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王路:好事不宜多做

好事有兩種。一種是對別人好,一種是對自己好。如果在究竟的層面談,一件事只要對別人好,對自己就不會壞;只要對別人不好,也絕對不可能對自己好。不過,這一層意思很多人不認可,還是會把好事分成兩種,而且,認為只有對自己好的事才是好事。——「別人當官發財,跟我有一毛錢關係嗎?又不是我親戚。就算是親戚,我有用得著他的時候嗎?用不著,幫不上忙,算哪門子好事。」

很多人理解的好事,就是對自己有利的事。頂多再加一條,對別人無害。滿足這兩條,就是天大的好事了,就該拚命去做。今年實現小目標,明年爭取實現中目標,後年排除萬難實現大目標,一切都給它讓路。——這就壞了,好事就成了壞事。

對自己有利的事,花五六分力氣做,還是好事;花七八分力氣做,就很難講是好事還是壞事;花十分力氣做,肯定會變成壞事。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智慧不足,眼界太窄。初學下圍棋的人,只知道吃子,子越吃越多,形勢卻越來越差。為什麼呢?沒有大局觀。在最不值錢的地方耗盡心力,還以為佔了大便宜。

人能知道自己愚蠢,就非常聰明。以為自己聰明,就非常愚蠢。因為承認自己愚蠢,一件事哪怕對自己有利,做起來也很節制,只花五六分力氣。為什麼?因為自己眼界太窄,能看到的利,都是塊兒八毛的小利。對別人有利的事,可以多做,為什麼?讓他放手做,他也做不到十分,頂多做到二三分。這二三分,也正是因為做對自己有利的事只花五六分力氣才省下來的。

把糖和一百塊錢放在兩歲小孩面前,讓他選,他選糖。大人就哈哈大笑。小孩幸運的地方在於,他總會慢慢清楚自己的無知。成年人卻往往沒有機會。

剛上幼兒園的小孩,如果可以自己選,很多會選擇在家玩遊戲而不是入學受教育。受教育才是真正有價值的路。物理學家在上中學的時候,很可能不理解為什麼要學三角函數和解析幾何。正因為接受了那些並不清楚其價值的東西,人生才有越走越遠的可能。耽著於一眼就能看清價值的東西,只會讓人生越走越窄。

兒童的幸運在於他願意聽從大人教誡。而很多大人聽不進任何教誡。有人一輩子沒見過世面,卻不肯承認自己的無知,別人提到什麼,他就想表示自己懂,「我們那兒也有!」 「跟我們那兒的XX差不多!」 「我們那兒的XX比這還好呢!」

對這種人,孔子有一句評價:「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孔子說,什麼人可怕呢?後生可怕。長到四五十歲,就知道那麼一點,還以為自己懂很多,這種人——孔子講話很有技巧,他不說人家無能,他說——這種人真是一點都不可怕呀。

明朝高景逸有首詩:「小閣憑欄莞爾,匡床擁被陶然。夜半人聲何處,隔浦蘆花漁船。」

閑居沒事,登上閣樓遠眺,在安適的床上,陶然擁被而卧,半夜醒來,聽見遠處蘆花漁船的槳聲。冬天早上,推開窗子,下了大雪,一樹梅花綻放。

如果生活在這樣的情景里,該如何自在!

實際上,這種生活,一般人過不了。為什麼呢?因為只要把他放進去,他馬上就會動心思:你看,眼前只是一株梅花,就已有如此境界,如果漫山遍野全是梅花,不知要高雅到哪裡去了!

這就壞了。但凡這麼一想,境界就被破壞掉了。有些人真的是享不了福的,因為他的心量就那麼一點。福擺在他面前,他都享不上。這首詩,後面幾句就說到這個問題——

「山人別無妄念,三茶兩飯便足。種成百樹梅花,此是窮奢極欲。」

高景逸說,一株梅花,非常好,一百株,就是窮奢極欲。

為什麼呢?一樹梅花,綻在窗前,是宛然而有,不假造作的。種梅的人,不是為眼巴巴等這一個早上的綻放才種的。

宛然而有,是上等境界。才欲造作,早已變成下劣。

蘇東坡《前赤壁賦》說:「苟非吾之所有,雖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風,與山間之明月,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取之無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無盡藏也,而吾與子之所共適。」

一株梅花,不是我的梅花。江上清風,山間明月,也不是我的清風與明月。是造化的因緣,令我與梅花一時相遇,令我與清風明月一期相會。「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永結無情游,相期邈雲漢。」 想種百樹梅花時,早已生起造作的心,不是窮奢極欲是什麼!

修行不是去造作,去奢望得到更多,那些都是妄念。修行是,「山人別無妄念,三茶兩飯便足。」 因為「三茶兩飯便足」,才可能領略「夜半人聲何處,隔浦蘆花漁船」。一有妄念,就與這種境界無緣了。連當下都不能滿意,卻奢望未來的滿意,是不可能的。

因此,有人講,修行就是「飢來吃飯,困來打眠」——餓了就吃,困了就睡。這話倒也不錯。不過,還不徹底。人一生中,總有餓了沒飯吃,困了睡不成的時候。碰到哪種時候,還能滿意嗎?

修行不止是當下的滿足。當下不會因為你的滿足而駐留。再好的境界,也會過去,一秒鐘都留不住。修行是,無論什麼境遇到來,都欣然領納。

有吃不上飯、睡不成覺經歷,也不是壞事。因為這種閱歷,才更能體會饑饉苦難中的人們是何等感受,才不至於太狹隘,才能一點點滌除「何不食肉糜」的無知。「飢來沒飯吃,困來沒眠打」,雖然身體上不舒服,也有值得歡喜的地方呀。

不過,若因為歡喜,就把閱歷當作財富,就又有毛病了。閱歷不是值得驕傲的東西。每個人身上都會發生閱歷。視閱歷為財富,恰是無知的表現。我們經歷過的生活和未曾經歷的生活相比,是連滄海一粟都算不上的。眼見一株梅花,就去渴望百樹梅花,又鄙棄一株梅花都沒有的生活,那連一株梅花的好都不能把捉到呀。

網上有人問:「最能燃起你學習激情的一句話是什麼?」 有人回答:「你不能把這個世界,讓給你所鄙視的人。」

這個回答得到很多贊。但它實在不夠好。為什麼不夠好呢?因為假。

假在哪裡?你嘴上說的,自己鄙視的人,其實你很尊重他。你把他視作對手,要和他爭奪世界。如果一個人不配成為你的對手,你就算把世界拱手相讓,他也是連腳趾頭都伸不進去的呀。所以,說鄙視,不是真鄙視,裡面不無艷羨和嫉恨。

一個人但凡有所鄙視,就證明他是弱者。強者對不認同的人、不認同的事,也沒有鄙視,只有同情而已。不是要把世界從鄙視的人手裡搶回來才去做事,而是看到同類由於愚蠢把事情搞那麼糟糕,實在於心不忍。

不過,於心不忍的見地,仍然不夠徹底。同情他人,也是出於倨傲。但凡有一點倨傲,就會像泰山一樣障蔽住視野。世界上,並不存在強者和弱者,也不存在所謂誰的世界,人們之所以生活在同一個世界,唯一原因就是,彼此是同類。不過,儘管眾生在器世間,共享同樣的世界,在心靈上,卻由於彼此心量不同、見地不同,而生活在不同的世界裡,哪有什麼紛爭和攪擾呢。


推薦閱讀:

TAG:生活 |