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靈魂,就是你留給這個世界的精神遺產

上個月,我寫了篇《我為什麼不再相信宗教》,丟在知乎專欄里,很是招惹了不少口水。大學的室友看過以後,一邊感嘆了一番我當年在宿舍里默讀《聖經》時的模樣,一邊問了我一個很認真的問題:「那你現在還相信人死後會有靈魂嗎?」

我思考了一會兒回答她:「我認為靈魂是一種比喻的說法。正如寫詞的蘇軾、教育弟子的孔子、畫畫的達芬奇、雕雕塑的米開朗琪羅、修築長城燒制兵馬俑的無名工匠……這些人早已不在人世,然而蘇軾的詞、孔子的論語、達芬奇的畫、米開朗琪羅的雕塑、無名工匠留下的長城和兵馬俑,卻依然留在人類的現實和精神世界,令一代又一代的人受到影響,這些就是他們的靈魂所在。」

室友沉默良久,才回了我一句:「看起來你已經全然是一個唯物主義者了。」

事實上,這種說法不過是熟悉了宗教信徒的那套說辭之後,用同樣的方式,以子之矛攻子之盾而已。

猶記得,初入教會時,牧師向新慕道的朋友們解釋「神」的存在,打了一個在現在的我看來十分拙劣的比喻:你能夠感受到愛人或是父母對你的愛,但你不能夠把「愛」這個東西物質化或者實體化,也不能稱斤論兩——而「神」的存在亦是如此。所以只要「愛」是真實存在的,那麼自然「神」也可以是真實存在的了。這麼一通繞之後,很多人真的會產生一種「不明覺厲」的感覺,於是紛紛被這套邏輯繞了進去。等到牧師講了更多讓他們「不明覺厲」的東西之後,再問他們「願意接受耶穌作為自己生命救主的,請舉手」,下面便是一片林立高舉的手臂了。

然而學了精神分析和意象對話之後,就會漸漸明白,有些東西即使「真的存在」,也是一種存在於人類的精神世界或曰心理世界的存在。它們遵從著心理世界的存在法則,與現實世界或曰物質世界是一套完全不相同的存在法則。而且,如果再了解一些宗教學、社會學和社會心理學的知識,就會發現,那些「無法被物質測量」的精神存在,要麼是一種寓言或是比喻的說法,將某些抽象的概念具體化為一個清晰的形象(比如「鬼神」);要麼就是一種可以通過間接手段測定的情緒感受(比如「愛」)。

如此一來,所謂的宗教,就變成了歷史局限條件下的寓言和社會規範。對我而言,它們不再具備任何「彼岸世界」的意義,甚至連「彼岸世界」也無需存在了。

但我仍有信仰,這種信仰是一種基於對人類乃至對世界的普遍聯繫而來的信仰。

正如約翰·唐恩那首著名的《沒有人是一座孤島》所說的那樣:

沒有人是一座孤島,

可以自全。

每個人都是大陸的一片,

整體的一部分。

如果海水衝掉一塊,

歐洲就減小,

如同一個海岬失掉一角,

如同你的朋友或者你自己的領地失掉一塊

任何人的死亡都是我的損失,

因為我是人類的一員,

因此 不要問喪鐘為誰而鳴,

它就為你而鳴

我所相信的是,每個人都屬於人類這個龐大群體,每個人的所作所為,都對全人類有著或輕或重的影響。正如蝴蝶的振翅可能引來颶風一樣,即使一個極度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在無他人知曉的情況下所做出的行為,一樣可能對整個人類社會產生影響。而這種產生的影響,就是一個人留給這個世界的遺產,尤其是精神的遺產。物質可能會風化湮滅,會磨蝕消失,然而人類的集體潛意識世界卻是一個可以無限擴容的巨大海洋,每一滴融入其中的水滴看似很快消融無形,但它激起的漣漪將會一圈圈地擴散出去,並可能掀起更大的波瀾,引發巨大的改變。

所以正如劉備臨終前囑咐兒子的遺言所說:「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果你堅持善念,堅持行善,那麼你就讓這個世界變好了一點點;哪怕你因為自身的條件所限,無法行善,那麼至少不要作惡,這樣,世界就可以離崩壞更遠一點。如果你心中對未來萌發希望,你就為這個世界增添了一些希望和光亮;如果你對這個世界感到絕望,你就為這個世界又增添了一絲灰暗和無力……你的一舉一動,一言一行,乃至於純粹藏於內心的思慮和情感,無一不直接或間接地與這個世界產生著互動。其中的差別,僅僅在於你是否能夠感受察覺到這種聯繫和互動而已。

所以,我情願不再向著那些人類理想化而虛構出來的神佛形象去祈禱,也不想再因著一個理想化的虛構形象而貶低自我。也許會有其他人需要這些形象作為自己內心一時的或長久的慰藉,那就讓他們去吧。所謂的神佛,不也是幾百幾千年來,眾多宗教信徒留給我們現代人的精神遺產嗎?所謂的家神祖宗,不也就是幾十幾百年以來,一個家族成員之間代代相傳的精神遺產么?我相信的是,如果一個人能夠理解到這一層的意思,能夠領會到那些精神遺產他可以選擇繼承,也可以選擇開闢更多更新更好的精神遺產留給後人的話,他應該能夠憑藉自己的理性和情感做出更好的選擇。

人死後還會有靈魂嗎?會的。這個靈魂將會存在於那些還記得你的人的心中,成為他們的一部分自我;也將會存留在你留給這個世界的物質或文字之中,成為永久匯入人類潛意識的一股河流——看似已經毫無蹤跡,然而將會以你永遠無法想像得到的形式傳流到人類的歷史和文化之中,直到人類滅絕或成為一個新物種的那一天。當然,也許即使到了人類滅絕或是變成了新物種,你所遺留的精神遺產,你的靈魂還會再度被人想起。

這樣一想,似乎唯物主義者要比宗教信徒更樂觀更積極,也更有利於這個世界進化呢。所以,如果一個宗教信徒跟你說,你沒有宗教信仰是個危險人物的時候,一定要很不客氣地告訴他,他會這樣想才是真的危險呢。

另外,今天是元宵節,也祝看到這篇文的各位元宵節快樂。

===================================

歡迎關注個人微信號:倉鼠老師的心書房

每周五定期更新關於心理學的知識、技術和思考,其他時間不定期更新


推薦閱讀:

語言在多大程度上規範思想|伽達默爾
他人即地獄……嗎?
毛選筆記4
敘事與判斷|二元性和二元論
數學發展史的重要時刻,在各個領域中產生的一些重要問題, 是怎樣解決的,又給數學的發展帶來了怎樣的產物?

TAG:宗教 | 哲学 | 思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