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治通鑒》中的那點事之二一:迴光返照
周朝終於亡了。
司馬光先生在《資治通鑒》中,喜歡借古喻今,遇到一些重大事件,總會發表一些個人議論。但是,在周記結束這麼重大的事情上,他在寫下「是歲,赧王崩」這五個字之後,什麼也沒說。
想想也的確沒什麼可說的了,因為周王朝在平王東遷的時候就已經名存實亡了。之後的周王朝,在諸侯眼中就像一隻秋天的老蒼蠅,反正已經沒力氣哼哼了,不理它就是,真要把它拍死了,還惹一手腥。
但秦國自從商鞅變法之後,就跟打了興奮劑一樣,見誰揍誰,攔都攔不住。最強大的楚國被打得四處遷都,最雄壯的趙軍被坑殺四十萬,屁大點燕國還幫他把繁盛的齊國給揍成了半身不遂。
終於有一天,秦國發現,自己已經天下無敵。
於是,他把那隻老蒼蠅給拍死了。然後把手伸出來看看,竟然沒一點腥味——別說給周室報仇的了,連罵他的人都沒有。
秦國知道,統一天下的時機已經到來;而其它六國也知道,自己領盒飯的時間快到了。
在我看來,秦國能到這一地步,首先要感謝三個人:商鞅、魏冉和范雎。
1、蔡澤
作為丞相,范雎是合格的,在他主政期間,秦國奉行「遠交近攻」的策略,把魏、趙、韓三晉之國按在地上揍得生活不能自理。
但這哥們兒看人的眼光著實有點問題。
他先是推薦了鄭安平當將軍,結果一仗下來,帶著兩萬人投降趙國了。
鄭安平倒是高官得坐駿馬得騎了,可范雎在秦國就尷尬了。因為秦國法律規定,如果被舉薦的官員犯了罪,那麼舉薦人是要同罪論處的。
也就是說鄭安平投降了趙國,論罪是要誅殺三族的。所以,他范雎作為推薦人,也要被誅三族。
但秦昭襄王嬴稷挺夠義氣,看著主動認罪的范雎,卻下令全國誰再議論鄭安平投敵事件的,一律與其同罪。這意思是把范雎給保下來了,法外開恩,不再提這茬。
可問題是這事還沒涼透呢,王稽又出事了。
當年王稽把范雎從魏國救出來,帶到秦國,推薦給嬴稷。可以說,沒有王稽就沒有他范雎的今天。但范丞相光顧著忙國家大事了,把這個恩人給忘一邊去了。
於是王稽就找到范雎說了一段很有意思的繞口令:事情不可預知的有三件,毫無辦法的也有三件。咱們領導哪一天死去不可預知;您哪一天死去不可預知;我哪一天死去不可預知。如果領導死了,您因為我沒有得到重用而遺憾,那是沒有辦法的;如果您死了,您因為還未曾報答我而遺憾,那也是沒有辦法的;如果我死了,您因為不及時報答我而遺憾,那還是沒有辦法的。
當然,這段話您可以不用看,因為他繞來繞去就對范雎說了一句話:你大富大貴了,別忘了哥們兒我呀!
於是,在范雎的保舉下,王稽當了河東郡(山西北部)郡守。並且享有三年之內可以不向朝廷彙報郡內政治、經濟情況的特權。
到了公元前255年,也就是周朝滅亡的第二年,王稽遭下屬告發犯有私通諸侯之罪,被處死。
還是那句話,按照連坐法,范雎也得被處死。
嬴稷繼續選擇性地遺忘了王稽是誰推薦的。但是,看著滿朝文武,突然想起這事,也不由得感慨一聲:現在武安君白起已死,鄭安平、王稽等又都背叛了,國家外敵環伺,卻內無良將,這讓我很憂慮呀!
說者無意,聽者有心。范雎害怕起來,卻不知道該怎麼辦。
這時候,有個叫蔡澤的燕國人剛好來到秦國,聽說了這件事,他覺得自己的機會來了。
於是,他買通了能在范雎面前說上話的人,讓他去對范雎說:燕國人蔡澤來秦國了,他可是見識超群,極富辯才的智謀之士,他要是見到秦王,您這丞相的職位就該歸他了。
范雎一聽,說這人誰呀?這麼狂,把他找來我看看!
蔡澤來是來了,但卻非常傲慢,見了秦國丞相,竟然只是拱了拱手了事。范雎桌子一拍,眼睛一瞪,怒斥道:你不是揚言要取代我么?說說吧,讓我聽聽你準備怎麼取代我。
蔡澤鼻子一哼,說道:四時交替,春生、夏長、秋實、冬藏,這道理你都不懂么?人們建功立業,能夠功成名就,全身而退,這是最上等的結果;能留名青史卻沒了性命的,就次一等了;聲名受辱卻能苟全性命的,是最差勁的。像商鞅、吳起、文種他們算是次一等的結果了,對吧?
