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過中譯本後,別忘了英文版

春節前後,斷斷續續,讀了《哈利波特與魔法石》《哈利波特與密室》的法文譯本,不禁感慨,用陌生的語言重讀一本書,感覺真好。一直以來,我都推薦大家讀完中譯本後,可以找來英文版,重讀一番,為什麼呢?

首先,讀過中譯本後,我們對情節有了大致了解,拿起英文本,翻開書頁,裡面的人物都是熟人,裡面的布景都是故地。這樣,讀起來,就少了許多恐懼感與陌生感,我們也更容易堅持下去。

其二,讀英文本,必定是一次精讀。哈利波特的前兩部很薄,讀中譯本或英文本,對我而言,僅需一兩天,但讀法譯本,我卻前前後後用了足足十天。原因很簡單,讀外文,有語言門檻,遇到生詞,要查;遇到長些的句子,要翻來覆去地讀。但慢也有慢的好處。讀中譯本,我們總會囫圇吞棗,我們所關注的,多半是接下來會發生什麼,而讀外文時,我們已然知道情節,此時,我們會自然而然地關注主線外的細節。比如,重讀哈利波特,我發現,從相遇的第一刻開始,赫敏和羅恩就是一對小冤家;至於哈利三人對斯內普的敵視,從一開始,就是想像多於事實(否則,他們就不是十來歲的小孩了)。另一方面,愛、自由、平等、歧視、隔閡等主題也越發明顯,讀得時候,不由想起羅琳在哈佛的演講,對她的三觀,我發自內心地認同。

其三,讀英文本,是一次回望。重讀《哈利波特》,讓我回到小學時代,塵土飛揚的操場上,小夥伴自己動手,用紅筆在額頭上畫了兩拐,他手裡擺弄著樹枝,口中則咕噥著奇怪的詞語;回到高中時代,影院熒幕上,一個白鬍子老者揮舞魔棒,引來了熊熊烈火,我好奇地問身旁的舍友,「這不是甘道夫嗎?」……

最後,讀英文本,方能體會語言的微妙差異。《哈利波特與密室》中,羅琳玩了個文字遊戲,即「Tom Marvolo Riddle」和「I am Lord Voldemort」的互換。中譯本只能通過腳註的形式進行解釋,而法譯本就比較有趣了,譯者將伏地魔的名字進行了調整,改為「Tom Elvis Jedusor」,這樣,就可以順利複製原版的精髓,得出「Jensuis Voldemort」。

彩蛋:Talking the talk is not as good as walkingnthe walk.

我的微信群「朗讀者」正在徵募隊員。群還處於試水階段,只招十人。

第一期,我選的書是《傲慢與偏見》,大家每天抽時間,讀一章即可(或聽一章,這樣,更便於模仿),讀完後,每個人選取自己喜歡的段落,進行朗讀,並以微信語音的形式發到群里。

連續兩天沒有讀的人,要在群里發十元以上的紅包(紅包個數為十個)。

有興趣的朋友,可以私信我,加微信後,自由選取《傲慢與偏見》第一章的段落,以微信語音的形式發給我,我視先後順序與朗讀情況綜合選取,期待大家的加入。

已經招滿了,大家可以留言,寫一下自己想讀的書,我第二期會綜合考慮的。

推薦閱讀:

【HP同人】《燃情歲月2》第十一回 跳窗俠
「Pokémon Go」後,「哈利波特」迷們明年也能玩上 AR 遊戲
【HP】Pottermore:魁地奇世界盃參與國家(大洋洲、南美洲篇)
哈利波特的隱形衣有用嗎?

TAG:英语 | 英语学习 | 哈利·波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