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之外,滴滴有哪些空間值得重新想像?
很少公司向滴滴這樣面對「冰火兩重天」輿論環境,溢美與看衰並存,甚至出現了不少非常極端的說法。除了誤解和利益推手之外,到底應該怎麼正確看待滴滴?除了網約車之外,其實可以重新想像滴滴。
新年伊始,滴滴戰略升級拉開序幕——滴滴官方公布2017年五大戰略,管理架構率先調整。
可以看到,滴滴是一家極有使命與願景的平台級企業,戰略先行,運營、技術雙驅動的互聯網科技公司。
程維說,滴滴的願景是,「成為引領汽車和交通行業變革的世界級科技公司,在出行平台的基礎上,進一步成為全球最大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2017年滴滴戰略五個關鍵詞:修鍊內功、智慧交通、專車決勝、全球布局以及洪流落地。
戰略既定,需要與之匹配的管理架構的調整。作為支撐,滴滴同時公布了內部架構的調整,設立兩大事業群、一個FT團隊、多個事業部協同的獨特架構。
兩大事業群包括:品質出行事業群與快捷出行事業群,其中品質出行事業群下設專車事業部、代駕事業部、企業級事業部、豪華車事業部,而快捷出行事業群下設,計程車事業部、快車事業部、優步事業部、平台運營部和運力中心。
品質出行與快捷出行兩大事業群,之於滴滴,類似天貓、淘寶之於阿里,是「修鍊內功」與「專車決勝」的「當下」,亦是滴滴出行的腹地,一站式出行平台的核心所在。
此外,滴滴還成立了FT團隊(Feature Team)以及新設立了國際業務事業部,FT團隊負責「智慧交通」,國際業務事業部,不言而喻的,負責滴滴國際化。
倘若用一句話總結滴滴新年伊始的戰略與組織升級,那就是「重塑滴滴」。即程維提到的「變革之年」。
重塑滴滴,包括當下與未來,當下是「修鍊內功」,提升服務品質,以及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而未來,則是向市場與用戶講述一個更為宏大又切實的價值——全球最大的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引領者。
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重要」。這句話,對平台公司,尤其是科技創業者亦然。
商業是殘酷的生存競賽,當然,也有溫情的願景與使命。所謂,腳踏實地,仰望星空。
滴滴的「當下」,核心兩點,一個是市場的繼續深耕,一個是滴滴服務品牌的提升。
市場的繼續深耕,源於渠道繼續下沉以及服務品質的持續上升,根據公開數據顯示,滴滴已經在全國400多座城市提供了多元化出行服務,而今年,計程車、快車、優步等升級為快捷出行事業群後,滴滴的目標是,2017年實現全國近3000個縣市的市場覆蓋。
從400多座城市,向3000多個縣市擴張,背後便是計程車、快車、優步三駕馬車的統一戰線,形成合力。快捷出行事情群的設立,也意味著,計程車業務在滴滴的戰略地位進一步提升。過去的2016年,滴滴已經牽手全國數十座城市的150多家計程車企業發展多元化合作,在智能派單、流量融合等方面進行探索,提升了計程車的運營效率和服務水平,而計程車企業與司機,也在收入上有了明顯提升。
過去兩年,滴滴快車與優步業務發展迅猛,隨著計程車業務的戰略提升,快捷出行事業群的設立,這也意味著,滴滴將在2017年進一步提升計程車、網約車兩種業務的融合發展。
網約車與計程車兩種業務的融合,也是滴滴擁抱監管的切實。與其將滴滴作為「革命先行者」,倒不如視之為「改良先驅」。滴滴用兩年的時間,跨越了淘寶10年的路程。
如果說,快捷出行事業群是滴滴的市場中堅,那麼品質出行事業群則是滴滴服務品牌的基石。
品質出行事業群承載著滴滴服務品牌升級的重任。
說到底,作為出行平台,滴滴更是服務提供商與服務標準制定者。專車、企業級、豪華車和代駕事業部升級為滴滴品質出行事業群,意味著滴滴在服務與口碑上繼續發力——滴滴的優勢是流量與用戶,做好服務,做好口碑,「專車決勝」便是順理成章的事。
事實上,2016年,滴滴面臨的壓力,根本原因在於——它的步伐太快,出行市場所向披靡後,它在國內沒有了與之匹敵的競爭對手,也因此,市場對滴滴失去了想像力。重塑滴滴,除了切實的市場增長,服務品牌的提升,更為核心的訴求,還有喚醒市場對滴滴價值的重新想像。
滴滴的價值在哪?國內市場之外,還有更遠的征程以及更大的想像空間——程維、柳青給出的答案是,「全球最大汽車運營商」和「智能交通技術的引領者」。
這一命題,可拆解為三個關鍵詞,國際化、汽車運營商以及智能交通技術。
國際化不言而喻,滴滴在東南亞以及印度市場均有投資,包括美國與南美巴西。即便是中國市場,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國內依舊存在許多與汽車相關的價值窪地,等待開發——除了我們所知道的出行業務,滴滴也有機會切入到新能源汽車、智能駕駛、二手車交易等市場。
在可以預見的未來,「智能交通技術」將會是滴滴出行最大的金礦——阿里在淘寶的交易數據沉澱下,開啟了「新零售」的戰略升級,而滴滴的出行數據的沉澱,未來則是「智能交通技術」。
與地圖軟體等沉澱的出行數據不同,地圖公司的數據存在許多天然的斷點,而滴滴的數據則不然——從公交到快車、專車,甚至包括單車等,滴滴出行的數據更為全面。
「滴滴平台上,高峰期每分鐘接收超過2萬乘客需求,每日定位軌跡數據有70TB+,相當於7萬部電影;每日處理數據高達2000TB;每日路徑規劃請求超過90億次,約相當於600萬次/分鐘……在交通領域,這樣的大數據規模,目前只有滴滴具備。」滴滴FT團隊負責人章文嵩說,大量的出行數據是滴滴的核心資產,這也是滴滴在智慧交通領域最有話語權的重要原因。
滴滴將它們的「智慧交通」標誌為中國城市進化的3.0版本:城市進化1.0是城市交通等領域初步信息化,比如,有了攝像頭、信號燈等數據採集;城市進化2.0則是將城市內部的交通數據打通,比如,將攝像頭、信號燈等數據打通後進行綜合運用;而滴滴出行與各地政府攜手打造的智慧交通則是城市進化3.0,其打通了當地政府與移動出行平台之間的大數據,並且利用全球領先的高科技演算法,將雙方交通領域的大數據進行融合,轉化為能夠直接方便用戶出行的互聯網應用,打造智慧交通出行。
競爭是最好的磨刀石,2016年,滴滴在市場所向披靡的另一面則是它的戰略瓶頸期——沒有了競爭對手,也就失去了價值標的,高處不勝寒,也因此,在合併優步中國後,滴滴迎來了去年下半年此起彼伏的輿論壓力。
說到底,滴滴迫切需要喚醒市場對它重新想像與重新認知。
滴滴的想像空間究竟有多大?這是個很難評估的數學難題。
現在,滴滴出行已經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是一個不自我設限,不固步自封,有願景,有使命的平台,滴滴的對手只有自己。
推薦閱讀:
※滴滴圍攻Uber的戰局,蘋果下了10億美元的豪注
※滴滴收購快快租車?一樁傳聞背後的行業暗戰
※打車軟體商業模式比較和總結
※滴滴快的公司的機器學習研究院成立了嗎?主要的研究方向又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