范雎點頭道:你到底想說什麼?
蔡澤又說:那麼您與商鞅等三人相比,誰的功績更大呢?
范雎搖頭道:我不如他們。
蔡澤笑了:俗話說日中則移,月滿則虧,現在您恩也報了,仇也報了,恩怨已了,還不打算引退,這讓我很替您憂慮呀!
他邊說范雎邊出冷汗,因為嬴稷已經老了,等哪天他掛了以後,太子即位,自己保不齊還真跟商鞅一個下場了。
所以,等蔡澤說完了,范雎一拍大腿,親人啊,啥也不說了,跟我去見秦王吧。
嬴稷跟蔡澤也聊得也挺開心,就封他為客卿。范雎趁機託病辭職,嬴稷挽留了幾次,見范雎去意已決,就放他走了。
范雎辭職以後,蔡澤如願以償的當上了丞相。但沒過多久,蔡澤發現秦國的官場真不好混,一堆堆的人都在背後捅他刀子,他沒根沒底的,說不定等不到功成名就就得被幹掉了,沒辦法,只好也辭職了。
2、流水賬
從范雎辭職的公元前255年開始,讓我們記點流水賬吧:
還是這一年,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荀況被春申君黃歇封為了蘭陵令(山東蘭陵縣)。在這裡司馬光先生用極大的篇幅寫了荀子論兵,但我相信想聽的人沒幾個,所以就不細說了。只分享一下他對為將之道的一段話:
謀劃事情要明確成敗得失,行動最重要的是不犯錯,做事最關鍵的是不後悔;把事情做到不會後悔就可以了,不必非要追求盡善盡美。
另外就是燕孝王死了,他的兒子姬喜即位。加上前面說過的齊國現任領導田建,姬喜是第二位沒有混上謚號的君主了。
還有洛陽的百姓估計不太想吃秦國的飯,就向東逃亡,秦國將西周文公姬咎遷到了狐之聚——不要問我這是哪裡,我也不知道。
第二年,秦國又來收拾魏國了,嚇得韓國的領導人韓桓惠王韓然親自去秦國朝拜了嬴稷,而魏國更是表示從此以後向秦國臣服。
公元前251年秋天,偉大的秦國領導人嬴稷因病去世,舉國同悲。其子安國君嬴柱即位,正式娶華陽夫人為王后,以嬴異人為太子。
順便提一句,嬴稷這哥們兒活了七十多歲,在位時間長達56年。如果單論在位時間,兩千多年下來他能排名前三(就低於康熙和乾隆這爺孫倆)。
同年,燕國進攻趙國。
我就納了悶了,你說幾十年前各國大亂斗的時候,你打我,我打你的沒話講。可到了現在,眼著著秦國要以天下為敵了,可這六國還是亂斗個不休,嫌自己命長不成?
尤其是這燕國的老大姬喜,剛即位沒兩天就派了一個叫栗腹的人去趙國,請人家趙孝成王趙丹吃了頓飯,締結了友好條約。
本來這是好事,可就怕沒好人。這個栗腹回來以後,跟姬喜說我發現趙國滿大街都是婦女兒童,看來他們的青壯年真的都死在了長平,這是進攻趙國的好機會呀。
姬喜就召見樂毅——的後人昌國君樂閒(xian),問他的意見。
樂閒不愧是兵家後人,張嘴就來:趙國是四戰之地,胡風甚眾,那裡的老百姓都習慣了打仗,咱們真打不過。
姬喜怒了:我五打一行不?
樂閒搖頭:那也不行。
大夫將渠也勸他:說領導您剛跟人趙國簽訂了友好條約,現在就去打人家,這事吧,真的很不合適。
要不說講話也是一種藝術。樂閒和將渠這兩位,上來就說打不過,不但說服不了領導,還惹得領導挺生氣。
領導一生氣,後果就嚴重。所以姬喜不但沒聽他們的,反倒要御駕親征。於是,就調動了兩千輛戰車,兵分兩路進攻趙國,他自己親率大軍為預備隊。
趙孝成王趙丹一看燕軍來了,大手一揮:廉頗何在?
