一格的地鐵站讓人印象深刻。

下面兩張照片由@原畫冊拍攝。

晚上我們將到達薩爾茲堡,去欣賞這次旅行中最期待的音樂會,在薩爾茨堡音樂節大會堂GrossesFestspielhaus,由世界頂尖樂團維也納愛樂樂團演奏莫扎特最著名的《第四十一交響曲「朱庇特」,這也是整個旅行中令我最激動的一天了。

敬請期待後面的文章。

/*本文所有文字及照片版權歸Pianofanie、Piaopiao所有。*/


推薦閱讀:

TAG:钢琴 | 音乐 | 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