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夏洛克的無聊說開去,教你對治任何情緒的方法

1.boring

《神探夏洛克》里有一個很有意思的情節。

擁有超越正常人類智商的夏洛克,在沒有足以引起其興趣的案子時,就會在貝克街221號的房間里像瘋子一樣地焦躁狂暴,坐立不安,來回踱步,嘴裡念叨著——

boring,boring,boring……同時砰,砰,砰,用槍亂射,在牆上打出好幾個彈孔來。

看時不禁莞爾,boring,boring,無聊,無聊……這該有多無聊啊!

不過細想,常常感覺無聊的人不在少數。

對工作失去熱情,對生活失去興趣,對任何玩樂都提不起興緻,甚至一些能讓別人興緻勃勃的人事物,在這些人看來也無聊透頂:

這有什麼好開心的?!無聊!這有什麼值得歡呼雀躍的?!無聊!這有什麼好玩的?!幼稚!無聊!

……

然而,無聊到底是什麼鬼?

2.連接

從表面上看,無聊是因為一個人與世界失去了連接。

像夏洛克這種「人精」,其與世界的連接方式就是奇案大案,以及背後隱藏的那一位始作俑者:與兇手斗,與智商相當的作案者斗,其樂無窮,甚至是一種戒不了的癮。

而我們一般人失去的連接,是少了陪伴,少了交流。

當然,也不全是因為這個。因為有時候一大群人在一起,你依然會感覺無聊。有時候一個人呆著,你也覺得充實有趣,如看書看電影閑逛看風景,此時無聊也是不見蹤影的。

所以,外界鏈接的缺失只是無聊的其中一部分來源,並非全部。

在我看來,無聊的問題根源,主要還是來自心理。

3.不安

有一種無聊是來自於人的心靈深處的,那種感覺說不清道不明——

你以為它是寂寞,但它不是。因為即使在喧囂的人群中,你依然會感覺到它的存在;

你以為它是孤獨,又不盡然。因為你本來就不喜歡與太多人有接觸,平心而論,你大多時候還是喜歡獨處的;

這種源自心靈最深處的無聊感是伴隨著無力與焦慮的。或許叫它「不安」更貼切。你會發現這種不安無關物質的豐盛或貧瘠,無關生活的豐盈或匱乏——

實際上,很多在我們看來本應瀟洒快樂的富人,名人,高官,他們有錢有權有勢,人際關係正常,生活多姿多彩,家庭幸福融洽,最後卻被這種感覺逼到了死角。

那,這種不安來自哪裡呢?

從基督教來講,是心不平安,是沒有信靠。心靈沒有仰仗,就會如同茫茫大海上漂著的浮木。

它連隨波逐流都算不上,因為大海太浩瀚,你根本感覺不到水流動的方向。

自然就讓人無所適從,甚至惶恐不安。

4.解構

要對治無聊,首先要對它進行解構。

相信絕大多數人都有過這樣的體會。

當你全身心投入一件事情的時候,你不會感覺無聊,此時你連時間的感受都沒有。

例如你寫小說時,靈感如大江傾瀉,你全身的每一個細胞都為之興奮,不知不覺就寫了一個下午。

又如你喜歡畫畫,你沉浸在創作的快感中,看的是筆下流淌的粗細有致、歡脫靈動的筆觸,甚至因此忘了自己身在何處——

據說藝術可以讓人更接近神。按我說,是藝術讓我們更接近了生命的真相。當然,這是另外一個話題,這裡不表。

總之,在做一件事時純粹是為了「做」本身,忘了上班是為了養家,忘了寫文是要發表,忘了畫畫是要成名……

忘掉目的,忘掉評判,忘掉價值標準,純粹地投入地去做,你就一定不會無聊,因為「無聊」這個東東根本沒有時間與空間進入你的大腦思維里去。

5.忘我

通過投入做一件來對治無聊,是心理學的常用建議。

然而,在我看來,這並不究竟。

再進一步想想。

從上可見,既然是這些行為本身讓你忘記了自我,繼而不再無聊,那說明,重點不在行為本身,而在於你「忘我」的心理。

是的,如果你對藝術不喜歡,你甚至找不到你生活中感興趣的事情,僅僅是感覺到無聊並對此無能力為,那可以嘗試讓自己忘記「我」。

為什麼會這樣呢?

因為在這個過程中,已經沒有了「我」,而無聊的主體是「我」,沒有了「我」,無聊就無處依著,連出現的根基都沒有。

顯而易見,這種方法並不止是教你對治無聊,還教你對治所有的情緒:

喜,悲,沮喪,憤怒,痛苦不堪,得意忘形……只要你忘記了「我」,所有的情緒都無所依附,你就會發現,自己對生命的體驗又進了一步。

具體方法就是內觀,你可以通過觀想讓自己脫離,你甚至可以成為另外一個「自己B」,看著這一個被情緒困擾的「自己」,那一剎那的時間,就是無憂無慮,不無聊也不寂寞不痛苦的你。

而隨著練習次數的增加,你會發現,你停留在這種境界的時間越來越長。

具體學習方法諸位自行百度。

6.豐盛

不錯,上文教你的,是放下你的心理負擔的方法:好的壞的,只要你不想要的,所有的。

那這一种放下,會讓你失去什麼嗎?

不需要。

恰恰相反,這种放下會讓你得到更多。

如,在佛教史上,慧能大字不識,卻創立禪宗。

如,瞎子阿炳沒上過音樂學院,沒學過樂理,樂譜好象都不會記識,只用一把二胡,拉出一首曲子,很好聽,可曲子連名兒都沒有。解放以後,被楊蔭瀏教授錄製後,才被命名為《二泉映月》,成為華人經典名曲。

………

事例舉不勝舉,都是因為「忘我」,而水到渠成。

輕省地生活,輕省地工作,讓你的所作所為(只要不是傷天害理,違法犯紀,違背道德的)自然而然地結出果實,它會比你想像的更豐盛。

修行不是做一個苦行僧,修行人的生活也不是古佛青燈,晨鐘暮鼓。

很多人以為物質與意識是對立的:我要快樂,要自由,要自在,就要在世俗意義上的物質有所缺乏,甚至主動放棄這一切;或者相反,覺得我要成功,就要讓自己捨棄快樂,讓自己每天活得像一隻苦逼的、來回奔忙的屎殼郎,否則就覺得自己沒有盡全力。

然而,那只是你的判定,事實並非如此。

恰恰相反,如果你的心是不自由的,你不但會活得很累,而且你的愁眉不展,惶恐茫然,會讓你更難以得到你想要的。

一切,都是隨你的心而至。不至,是因為你的心還沒準備好。

你的心,做好準備了嗎?

我是悟恩居士(公眾號kokyo98),一個會寫字的修行人。祝諸位周末愉快。

推薦閱讀:

我現在只想做個執行層產品經理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風·庭四(病中憶舊)
岸上的月亮——如果做了另外一種選擇

TAG:随笔 | 网络随笔 | 想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