老將廉頗在長平一役被白起打成了縮頭烏龜,本來正鬱悶呢,一看燕軍來了,跳起來帶兵就走。結果毫無懸念,燕軍幾路來,還得幾路回。
但廉頗好不容易出回馬,哪等就這麼放你們走了?於是,趙軍反殺,一路追到燕國,把人家都城薊城給圍了。
姬喜沒辦法,只好求饒。趙丹說那你得讓將渠來找我談,於是,姬喜就任命將渠為燕相,去趙國進行和平談判,再次締結了和平條約,趙國這才撤軍。
同年,趙國平原君趙勝去世了。
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250年十月份,嬴柱服喪期滿,正式即位。三日後,薨。
真沒辦法,誰讓他爹在位時間太長。身為老二兒子,嬴柱即位的時候也已經五十三歲了,在那年頭,這已經不算短命了。
當然,你要寫個小說的話,可以安排他是被嬴異人夥同呂不韋給害死的也很合理。
因為他一死,嬴異人就很順利地繼承了王位,尊華陽夫人為華陽太后,生母夏姬為夏太后。
之後,封呂不韋為丞相,然後率軍討伐東周公國,滅之。自此,周朝徹底絕了祭祀。
立下赫赫戰功的呂不韋也得到了一點他應得的封賞:洛陽十萬戶封邑,並封文信侯。
同年,派蒙驁為將,取韓國成皋(河南滎陽市汜水鎮)、滎陽(河南滎陽市),置三川郡。至此,秦國的邊境已經與魏國的都城開封相鄰。
還是這一年,楚國把魯國給滅了,把魯國的領導人魯頃公也給廢為平民。
次年,蒙驁率軍攻趙,奪三十七城而還。
公元前247年,蒙驁又開始進攻太原一帶(上黨郡屬魏國的那部分),然後與原屬韓國的上黨郡合起來,置太原郡。至北,秦國的邊境已經與趙國的都城邯鄲相鄰。
但也就到此為止了,接下來,蒙驁真正的對手將要登場了。
3、魏無忌
蒙驁是齊國人,嬴稷在位的時候,他就來到了秦國,官至上卿。但一直到嬴異人即位,他才有了施展的機會。
從攻韓的成皋之役開始,他似乎繼承了白起的不敗神話,在三晉之地策馬縱橫,攻城掠地,無往而不勝。
於是,被嚇壞了的魏安釐王魏圉想起了信陵君魏無忌。
魏無忌這些年每每午夜夢回,想到家鄉魏國,想起哥哥魏圉,就覺得很愧疚,想回去吧但又怕被治罪。
所以,當他看到他哥哥魏圉派來請他回魏國的使臣時,就以為是賺他回去的陰謀,不肯跟人家走。並且為了眼不見心不煩,還下令給他的門客們:有人敢給魏國的使者通報消息的,一律處死。
門客們當然不願觸這個霉頭了。您愛回不回,不回拉倒,反正跟著您只要有肉吃,在哪都一樣。
但名士毛公和薛公就沒有顧忌了,他們找到魏無忌就說:你可以不管你哥哥,但不能不要祖宗啊!你再不回去,一旦秦國人攻陷了國都大梁,將你祖宗的宗廟鏟為平地,你說你還有什麼面目立於天下人之前?
魏無忌一聽這話,跳起來大叫一聲:我靠!你們兩個死老頭子不早說。來人啊,快點給我備馬備車,馬上回魏國。快點,人都死哪去了?都給我快著點!
數日後,回到魏國,見到兄長魏圉,兄弟倆是抱頭痛哭。但戰況危急,顧不得詳敘離別之情,就任命魏無忌為上將軍,領軍出征。
魏無忌也馬上發出江湖英雄貼,召令天下英雄前來助魏。而其它各國一聽說魏無忌回到了魏國,也都額手稱慶,除齊國外,紛紛遣軍到魏,聽其節制。
魏無忌統率五國聯軍出戰蒙驁。據說在河外(河南西部)之役中,魏無忌親冒鋒矢,率先沖入敵陣。全軍士氣大振,大敗秦軍。
此役,秦軍死傷慘重,蒙驁率殘兵敗將逃走。魏無忌緊追不捨,一直追到函谷關下,秦軍緊閉關門,堅守不出。相持逾月,這才領兵還魏。
但在戰役初期的管城(河南鄭州市附近)一役中,發生了點小插曲。
當時管城已屬秦國,而守衛管城的是魏國安陵人(河南省許昌市鄢陵縣)縮高的兒子。
魏無忌聽說這事以後,就派人找到安陵君,讓他把縮高給送過來。
這個安陵君名字不詳,應該是魏無忌的叔伯兄弟。據說這哥們兒是個厚道人,他就推脫說安陵的百姓不一定聽我的,還是你自己去找他說吧。
可縮高一聽說魏無忌要找他,就說:信陵君找我,不就是讓我去說降我兒子嘛。但是如果我兒子看到了我就獻城投降,是背叛他的國君;我當爹的教兒子當叛徒,也不是信陵君想看到的吧?所以呢,我真不能去。
魏無忌聽到這話以後極為生氣,就又派人去告訴安陵君:安陵也是魏國的國土,如果我攻不下管城,將來秦國就會來打你的封地安陵,這樣的話魏國就危險了,所以你最好把縮高綁起來給我送過來。
這個安陵君也是迂腐的可笑,他竟然回答說:國法上說「臣弒君,子弒父,這是不容寬恕的大罪」,現在縮高想成全父子之義,您卻要讓我把他綁起來送給您,這就是讓我違反國法啊,我寧願去死都不會聽您的。
縮高倒是光棍,他聽說這事以後就說:信陵君這個人太殘暴了,這個事必將給安陵君招來禍患。我已保全了自己的名聲,但我也不能害了安陵君!
於是,他來到魏無忌派來的使者面前,橫劍自殺。
殘暴的魏無忌倒也沒有趕盡殺絕,反倒派人去給安陵君道謙,說:我太小人了,主要是著急攻取管城,所以對您說了些過激的話,實在是不好意思。
宋末史學家胡三省在《資治通鑒》中對這段故事的批註是:安陵是魏國的安陵,縮高又是安陵人。信陵君為了魏國帶兵攻管城,安陵君和縮高卻以臣不可叛君和父子之義來拒絕信陵君說降管城的要求,兩人不怕死,反而求死,這能叫死得其所嗎?信陵君還為之縞素辟舍,向安陵君謝罪,我都不知道魏無忌在想些什麼。
簡單來說,安陵君和縮高的這種行為是那種夸夸其談,數典忘祖之輩的典型代表。
但不管怎麼樣,魏無忌最終還是把秦軍攆回了關內,大震五國聲威,也使得秦國對他甚為忌憚。於是,秦國決定再玩一出反間計,讓魏圉替秦國把魏無忌解決掉。
他先派人找到被信陵君所殺的晉鄙的門客,讓他去勸魏圉說:魏無忌打跑了秦軍,現在可是天下的人只知信陵君,而不知道魏王您呀。
然後秦國又多次派人送禮物給魏無忌,還當眾問他說:您做了魏國國君沒有啊?
不出意外的,魏無忌很快就被撤職了。隨著魏無忌被撤職,五國聯軍正式解散。
魏無忌當然明白自己也落入功高震主的魔咒了,便以生病為由不再參政議事,回到封地日夜飲酒作樂,沉湎女色。四年之後,也就是公元前243年,魏無忌因病去世——我估計他在死前會說一聲:終於解脫了。
信陵君死後,韓桓惠王親自來魏國弔喪。魏無忌的兒子頗以此為榮,便將這件事告訴了孔斌(孔子六世孫,魏國國相)。
孔斌馬上就說這事不合適,因為禮制規定人家是國君來,咱這邊得也是國君接待,但咱領導明顯不想搞這事,所以最好還是算了吧。
魏無忌的兒子只好拒絕了韓桓惠王的弔喪。
在我個人看來,魏無忌名列戰國四君子之一,有點委屈他了。
最後說一件事:就在秦軍被五國聯軍擊敗的這一年,也就是公元前247年,五月份,嬴異人也死了。
當然,你要寫個小說的話,可以安排他是被呂不韋給害死的也很合理。
因為嬴異人死的時候才三十四歲,這在當時也算不上高齡。並且他一死,太子嬴政順利即位。但這一年嬴政才十三歲,所以秦國大權盡歸呂不韋之手。
——————————————————————————
我將在保持更新的同時,對前面的章節進行一些修改,越往前,修改的幅度越大,估計到第十章左右會和知乎上更新的基本保持一致。
而修改後的章節我將在最近這兩天開始,以每天一章或兩章的速度開始在微信平台上進行更新,所以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先關注這個微信公眾號——搜索「資治通鑒中的那點歷史」。
同時也希望朋友們能夠轉發支持。
謝謝大家!
PS.使了些手段,所以看起來有點怪異,但試過,應該能掃。
推薦閱讀:
※氐族建立的前秦為何統一如此短暫,而拓跋氏的北魏則能統一較長時間?
※中國古代有沒有科學——爭論及其意義 | 江曉原
※【戰國篇】先秦最後的絕響·信陵君魏無忌
※繻葛敗
※從軍事角度講,定都長安、洛陽、開封、南京、杭州、北京等地各有哪些優缺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